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澜湄青年志愿者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举行。中国前驻老挝、柬埔寨大使潘广学,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虎翼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等出席仪式。
说起澜湄合作,很多人并不陌生。2014 年11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7 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建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简称“澜湄合作”)机制。2016 年3 月,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举行,全面启动澜湄合作进程。2018年1月,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标志澜湄合作从培育期迈向成长期。据外交部网站介绍,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成员国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在仪式上,潘广学大使代表外交部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表达了外交部对该项目的重视和期待,概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并就当前澜湄合作的背景、意义和趋势做了阐释。
潘广学从2003年以来,就在“澜湄”地区工作,在中国驻泰国、老挝、柬埔寨使馆担任过参赞和大使,他指出,因为工作经历,深知澜湄国家对于我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地位,也深深感受到国与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对于国家间关系的重要性。在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开展此次青年志愿者活动,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对于促进澜湄国家的民心相通,意义重大。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向澜湄国家派遣志愿者已有数十年历史,本次澜湄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中国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又一创新。为落实国家澜湄合作精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指导组织了此次澜湄志愿服务暑期项目,择优选拔出近百名青年志愿者,将于今年暑期(7月至9月)赴泰国、老挝、柬埔寨等湄公河区域国家开展志愿服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指出,澜湄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实践。“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建设和平之路,青年志愿者到当地支教、调研,带着和平使命,对当地发展有促进意义,对国家战略有借鉴意义。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外交部部长助理陈晓东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三周年暨2019年“澜湄周”招待会上曾表示,澜湄合作现已发展成为次区域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合作机制之一。陈晓东介绍称,2018年,中国同湄公河五国贸易额达2615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达322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近60%;中国同湄公河五国人员往来超过4500万人次,每周往来航班达2614个,约为三年前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