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签署项目谅解备忘录以来,中泰铁路历经坎坷,最终确定项目将分为两期进行。中泰铁路一期工程为曼谷-呵叻线,共签署14个工程合同。呵叻-廊开的中泰铁路二期工程全长355公里。
目前一期进展如下:
1、土建工程分为14个合同,已施工完成1个,在建10个,尚未签署3个;
2、2020年10月28日,线上工程2.3合同签约仪式在泰国总理府举行,合同内容主要包括曼谷-呵叻段轨道、四电系统、机车车辆的采购、安装和调试以及相关培训工作。目前正在按照合同开展工作,施工期限为64个月。
二期进展如下:1、
该项目分为13个合同,其中12个是土建工程和1个信号系统工程,目前已经完成详细设计,提交了环境影响评估(EIA)报告审议请求。2、预计泰国内阁会议将在 2023 年 4 至 5 月内批准,批准后进行拍卖,让中标者准备在 2023 年底前签署合同,2024 年开始建设。3、土建工程将历时2-3 年,之后建设通讯系统,最终预计该项目将在2029年年中左右建成通车。
但泰国交通部长萨萨扬·奇乔布(Saksayam Chidchob)在2022年5月对媒体表示:值得注意的是,从廊开到万象的30公里铁路(包括一段横跨湄公河的铁路)可能会稍微复杂一些,因为这需要三方参与协商,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据泰媒消息,截至2022年,中泰铁路项目也才推进不到预期计划的20%原因是什么呢?
“高铁换大米”,很多人这样讲中泰高铁项目的由来。
2012年4月,时任泰国总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访问中国时,中方曾安排她乘坐了京津高铁。英拉随后提出引进中国高铁的想法,并由泰国外交部门放出风声。2013年,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东盟-中国结成和平繁荣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访问泰国,与英拉共同签署了《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中泰铁路项目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当时被媒体称为“高铁换大米”项目。
1、泰国政权转换,前政府政策项目遭大清洗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可以很快实现的项目,但天有不测风云,泰国发生军事政变,英拉内阁下台,军方将领巴育接任总理,中泰铁路项目一度搁浅。
由于中泰高铁项目是前任政府的政绩,新政府需要变更原有项目条款和一段时间时间,从而将高铁项目转化成“自己的政绩”,铁路的建设标准、线路走向、合作条件、合同方案等都需要重新谈判,结果是线路被缩短,最高时速被降低,合作规模缩小。
2、泰国政党斗争
2016年,泰国进行了新宪法的全民公投,各方政治势力激烈博弈,高铁项目成为各派势力争取民众的“棋子”,泰方提出的项目条件也因泰国政治变局而再次发生改变。
3、“讨价还价”三年
虽然在2014年,李克强在参加大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会议期间,与巴育共同签署了《中泰铁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但在项目的落实过程中,因泰国认为中国贷款利率过高、不接受中国拥有线路沿边土地开发权、中国技术人员进入泰国的签证办理问题、日本加入竞争队伍等因素,中泰铁路搁置了三年。最终的计划也与最初大相径庭。
2015年12月19日,中泰铁路(曼谷-廊开高速铁路)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曼谷大城府青惹克侬火车站隆重举行。其中一期曼谷-呵叻段全长250.77公里,从阿皮瓦曼谷中央车站至呵叻站,采用高速列车系统(根据UIC标准)开发,最高运行速度为250公里/小时,项目预算1794.1221亿泰铢。
4、社会体制差异,法律、征用土地问题协调难度大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对于资金募集、技术移转、征地难度、行政手续繁复、财政预算等,都有重大考量。
2017年,巴育不惜运用总理的“绝对权力”,扫清在该项目上的法律阻隔,让一期工程成功开始建设。
因泰国内阁在2022年3月22日颁布新的征地法规,征地涉及土地面积约667莱(107万平方米);沿途国有土地权隶属多个机关部门;大城车站需经过严格的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环评审核。
5、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低迷,对投资项目兴趣低迷
泰国瓦莱岚大学的特林博士说,中国在项目从梦想成现实之前面临诸多障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泰国的经济衰退,经贸、旅游观光和企业投资的动力降低,因而对于高铁兴建完成的迫切性也在降低,资金问题被放大。
此外,疫情也导致火车、建筑安装工程,包括人员培训和技术转让等工作暂停。目前正在检查和修复各种细节的过程中,预计到2023年初将重启系统工作。
6、泰国当局机场项目和经济走廊项目
泰国当局更注重投资东部经济走廊(EEC)和连接三个国际机场,即廊曼、素万那普和乌塔保的高速铁路项目,视其为更优先事项,因为泰国认为这将对他们更有利,他们并不急于与老挝建立联系,在“中国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西方舆论主导下,泰国产生顾虑。
本闻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