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正式启动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2018年1月,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决定,将每年3月23日所在那一周确定为“澜湄周”。澜湄合作启动6年来,在澜湄流域6国共同努力下,合作机制迅速发展壮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参与部门日益增多,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一江情,一家亲
今年1月,由外交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中国外文局《中国东盟报道》杂志、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湄公河》杂志社等单位联合评选出的“中国参与澜湄及湄公河次区域合作2021年度十大新闻”在昆明发布。“十大新闻”展示了澜湄六国合作的丰硕成果,彰显出澜湄六国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美好情谊。
澜湄合作是首个由流域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过去6年,澜湄六国加快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面对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六国采取有力举措遏阻疫情蔓延,互施援手,团结一心,澜湄友谊经历住了考验。疫情暴发初期,湄公河国家朋友通过视频、绘画、歌唱等多种方式为云南抗疫鼓劲加油。疫情发生以来,云南省通过派出医疗队、援建核酸检测实验室、提供各种抗疫物资和技术援助、召开线上抗疫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始终与湄公河国家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云南省持续与缅甸开展全方位、各层级的抗疫合作。云南先后两次派出医疗专家组赴缅甸仰光、曼德勒等省支持当地抗疫,并在曼德勒省援建了核酸检测实验室;云南省政府、有关州市、企业社会组织分别向缅甸捐赠了多批抗疫物资和资金。
在中国中央政府支持下,云南两次组派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驰援老挝,调动各方资源向老挝提供了疫苗、物资和技术支持。截至2022年1月,中方已向老方提供疫苗约700万剂。
过去一年,云南省政府及红河、文山、普洱、玉溪等州市和相关企业,共向越南12个省市捐赠了10批次抗疫医疗物资,体现了共克时艰的特殊友谊。
“在复杂的疫情背景下,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在经贸往来、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作、青年交流等项目上的合作亮点纷呈,充分体现了澜湄朋友圈的活力和潜力。”如老挝驻昆明副总领事岛派·占塔纳昕所说,疫情无法阻隔交流与合作,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交织,澜湄合作呈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教育、卫生、妇女、青年、减贫等多领域务实合作推进,惠及民生、厚植友谊。
云南省与湄公河国家双边合作机制实现了全覆盖,与湄公河国家建立的友好城市关系持续促进各方交流沟通与互惠互利。
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农业示范园、农技培训等项目秉持发展为先、民生为本,“平等相待、真诚互助、亲如一家”的澜湄文化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加快进程,“绿色澜湄”惠及各相关国。医疗卫生合作持续开展,“光明行”“爱心行”活动走进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家,传递信心与温暖。依托日益紧密的教育合作,青年学子增长本领,拥抱明天,为深化澜湄合作增添动力。
媒体是沟通情感、连接友谊的纽带。去年,云报集团《湄公河》杂志社与泰国驻华大使馆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与创新处合作,围绕COP15联合推出了特刊。今年1月以来,云报集团推出“Z世代”澜湄青年视频挑战活动,以一系列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邀请澜湄六国网友共同参与,展示澜湄流域美美与共的文化魅力。
“澜湄合作真正体现了‘一江情,一家亲’展现了澜湄国家人民追求和平、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缅甸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杜欣玛泰说。
“前些年我到昆明进行学习交流时,‘一江情,一家亲’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柬埔寨国家广播电台FM96Mhz频道办公室副主任森金航说,相信随着各方的共同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澜湄合作,参与澜湄合作。
潜力大,红利多
3月12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100天。截至3月11日,昆明海关累计监管验放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195对390列,总货运量达24.5万吨,货值达26.7亿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重庆等省市经中老铁路开行列车,进出口货物涵盖农产品、机电产品、矿产品等品类700余种。中老铁路运输网对内已联通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对外辐射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家。
过去一年,在中国和湄公河五国共同努力下,一大批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为澜湄流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21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贸易额达3980亿美元,同比增长23%。云南与湄公河国家保持紧密的经贸合作,其中,2021年云南对泰国、老挝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5.3%、8.5%。云南加快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有力促进了与湄公河五国的经贸合作。
展会平台对企业合作与产业协作起到了内引外联的桥梁作用。从1993年首届昆交会举办,到中国—南亚博览会、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去”拓展湄公河国家市场,湄公河国家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疫情以来,“云”上办展成为云南展会的新亮点。
缅甸驻昆明总领事吴多达昂去年到任不久,就来到2021南亚东南亚国家商品展暨投资贸易洽谈会线上展,化身带货主播。越南驻昆明总领事馆商务领事杜国香多次在展会上以直播的形式向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推荐越南产品。杜国香说:“疫情之下,云南通过‘云’上办展,很好地帮助了越南企业‘走出去’。”
水果、蔬菜、日用百货等商品流通便利,线上线下经贸活动丰富多彩。“泰餐已成为云南人的常见美食。泰国在向云南出口大量食品时,也从云南进口大量时令蔬菜,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好伙伴。”泰国驻昆明总领事孟功的话语背后,是一幅成果丰硕且令人振奋的澜湄合作图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红利不断融入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中老铁路通车、《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为构建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提供更强大的引擎。云南迅速行动,出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维护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开发好建设好中老铁路沿线三年行动计划》《云南省加快对接RCEP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开行“澜湄快线”谱系产品,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乘势而上。
走过又一个春夏秋冬,澜湄合作正站在新的起点。共抓机遇、共迎挑战,六国合作将开启新的篇章。
中国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桀:
为澜湄旅游合作增添动力
“后疫情时代,澜湄旅游合作如何开启新的‘金色5年’?”“疫情下如何推进澜湄旅游业复苏振兴?”2021年10月,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旅游研究院边境旅游研究基地专家王桀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大会暨澜湄市长文化旅游论坛,他和各方参会代表提出了共同关注的焦点。
王桀回忆,2017年、2018年时,文化和旅游部委托一些单位帮助深度贫困地区的农村做旅游规划,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参与了部分工作,从旅游规划的效果来看,有旅游发展基础的农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时,他们围绕农村土地利用和整体开发、发展定位和资金来源等问题,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普米族聚居村罗古箐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旅游规划。“有了规划,也就有了项目申报、招商引资的基础性文件。”王桀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罗古箐借助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传统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发展旅游带来乡村振兴新机遇,如何有机结合澜湄区域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这是王桀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思考和工作实践,他认为罗古箐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我曾多次到湄公河国家旅游,当地拥有诸多景美而又文化厚重的传统村落与民族特色村寨。”王桀说,以临沧为例,许多偏远村落坐落在澜沧江沿线,景色迷人。临沧现在正以乡村作为核心重点,不断优化创新旅游形式,这样的经验在整个澜湄区域值得推广。
“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在打造国际化自驾游目的地中,这都是澜湄区域具有的先天优势。”在王桀看来,澜湄区域任何一个村落,都有望成为星星之火,而大家一起努力,必定能形成旅游振兴乡村的燎原之势。“把澜湄跨境自驾旅游研究作为重要抓手,我希望为澜湄旅游合作增添新动力。”王桀期待着。
柬埔寨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陈康良:
携手共建美丽柬埔寨
“美丽的柬埔寨从我们开始”,这是华新柬埔寨卓雷丁水泥有限公司的标语。在众多招聘广告中,这句标语“闯入”柬埔寨青年陈康良的视野,他知道华新水泥在中国是知名品牌,中国多个重点工程均选用华新水泥,并且柬埔寨的很多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华新制造。
2021年12月18日,中国援建柬埔寨国家体育场正式启用,这个体育场将作为2023年东南亚运动会的主场馆。看着这座用华新水泥建成的新地标,陈康良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陈康良是一名柬埔寨华裔,从小就希望能有机会到中国学习深造。终于,高三毕业后,陈康良申请到云南省政府奖学金,成功踏上求学之路。2015年至2018年,他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期间,陈康良见证了中国特别是云南的发展。这令他受益匪浅,也让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悄然改变。
陈康良原本打算到云南师范大学继续读研。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的留学计划受阻,于是加入求职大军。2020年,陈康良入职成为华新水泥的一员,负责工业重点工程销售工作。这个大家庭团结友爱、其乐融融,让入职初期忐忑的陈康良,逐渐成长得自信而果断。工作1年多后,陈康良凭借优异的表现,被提拔为工业销售主管,他对这份建设美丽柬埔寨的事业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充满热爱。
2012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来到柬埔寨创立了华新柬埔寨卓雷丁水泥有限公司。在陈康良看来,经过多年磨合,在职的中籍员工逐渐入乡随俗,适应了当地的生活,这让陈康良觉得彼此很亲近。中籍员工通过与陈康良等柬籍员工的合作和交流,了解了更多柬埔寨的文化传统,有的还能用简单的柬埔寨语跟柬籍员工沟通。
机场、高速公路、发电站、水电站、高楼大厦……华新水泥为很多柬埔寨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华新柬埔寨卓雷丁水泥有限公司为当地提供了几百个就业岗位,修建了柬埔寨卓雷丁学校,开设中文课程。华新水泥也从初入柬埔寨市场时的籍籍无名成为如今当地的知名品牌,为柬埔寨发展作出越来越多的贡献,这些离不开中国青年和柬埔寨青年的携手努力。
老挝
中老铁路万象南站员工可乐:
期待与澜湄朋友在云南重聚
“我知道,今年是澜湄合作6周年,本周也是‘澜湄周’。此刻我很想念我的澜湄朋友们。”聊起澜湄合作,在中老铁路万象南站工作的老挝籍员工可乐,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澜湄朋友们,也想起了大家在云南的日子。
2015年,可乐来到云南学习。期间,他参加各类活动,不断拓展着自己的朋友圈。可乐回忆:“印象最深的是,我参加了一个有关‘一带一路’的活动,借此机会认识了很多来自澜湄国家和不同学校的好朋友。”
2020年,可乐结束学业回到老挝。“虽然已经两年多没见到这些朋友们了,但大家依旧保持联系,我们常常进行网络聊天。疫情让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跟这些朋友聊天,让我大开眼界,还让我对明天充满信心。”可乐说。
可乐介绍,在万象南站,除了有20多位和他一样的老挝籍调车员,还有4位从昆明局集团过来的中国师傅。“工作时,师傅们会教授我们专业知识,时刻紧盯我们的操作以保证安全。天天与师傅在一起,现在我们不仅是朋友,还几乎像一家人一样相处了。”可乐说。
随着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澜湄快线”发车,中老铁路运货量不断增多,可乐的工作随之越来越繁忙。“我们负责‘澜湄快线’接车进站工作,尽管有点儿忙,不过,挺好的,能为澜湄合作奉献一点力量,这让我觉得很开心、觉得很值得。”可乐说。
如今,可乐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期待着与澜湄朋友们在昆明重聚。可乐说:“我与留学时结交的好友们约定,疫情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回学校见面。”
缅甸
“爱之屋”公益机构负责人王伟健:
用公益凝聚爱的力量
“2016年去缅甸孟邦加彤区的一次旅行,让我走上做公益这条路。”缅甸“爱之屋”公益机构负责人王伟健说,在旅途中,他目睹到大山深处落后的教育环境,瘦小的90多名学龄儿童只能挤在简陋又狭小的木屋,但他们仍然努力求学、渴望走出大山。
当即,王伟健决定返回仰光发起公益活动。两个星期后,他带着许多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为加彤区的孩子送去温暖和希望。
同年,王伟健创建了缅甸“爱之屋”公益机构。创立以来,很多志同道合的中国青年朋友陆续加入。王伟健说,在这些青年朋友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云南,他们有的在缅甸经商,有的在缅甸工作……有了他们的加入,“爱之屋”的公益力量越来越强大。
拯救患骨癌的老奶奶,帮助尿毒症患者,重燃孟邦求学孩子的希望……“在缅甸公益活动中,总能见到我们缅中志愿者的身影。”王伟健感慨万分,大家用行动让公益呈现看得见的青年力量,他也更加了解公益的本质,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
2020年4月,新冠肺炎疫情在缅甸蔓延,中国立即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进行援助。因协助中国专家的专业翻译人员不足,王伟健听闻后动员仰光云南会馆青年组招募志愿者,他和许多中国青年共同携手,完成了此次志愿者活动。“疫情以来,我们‘爱之屋’一直收到来自缅中企业与爱心人士的捐赠。”王伟健说,收到捐赠后,他联合中国青年在仰光共开展了7次抗疫物资捐赠,在爱心公益的温暖之路上,他们共同构建起缅中民心桥。
王伟健认为,澜湄青年应主动履行使命,承担起社会责任,在区域内传播彼此的文化和善意,展现青年的力量、知识和热情,从而促进澜湄六国民心相通。
越南
昆明理工大学教师黎氏琼春:
见证越滇人才培养合作
黎氏琼春来自越南义安,是昆明理工大学的一名教师。
2007年,在越南河内学习金融的黎氏琼春由于优异的化学竞赛成绩被越南煤炭矿产与工业集团联合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的教育项目选中。由此,她踏上了赴云南的留学路。从本科攻读冶金工程专业,到博士后出站,黎氏琼春一直就读于昆明理工大学,在读期间曾两次获得中国政府优秀来华留学生奖学金。
“我是越滇人才培养合作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她说,由于云南与越南在冶金矿产工业方面各有优势,因此双方在冶金教育、科研方面的合作不断。“就昆明理工大学来说,与越南煤炭矿产与工业集团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已经培养了100多名优秀人才,还与越南国家科学学院、顺化大学合作开展了有关矿产资源、黄金冶炼等方面的课题研究。”
谈到越滇人才培养合作的变化特点,黎氏琼春认为,培养内容从单纯的汉语培训教育已转变为多领域的专业学习。“我刚来留学的那几年,来云南留学的越南学生还不多,而且大多来这里进修一年中文就结业了。现在,来自五大洲各个国家的学生都有来云南留学的,大家除了学习汉语还学习更深入的专业课程,不少外国朋友都愿意留下继续深造。”
博士后出站,黎氏琼春参与了云南省出台的“智汇云南”计划和昆明市的“春城计划”。现在,作为教师的她孜孜不倦地教育着学生,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云南和越南在教育合作中的新桥梁。
泰国
茅姜·泰国私厨主厨萨翁迪:
把泰国美食呈现给中国消费者
“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到泰国旅游,都很喜欢泰国美食。我做厨师20多年,也希望把地道的泰国美食带给中国消费者,所以收到茅姜品牌老板的邀请,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来中国了。”茅姜·泰国私厨主厨萨翁迪回忆起来中国的初衷。
2019年底,萨翁迪来到福建,负责茅姜品牌泰国菜品的研发和中国厨师的培训。茅姜品牌创始人周宇昶介绍,得益于萨翁迪的大力支持,2020年第一家店在厦门开业。最多的时候,他们有57家连锁店,分布在上海、重庆、浙江、海南、四川、云南等地,其中在昆明有3家连锁店。
“中国消费者口味和泰国不一样,泰国酸辣味更浓一些,而中国消费者就得稍微淡一点。另外,在中国的不同区域,调出来的味道也要不一样。”这是萨翁迪在给中国厨师培训时讲得最多的话。萨翁迪还介绍,中国蔬菜比较多,较容易找到适合做泰国菜的食材,比如香茅草、柠檬、南姜等。
“冬阴功萝卜牛腩煲里该选什么样的肉,冬阴功调料放多少?香茅柠檬鲈鱼里柠檬味道要多浓?这些都是我们根据不同客户来做调整的。”萨翁迪正在忙碌地调试将要推出的新菜品。“我们做事的宗旨就是,决定去做了就不会停手,正因如此,我们能在疫情期间逆流而上,成功创办了这样一个平价泰国菜的品牌。”周宇昶介绍,他们建立了一套成体系的加盟扶持政策,从店面选址、租金、用电、装修、人流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并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周宇昶说:“正因为有萨翁迪的帮助,我们才能够让这些泰式菜肴以系统的SOP标准作业形式呈现出来。”
昆明市盘龙区金菊路店负责人许女士介绍:“这样的连锁加盟形式非常简单,公司统一装修风格,厨师也统一培训,公司负责所有门店线上平台的运营以及维护,让我们这些加盟商放心、省心。”昆明新西南广场店的曾女士感言:“泰国菜清爽不油腻,好吃不容易长胖。我们的菜品以小份为主,适合人少的小家庭用餐和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
萨翁迪听到中国朋友的这些交流分享,收获感满满。他开心地说:“我会为大家不断研制新菜品,并培训更多会做泰国菜的中国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