沿边文学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投资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沿边文学 > 投资规划 > 全文

西双版纳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纲要

作者:webadmin    发布日期:2013/11/10 0:00:00    来源:本站
分享到:

 

 

 

 

西双版纳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纲要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O一三年十一月

 

 

 

 

  ………………………………………………………………..1

一、总体要求 ..……………………………………..………………..2

(一)指导思想     ……………………………..…………………..2

(二)战略定位     ………………………………..………………..2

(三)发展目标     ……………………………..…………………..3

三、统筹优化空间布局 ..………………………..…………………..4

(一)空间发展格局 …………………………………………..4

(二)空间管制规划 …………………………………………..5

(三)城市特色规划 …………………………………………..6

(四)核心区空间布局     …………………………………..……..7

(五)辐射区空间布局     ……………………………..…………..8

四、共构绿色产业体系 ……………………………………………..9

(一)国际贸易     ……………………………………..…………..9

(二)国际物流     ……………………………………..…………..9

(三)跨境旅游     ………………………………………..………..10

(四)商务会展     ………………………………………..………..11

(五)国际金融     ………………………………………..………..11

(六)进出口加工 ..……………………………………………12

五、共促开放合作水平提升 ………………………………………..14

(一)大力推进国际区域合作 ………………………………..14

(二)加强与国内区域联动发展 ……………………………..18

六、共建共享基础设施 ……………………………………………..18

(一)构建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 ……………………………..18

(二)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19

(三)建设水利保障体系 ……………………………………..19

(四)推进信息互通共享 ……………………………………..20

(五)加强城镇基础设施保障 ………………………………..20

(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功能 ……………………………..21

七、共创生态文明建设 ……………………………………………..21

(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21

(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23

(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4

八、保障措施 ………………………………………………………..24

(一)加强组织领导 …………………………………………..24

(二)创新管理模式 …………………………………………..26

(三)强化政策支持 …………………………………………..27


 


 

西双版纳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包括磨憨经济开发区和磨憨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区勐满片区,总面积为759.76平方公里,与老挝磨丁经济开发专区对接形成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区位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南北走廊的中心节点,我国联通中南半岛的主体通道——昆曼国际大通道和拟建的泛亚铁路中线穿区而过,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周边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完备,中老双方合作基础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西双版纳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有利于深化发展中老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合作开发再上新台阶;有利于直通中南半岛,促进形成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新局面;有利于探索沿边开放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推进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实施;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维护边疆和谐稳定。

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云南省人民政府<支持西双版纳州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若干政策>》以及中老双方签订的有关跨境经济合作区文件编制。规划期为20132020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依托昆曼国际大通道,积极发挥对老泰贸易陆路口岸优势,以跨境合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加快外向型产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经贸投资合作,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打造面向中南半岛开放的新平台,为推动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实施、继续深化发展中老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二)战略定位

中老战略友好合作的先行区。建立合作方式灵活、合作渠道畅顺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充分发挥两国赋予合作区的特殊扶持政策效应,打造我国西南沿边地区和老挝北部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为推进跨境经济合作提供经验和示范。

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加强中、老、泰国际合作,着力加快合作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和口岸体系建设,提高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建设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进出口加工基地、商贸服务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大力吸纳国内外优质资源,着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商贸、跨境旅游、国际物流以及生物资源、林木加工、机电组装等进出口加工产业,构筑外向型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睦邻安邻富邻示范区。加快双边互联互通、经济文化社会领域合作,实现多双边区域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发展,形成睦邻安邻富邻的良好环境,消除疑虑,增进互信,推动区域合作开发在更高层次上向纵深发展。

(三)发展目标

2015年,力争国家批准设立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的体制机制基本确立;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口岸功能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基本形成,外向型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环境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3%2010年基础上,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进出口贸易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翻一番以上。

2020年,跨境经济合作区基本建成,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凸显;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物流更加便捷畅通;绿色产业体系形成明显竞争优势,商贸服务基地、跨境旅游基地、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边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以上,建成带动、支撑桥头堡建设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跨境经济合作典范。

三、统筹优化空间布局

(一)空间发展格局

合作区在空间布局上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与昆曼经济走廊延伸区共同形成窗口、前沿和腹地有机联结、功能协调、有效互动的区域总体发展格局。

核心区。作为开放的窗口平台。中方核心区为磨憨经济开发区南部32.5平方公里土地,老方核心区为16.4平方公里的磨丁经济开发专区,二者由规划中的货运专用通道相连接。按照整体规划、小块起步,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收效一片、滚动发展的思路,磨憨方面一期启动9.8平方公里,封闭运行,联检后撤,先行与磨丁经济开发专区对接。将大力发展国际物流、旅游休闲、商贸会展、金融保险、进出口保税加工等产业,建立一个投资优惠、贸易便利、高度开放的综合性国际经济合作区。

辐射区。发挥开放前沿功能。辐射区包括磨憨经济开发区722.5平方公里土地以及磨憨进出口贸易加工园区勐满片区,面积共计727.26平方公里。辐射区不封闭,货物和人员、车辆出入境按正常手续办理。立足曼庄、龙门以及勐满片区等重点地区,加快建立茶叶、橡胶等农林产业基地,发展初级农林产品加工、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培育原生态村寨及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业。

延伸区。发挥腹地支撑作用。主要包括昆曼经济走廊,即昆曼公路和拟建的泛亚铁路经济发展轴线。强化昆曼经济走廊上节点城市昆明、景洪、万象、曼谷及其他区域的直接腹地支撑能力,有选择地将相关配套产业向前沿和窗口地区转移,提升和拓宽中老泰在产业、资源、能源、贸易、社会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推进合作区向更深、更宽和更广的领域发展。

(二)城市特色规划

南国雨林之城。利用本地独特的热带雨林为肌理,种植多样性地方植物,打造具有热带雨林特色的滨水生态湿地、生态绿地景观和原始雨林风貌景观带,形成城在雨林中,雨林在城中的城市意境。

山水宜居之城。保护好周围山体,控制城市建筑的高度,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协调,打通若干条由山体到市区的绿色通廊,使城市和山景融合。利用南木窝河、南木朗河以及磨憨河,对水体岸线进行生态化处理。将滨水景观建设与滨水旅游相结合,开发观光型、参与型的游赏项目。

民族文化之城。保护傣族、哈尼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自然村寨、民居建筑(例如干栏式建筑)、佛寺建筑,保留地方的历史脉络。举办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继承和发扬民族的饮食文化,对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雕刻、织绣和金属器皿等工艺进行挖掘、整理,并扶持传统工艺品的生产。

异域风情之城。通过中老街互市交易市场、免税步行街、异国风情旅馆餐厅以及异国风情娱乐表演等多种形式,打造跨境异国风情之城。

(三)核心区空间布局

遵循产城融合理念,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互动,在核心区设置有机联系的六大功能区:

尚勇综合服务区。依托城市综合产业,以城市居民生活居住为主导,配套居住、公共设施、绿地、道路、广场以及其他市政设施、对外交通等,为周边产业组团和整个跨境经济合作区提供完善的服务功能。规划面积为10.21平方公里。

尚岗联检物流加工区。布局于中国磨憨尚岗村,以中老两国口岸联检部门双线管理为依托,围绕联检中心建设,突出国家形象,建设进出口服务区,发展现代物流仓储、机械组装、包装配送、中介服务等产业。在泛亚铁路线北侧预留通用航空发展用地。规划面积为6.45平方公里。

磨龙商贸物流加工区。位于昆曼公路磨龙下口,依托城镇科研用地以及南部商贸组团,重点发展生产性物流加工、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旅游商品加工、新型石化调配仓储等产业。规划面积为2.12平方公里。

南坡进出口加工区。依托规划中的泛亚铁路以及新民方向出入境通道,建设现代铁路物流配送基地,以中国-东盟互补产品的深度开发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林木加工、机电配装、铁路物流配送等产业。规划面积为10.24平方公里。

跨境商贸金融区。布局于中老口岸附近两侧地段。由中老商业步行街区和中老边民互市区相连接。突出步行街国际旅游消费和具有国际风情的两国一街特点,发展免税购物、商贸金融、科研开发、教育医疗服务、文化产业等,形成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为3.48平方公里。

跨境旅游度假区。以跨国界主题园为主线,开展跨境康复养生、佛教祭祀、雨林度假、疗养、探险、自驾、徒步等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四)辐射区空间布局

突出各村镇自身定位,形成各具特色、各负其责的镇村分工协作体系。

曼庄。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增强人口吸纳能力,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着力发展有机农林产业,重点培育地域特色粮食、蔬果、茶叶、花卉等。发挥曼庄口岸与临近昆曼公路的交通区位优势,建立以优质茶叶、热带蔬果、热带花卉、橡胶及一般农产品为主的初级生产加工基地与运转中心。

龙门。实现农村居民点规模控制,集约化发展,重点发展规模化经营、统一规划管理的优质茶叶产业,建立优质茶叶基地。

勐满片区。重点发展进出口贸易、仓储物流、橡胶加工、农产品加工、组装加工等产业,建设集商贸、物流、加工为一体并具有边境文化特色的生态工业片区。

四、共构绿色产业体系

(一)国际贸易

坚持扩大出口与增加进口并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举,促进边境贸易、一般贸易、转口贸易、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转变贸易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打造中国-东盟重要国际贸易平台。抓好蔬菜换石油花卉换水果冷果换热果战略实施,重点支持自主性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特色优势产品扩大出口,加大对资源类、农产品、水产品的进口规模。推动中老泰边民国际赶摆活动不断扩大规模。建设建材、农产品、木材、机电等互补性产品贸易市场。鼓励中国企业到老方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鼓励境外替代种植,加大对境外替代种植返销国内的产品进口支持。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消除商品流通障碍,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加强双边商品、市场、价格及政策的信息互通;推进贸易结算便利化,鼓励双方交易主体使用双边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加快双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单一窗口一站式联检;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全面实现联检部门信息数据共享。

(二)国际物流

构建基于昆曼公路以及湄公河航运、泛亚铁路、通用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和配套的物流基础网络。突出物流园区保税功能,重点建设尚岗物流园、磨龙商贸物流园和南坡铁路物流园。对目前不符合功能节点定位要求的物流项目占地进行调整和置换,集中物流布局。实施肉类、果蔬、花卉、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重点推动专业新型冷库、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冷链运输设施与制冷设施、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与磨丁联合建立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大力引进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集装箱运输及公路甩挂运输。构建覆盖全区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中国昆明海关、老挝第一区海关、泰国第三区海关之间的定期会晤机制,加快促成中、老、泰三国签订跨境运输协定

(三)跨境旅游

突出国界文化、边境文化、异域文化主题,以西双版纳和琅勃拉邦两大世界级旅游资源为依托,逐步由单一的口岸跨境游通道向全新的集自然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生态养生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转型。磨憨重点发展原生态少数民族村寨及民俗风情、茶园文化体验等特色项目;磨丁侧重东南亚多国风情休闲娱乐、东南亚原生态村镇等旅游产品;二者共同打造免税购物、跨境自驾游、跨境康体运动、原始丛林探险、雨林奇观探秘、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边民互市等特色旅游品牌,实现错位发展、各具特色、互有融合。建立区域多边旅游和双边营销机制,构建中老缅泰金四角旅游圈。试办一批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如磨憨国际斗鸡比赛中老边境自行车国际邀请赛雨林国际徒步探险游等,打造特色民俗及体育赛事基地。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创建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简化游客出入境手续,提供办证便利服务。开展与老、缅、泰互通车辆、安全警报发布、旅游信息交流等合作,推进中、老、缅、泰四国旅游环线的便利化和正常化。

(四)商务会展

结合会、节、演、赛,发展特色会展,促进会展、旅游、商贸互动。引进知名会展企业落户合作区,策划包装一批精品项目,加强会展品牌创意营销。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完善会展服务设施,积极构建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会展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中老缅泰柬越边境地区多方合作会议制度和联络制度,举办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三国六方合作会议等系列以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核心的会议和论坛。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傣族泼水节、哈尼族嘎汤帕节、瑶族盘王节等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以民族节日为平台,全面带动会展业发展。

(五)国际金融

支持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在合作区设置分支机构,支持富滇银行在合作区设立支行,组建合作区农村商业银行,争取政策性银行信贷资源向合作区倾斜。支持社会民间资本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稳妥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探索和推动面向东盟服务为主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建设。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走出去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扩大保险资金运用规模,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合作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与边境贸易和国际物流相关的保险业务试点。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倾斜,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六)进出口加工

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大力发展热区生态特色农业,做实热区粮仓、做强橡胶产业、做大养殖产业、做特新兴产业。发展高端绿色农产品,建立有机、特色蔬菜种植基地。利用天然橡胶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开展生态养殖。充分利用老挝丰富的闲置耕地,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对老挝的主要优势农产品如稻谷、饲料玉米、甜玉米进行深加工。提升进出口水果蔬菜的品质,不断扩大数量和种类,发展脱水蔬菜与速冻蔬菜,温带、热带果蔬汁与凉茶等饮料加工。改善水产品的运输和贮藏条件,进行多品种、精细化加工,扩大对泰国水产品的进口,打造水产品加工与贸易、集散中心。采取共同投资、设备共有、标准互认、检测方法相互验证、检测结果实时通报、以进口方检测为主的制度,建设双方共有、双方共管的检测分析中心。

特色生物资源开发与云南白药、广药等大型药业集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依托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力争在中药材种植和傣药生产加工上取得更大突破,建设集科研开发、中试孵化、药材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傣药南药产业化基地。鼓励和推广林下种植中药材。加快在老挝建立药材种植基地步伐。积极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发展石斛、肾茶、绞股蓝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保健品开发。积极引入世界知名企业,建立香精香料和化妆品研发机构。加强中低产茶园改造和古茶园的保护及综合利用,开发普洱茶文化,做大做强一批知名品牌。开发竹板材、竹类家具、竹食品、竹雕工艺品及竹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环保健康产品,构建竹产业链,做大做强竹产业。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工艺品。

林木加工充分利用橡胶木、优质硬木及红木资源,面向国际市场,发展适销对路的高端产品。重点发展橡胶木高档实木集成材、特色实木家具、厨房家具以及高档红木家具和装饰材料、特色红木工艺品等。以红木工艺品和红木家具为桥梁,促进合作区商贸和旅游业发展。引导橡胶林的更新种植,扩大对泰国等国的橡胶木进口,确保橡胶木资源的持续供给。鼓励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确保木材加工业的项目配套及各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合理衔接,使各产业项目相互匹配,有序建设,协调运作。

橡塑加工抓好天然橡胶育种、种植及初加工。推进环境友好型胶园建设和低产低质胶园改造,加快第二代胶园良种良方的推广。建立科技示范园、生产示范基地和农民天然橡胶生产技术培训中心,全面提高橡胶生产技术水平。积极推动老挝北部地区开展天然橡胶替代种植,鼓励中国企业在老挝建设橡胶种植园。分地区逐步完成天然橡胶初加工布局调整。建立天然橡胶质量检测与研究分支机构。与天然橡胶的期货贸易链接,建设仓储保税区以及相应的物流保障系统。大力发展防水卷材、橡胶地板、塑料制品等建筑材料组装加工。建设乳胶生产线,建立生殖安全用品供给中心和健康生殖教育示范基地。组建轮胎与汽车零部件、铁路橡胶零部件物流集散中心。

机电装配以东南亚为目标市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途径,引进知名企业入驻,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重点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的摩托车、汽车、农用机械、家用电器、通讯设备、LED、机电设备组装产业。建立摩托车、农机分销中心。

五、共促开放合作水平提升

(一)大力推进国际区域合作

1.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以昆曼国际大通道建设、泛亚铁路中线建设和合作区内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能力和水平,双方合作建立基础设施对标建设机制,实现交通对接点和共建工程项目对标建设。

产业领域。在农林产品加工、电力、机械、商贸会展、旅游休闲、物流、金融保险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与老挝政府合作建立中老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云南与老挝的农业合作,推进云南农业科技走出去。继续开展云南电网公司向老挝南塔磨丁供电项目,联合推动中老双方电力合作。共同推进中老跨境旅游度假区建设,共建金銮大佛、中老免税一条街、跨境休闲体育设施等项目。共建进出口商品集中商贸区,举办定期边贸会。继续推进中老本币跨境结算,争取我国中央政府与老挝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互设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监管。

投资环境和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和投资服务,加强投资信息沟通。共同制定系列政策和规定,规范市场监管、市场经营和经济主体行为,营造一个竞争有序、灵活规范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共同举办交易会、展览会、研讨会等活动,适当设置投资门槛,支持引导中央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华商500强企业进入合作区投资发展。

教育。加大对合作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联合举办管理与技术培训。加强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办学与学术联系,合办轮办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建设国门学校,作好老籍在华中小学生教育与保障工作。与老挝共建中老友谊学院,互派留学生,提供语言、法律、农业科技、对外贸易、旅游管理等方面的职业培训。

医疗卫生。加强境外预检,建立检验检疫信息通报系统和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合作机制。执行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机制,实现疫情互通及时、准确,共同建立传染病早期预警快速反应系统,做好跨境疫病联防联控工作。建设中老国际医院,加强医疗技术方面的交流。积极推进动物疫病监测、植物病虫害调查、病媒生物监测、传染病监测、食品安全监控的交流与合作。

文化交流。建设中老社会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举办中老边境民族文化旅游节、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磨丁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老挝塞拜地超级大戏等大型文娱活动、国际性节会和工艺品、艺术品展销等文化交流活动。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和各类民间团体积极与老挝等周边国家开展交流活动,加强双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闻媒介的交流与合作。

科技研发和推广。搭建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推广,派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进行讲座培训或科技指导,开展技术成果转让和重大项目技术攻关。

信息合作。合作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联通中老泰缅四国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共建合作区物流信息系统、旅游信息系统、交通运输查询系统、合作区数据中心、合作区电子商务等,推进合作区信息一体化建设。

跨境运输。充分发挥中老泰昆曼经济走廊交通运输贸易物流便利化三方民间协调机制的作用,共同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和《GMS贸易投资便利化战略行动框架》的实施,努力消除运输通关的人为障碍,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推动双方与多边运输、物流、贸易便利化,构建与深化区域合作相适应的人员货物通关体系。

环境保护。建立中老环境保护对等联系制度,积极探索建立跨境环境保护双边协作机制。加强边境一线的森林防火协作,加强边境野生动物及其他森林产品贸易的监管;加强中老生态保护区资源管理,共同促进中老生态保护区相关部门间的交流,建立合作机制。

司法互助。在平等和协作的基础上,加强双方法院法官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友好互访活动,建立法律信息沟通机制,进一步探索双方商贸及边境贸易司法保护的有效途径。预防和打击各类犯罪、走私活动,构筑平安和谐的经济合作区。

2.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开展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拓展东南亚目标市场。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周边国家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合资控股和开办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发展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等对外合作,建立境外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形成稳定的海外资源供应基地和销售市场。争取在东南亚国家设立办事机构,收集贸易、投资、承包工程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对外投资国别地区项目库,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服务。加强与东南亚特别是老挝的服务贸易对接,稳步推进工程承包、咨询和劳务合作。加强与老挝的替代种植合作。积极推动和促进法人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开拓国际市场,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走出去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等各类保险和信贷服务。探索符合条件的走出去企业采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项目融资等方式进行融资,允许符合条件的走出去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提高融资能力。维护境外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境外投资风险防范意识。

(二)加强与国内区域联动发展

加强与省内其他州市合作。抓住桥头堡建设难得机遇,主动消除行政壁垒,与省内其他州市共同推进对外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构建和昆明及周边地区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加强生产要素的联系,主动接受和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辐射,共建信息一体化、无障碍旅游区等合作平台,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加强产业合作,强化社会事业的协同管理,提升合作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推动与省外经济区互动合作。加强与北部湾、泛珠三角、黔中、成渝、长三角等经济区的合作。积极参加珠洽会、广交会等国内经贸交流洽谈会。鼓励和引导东中部地区在合作区内共建产业园和设立综合性物流园区。加强招商引资宣传力度,利用国际峰会和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宣传合作区的政策和优势,完善市场、金融、信息、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管理,为东中部地区企业进入东南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优质的服务,共同推进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六、共建共享基础设施

(一)构建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

加快构建以高等级公路、泛亚铁路为主,水运、航空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动泛亚铁路中线建设。加快小磨高速建设,完善昆曼国际大通道,加强省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推进磨憨通用航空服务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澜沧江-湄公河下游航道综合治理,提高航道标准,完善港区、码头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客货集散能力。

(二)提高能源保障水平

重点开发以澜沧江、南腊河等流域为主的中小型水电工程,鼓励大中型企业参与中小水电资源整合。着力完善供电网络,形成以110~220kV变电所为主的电网结构。统筹考虑磨憨及磨丁用电需求,适应电力负荷增长需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努力开拓周边邻国电力市场,积极开展与老挝等国家的电力合作。加快口岸石油储备交易库建设。

(三)建设水利保障体系

实施水源工程、河流治理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以防洪灌溉为主的中型和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新建新民水库,保障进出口贸易加工区东片区、磨憨镇村寨用水和周边农田灌溉。对南木窝河、南木朗河、磨憨河进行综合治理,清淤疏浚,提高蓄纳能力。加强防洪减灾设施的建设和保护,做好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强化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建设,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边境乡镇、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2020年村镇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加强基层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四)推进信息互通共享

加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合作区的光纤通信网络,发展无线宽带网络、新一代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加快网络升级换代,推进三网融合。建立通信合作机制,完成磨憨和磨丁信息网对接,合作建设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信息网站和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合作区门户网站,在核心区率先开通网上博览、交易、电子商务系统。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产品认证和风险评估,保障信息网络安全。

(五)加强城镇基础设施保障

完善城市交通,开通专用货运通道,将小磨公路磨憨段变为市政道路,实现人货分离。推进城市、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对尚岗35千伏变电站、磨憨35千伏变电站进行扩容,对大龙哈变电站主变进行提升改造,同时,进一步完善合作区及周边10千伏网络建设。加快城市燃气输配管网布局规划。保障供水能力,加强中心城市、村庄供水工程建设,抓好尚勇镇、龙门村、曼庄村、勐满片区一镇两村、一片区供水建设,提高水质监测能力。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新建污水处理厂,构建完善的供排水管网体系。加强城市环境设施建设,健全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加大对垃圾转运站和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力度,新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推行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

(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功能

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口岸联检楼、查验货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抓好磨憨口岸边境贸易互市市场、铁路口岸联检中心、磨憨口岸货运通道查验中心、磨憨口岸运政综合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实现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标准建设。启动筹建磨憨铁路口岸。与磨丁经济开发专区建立口岸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联动协调机制。

加强口岸通关效能建设。促进通关信息共享和大通关制度建设。实施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区域通关应用范围,建立和推广信誉审单,实施口岸与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间一次申报,一次查验快速直通模式,全面推广预审价、预归类、原产地预确定、联网报关、海关税费电子支付。将合作区重点项目、重点发展企业纳入海关客户协调员制度。对特殊进出口货物开辟绿色通道、专门窗口,或者实行上门监管等措施。对AA类企业实施担保验放、优先办理货物申报、查验和放行等便捷通关措施。

七、共创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保护的投入,实施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及时开展各级各类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调查工作。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加强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野生动物救护系统,建立合作区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和繁育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野生动植物培育业的发展,完善和加强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工作。进一步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推进森林防火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基层森林管理机构和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区协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区双边协作机制。持续推进中国西双版纳磨憨-老挝南塔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生态保护区(域)合作建设工作。继续推进中老边境森林防火联防联控长效机制的建立,加强森林防火、巡护、监测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加强边境野生动物及其他森林产品贸易的监管;加强中老生态保护区(域)资源管理,构建中老边境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共同促进中老生态保护区(域)相关部门间的交流。

加强热带雨林保护。积极参与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建设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严格禁伐区内所有的热带雨林,封山育林,使雨林自然恢复。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和评价热带雨林的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通过封育和限制采伐等手段,保护和逐步扩大区内的热带雨林资源及生态系统平衡。加大雨林地的监管保护力度,杜绝毁林开荒、无休止地发展橡胶纯林化和引进有污染的工业。

推动珍贵用材林建设。根据西双版纳州建设全国珍贵用材林储备基地战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推动柚木、西南桦、沉香等珍贵用材林种植。建立珍贵树种种苗繁育基地,科学地、有限度地发展橡胶产业。

(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强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实施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建立跟踪监测制度。禁止建设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项目。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列入合作区管委会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开展与磨丁环境治理合作。

强化污染防治措施。鼓励使用清洁生产工艺,严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排放控制要求。实施排水系统清污分流制度,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利用设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禁止向河流流域的水体中排放污水、倒废弃物。合理处置生活固体废物和工业固体废料,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发家庭型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及小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并规范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以及集中处理和资源化设施。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鼓励对畜禽粪便和秸秆实行综合利用,加快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

(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资源节约。加强用地管理,合理规划项目用地规模,严格用地审批制度。引导和促进企业采用节能降耗技术。重视建筑、交通、商业、旅游等领域的节能,推广新能源应用。鼓励村民采用沼气能源来替代木材能源。建立风光电互补绿色照明系统。建立健全分类水价制度以及差别电价制度。

清洁生产。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准入制度。实行绿色招商,构建生态产业链,推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

综合利用。积极开展工业三废和废旧产品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采用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废物排放量小的技术和工艺路线。鼓励一水多用,扶持污水深度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制定工业废物转化利用优惠政策。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的农田保育示范工程。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国家层面争取我国成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管理与协调领导小组,建立部级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将磨憨设立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中心试点,比照综合保税区政策,按照海关特殊监管区模式运行。争取成立由两国中央政府、主管部委及相关部门组成的中老跨境合作指导委员会。推动双方中央政府通过谈判签署建立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框架协议。争取由商务部牵头组成谈判小组,尽快与老挝政府协商,签署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活动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等文件。

省级层面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负责,省级有关部门和西双版纳州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争取成立由云南省和老挝授权的对等机构组成的联合决策委员会,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工作机制,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就合作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建立中老跨境经济合作区联合专家组,尽快启动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联合编制工作。

州市层面西双版纳州应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与老方对等工作机构实行经常性会晤,相互配合,适时解决合作区内的问题,积极协助、支持跨境经济合作区管理机构顺利推进建设任务。尽快促成中老双方联合编制中国磨憨-老挝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制定推进路线图和时间表。

合作区层面争取成立由磨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磨丁经济开发专区管理委员会组建的联合管理委员会以及由双方对等的职能部门代表组成的专业工作委员会,作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执行机关。磨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设投资公司,以企业法人型运作,便于与老方的管理体制进行对接,实行承包经营,担负土地开发、项目招标、建设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职能。

(二)创新管理模式

法律体系合作区中方一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合作区老方一侧由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管辖,适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法律。合作区内的所有经营活动应遵循行为发生地所属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双方相关的边检、海关、交通、检验检疫和卫生防疫等检查部门将根据各自国家法律对合作区区域内属于本方的区域进行监管,维护法律秩序并保障社会安全。

管理模式核心区,双方各自划出一个相对封闭区域,实行两国一区、境内关外、自由贸易、市场运作、协调管理的管理模式。遵循一线放开、二线管理、人货分离、分类管理原则,一关两检等进出境查验机构退至核心区入口处,进行二线管理,边境线不设立货物查验机构。逐步取消进境备案清单,建立舱单预申报制度。实施单一窗口管理模式,探索统一电子围网管理。货物从合作区进入国内非合作区或货物从国内非合作区进入合作区时,海关必须依据本国海关法的规定,征收相应的税收;区内的货物可以任何形式进行储存、展览、组装、制造、加工、自由流动和交易,无须海关批准,只需备案;中老两国公民、第三国公民及货物、车辆可以在核心区内跨境自由流动,可免签在核心区内停留30天。辐射区不封闭,货物和人员、车辆出入境按正常手续办理,实行计划和规划协调、分工合作、互惠互利的管理模式。

开发建设模式采取统一规划-对标建设-梯度推进的联动开发模式。建设初期中老双方主动实现对接,随着合作区建设推进,逐步建立中老协同规划机制,推动中老双方组成联合专家组共同研究编制合作区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协调双方的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建设周期,建立对标建设机制,实现无缝对接。坚持梯度开发原则,依次推进核心区、辐射区建设。

(三)强化政策支持

财税政策。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给予贴息支持,各类专项资金向合作区倾斜,用于支持合作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和环境建设。对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投融资政策。下放部分省级审批的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权限至合作区。对合作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内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审批核准及投资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建设资金市场化筹集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合作区建设。

产业政策。对主要依托国外资源、能源、市场发展的项目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在市场准入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其在合作区发展。加大对物流、旅游、金融等服务业及各类科技计划的扶持力度。

土地政策。合作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行单列管理,根据合作区开发进展需要,可依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确保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并在全省范围内统筹平衡。

边境管理政策。推动与老挝和泰国互联互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促成签订《中老泰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备忘录》。争取国家批准关累、勐满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公共服务政策。授予合作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部分登记权限,简化合作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工商登记手续。将部分省级权限内的证照和资质管理权、景区评定权、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审批权、视频点播业务审批权、企业加工贸易业务审批权等下放合作区。加大对合作区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支持力度。

行政和人才政策。组建磨憨跨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作为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机构设置、编制分配等方面给予倾斜。省级权限内,对合作区机构设置、编制分配等给予倾斜。支持合作区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实施与合作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特殊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

境外经贸合作区政策。争取商务部将磨丁经济开发专区视为特殊境外经贸合作区,在金融、税收等政策方面比照境外经贸合作区,根据其投资规模,给予企业差别化政策支持。争取我国政府与老挝政府协商,将我国对老援助资金的一定比例专项用于支持磨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昆曼公路老挝段的维护。

上一篇: 加快推进“四个基地”建设
下一篇: 投资向导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