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长达数十年的冲突、隔绝和政治约束,造成了四特区卫生资源枯竭、缺医少药,没有一个能满足当地群众最基本需求的卫生服务系统。据2003年调查发现:整个特区共3所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每1万人口中仅有2.3名医务人员。疟疾带虫率高达19.5%,5岁以下儿童死亡高达23.1%, 96%的妇女分娩在家中由传统的接生婆接生并用未消毒的竹片断脐。在调查的270名儿童中只有1名完成全程接种。当地群众卫生与健康知识缺乏,卫生意识差。传染性疾病肆虐,特别是疟疾、结核、腹泻及可以预防的儿童传染病(麻疹、水痘等),老百姓处于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的恶性循环中。
1989年与缅甸中央政府签订停火和平协议后。四特区积极贯彻中央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指导方针,以开放的理念,积极发展地方民族医疗卫生事业。
第一,支持和协助中央政府派驻的医疗卫生机构,特区出资建设、中央政府派出医生护士开办了四特区公立医院1所、诊所5所;
第二,与中国边境卫生部门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国际合作。特别是自2006年与英国无国界卫生组织(HPA)签订合作协议后,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新建和维修诊所,培养卫生人才,购买医疗器材、药品。到目前为止,特区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发展到24所(包括政府6所)、卫生培训中心1所、冷链中心1个、冷链点8个,培养诊所医生46名、校医50名、护士50名、助产士90名、免疫接种人员65名、疟疾诊治人员70名、村级卫生人员242名、村级结核病志愿者61名,并支持他们在医院、诊所和社区开展疾病诊治、妇幼保健、儿童营养、免疫接种、“疟疾、结核病、艾滋病”筛查和治疗、改水改厕和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初步形成了特区的卫生服务网络和转诊体系,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基本需要;
第三,2016年特区在勐拉新建1所全科医院,2017年10月投入运用。设立门类齐全的诊室,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并培养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满足了第四特区居民在医疗卫生方面更高的需求;
第四,鼓励民营企业依法参与医疗卫生行业的经营,特区制定了医疗卫生行业管理办法,鼓励私人依法依规经营药店、开办诊所。现在勐拉、南板、色勒共有私人药店26家,私人诊所40家,成为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有效补充;
第五,组织专业队伍,应急处置村寨突发的急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第六,妇幼协会发挥群众组织的特长,经常深入贫困村寨,对老百姓和妇女普及卫生常识,做了大量的健康教育等工作,对特区卫生工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七,到目前为止,在特区各级卫生系统的努力和HPA的支持下,特区建立了自己的疟疾防治队、免疫接种队、妇幼保健队,对高危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以及危重病人及结核病诊治建立了转诊机制。
截止2018年底,特区的疟疾带虫率低于1%,免疫接种覆盖率达80%,新法接生率达到75%, 2018年5岁以下儿童上报死亡数为17人,上报的孕产妇死亡数为2人。
30年来,特区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卫生工作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与特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卫生资源的投入等紧密联系。随着特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各级各界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特区医疗卫生事业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