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信息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周边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周边信息 > 周边信息 > 全文

《新华每日电讯》多篇文章聚焦中老铁路

作者:撰文:郑明达 樊曦 吴宇 王婧媛    发布日期:2021/12/5 12:35:44    来源:云南发布
0

20211205123610_9346


12月5日

《新华每日电讯》刊发多篇文章

聚焦中老铁路




“发车!”开启跨越山河的“友谊之路”



12月3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举行视频会晤。在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一条跨越山河的“友谊之路”正式开通。


新华社记者的镜头,定格下这样的瞬间——


16时44分许,习近平和通伦通过视频连线下达“发车”指令。数千里之外,中国昆明站内的复兴号“绿巨人”、老挝万象站内的“澜沧号”动车组同时启动,开启相互奔赴的旅程。


这是一场翻山越岭的联通之旅:从昆明起始,“钢铁丝路”穿越磨盘山、哀牢山、无量山,跨过元江、阿墨江、把边江、澜沧江,经过中老边境友谊隧道进入老挝,抵达万象,全程1035公里。


山河跨越之间,古时的马帮铃声,变成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的合奏曲。


“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习近平说。


“今天是一个值得自豪的时刻,老挝各族人民终于梦想成真。感谢中国大力支持,老挝终于告别了没有火车的时代,拥有了现代化铁路。”通伦这样表达。


中老两党两国领导人始终重视和关心中老铁路建设。


2015年,习近平同老挝领导人一道,作出了共建中老铁路的重大决策。


2017年11月,在习近平访问老挝期间,两国代表在领导人见证下签署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合作文件。中老铁路成为双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有力带动各领域合作。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与时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在北京签署《中国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关于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这份文件特别提及,要以中老铁路为依托,开展以互联互通和产能与投资合作为重点的经济贸易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在同老挝领导人的通话中,多次强调要稳步推进中老铁路等大项目建设。


“中老双方齐心协力、紧密配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老命运共同体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了两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殊优势。”习近平在通车仪式上说。


近年来,中方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水平,实现了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为世界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正是得益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老中铁路建成通车,老挝人民终于得以实现铁路梦。”通伦说。


对中方来说,中老铁路通车后,云南的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从昆明至景洪仅需3个多小时,从昆明至老挝万象最快只要10个小时。


跨越千年,从马帮奔波茶马古道,到动车组连通中南半岛,以昆明为起点,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开放新画卷正徐徐铺陈开来。


对老挝而言,这个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因地势高、山地多,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受限,如今“陆锁国”变“陆联国”的梦想终于成真。


“很快,可以从万象乘坐动车到香港、广州、武汉、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哈尔滨、乌鲁木齐、拉萨……”老挝网友这样畅想。


画卷铺展,更大的蓝图正在绘就之中。


今后,以中老铁路为示范和辐射,各方还将研究启动中老泰连接线建设,并进而南下同马新铁路网联通、北上同中欧班列对接,真正实现翻山越岭、通江达海。


“中方愿同老挝等沿线国家一道,加快打造更加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说。


中老两国山相依、水相连,世代友好,彼此支持……在《中老人民友谊之歌》中,通车仪式圆满结束,中老友谊再次掀开新的篇章。


“我们赶上了中国的新时代”

一封来自老挝的感谢信




“我们欣喜地发现,自己既是澜湄合作的受益者,也是中老友谊的见证者。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老挝青年。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到的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在上海的学习让我们赶上了中国的新时代,赶上了世界最先进的铁路从中国连进老挝,也连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我们知道是您的‘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有了在中国学习的宝贵机会,让我们有了成为‘老挝詹天佑’的闪耀梦想。今天,我们写这封信,最想表达的就是对中国人民的感谢和想念,以及对您的感激。最重要的是,中老铁路就要通车了,我们最大的期盼就是今后有机会在老挝、在中老铁路见到您,见到中国的老师、朋友,也请您、请中国的师友们看看我们的学习成果,走走这条通向中老共同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前夕,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铁道工程专业第一届9名老挝留学毕业生用中文写给习近平主席一封信。这封饱含深情的信是如何写成的?新华社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负责人介绍,2018年,与中老铁路项目相呼应,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与老挝苏发努冯大学启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教育合作,首批9名老挝学生来到上海接受本科教育。2019年和2021年,先后又招生两批,共计31人,其中部分是研究生。这是中国首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铁路技术人才。


从中老两所大学启动国际教育合作,到关心帮助在沪老挝留学生应对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安排好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程参与,担当起这批远离家乡的老挝留学生“家长”的角色。


佟朗等9名学生去年11月底结束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留学生活,通过沪昆高铁回国,开展为期一年的毕业实习。他们在信中汇报:“我们9名同学今年全部顺利毕业,而且非常荣幸地加入了服务中老铁路的大军,即将成为通车后的第一批工程技术人员!”


目前回到老挝苏发努冯大学的佟朗告诉新华社记者,其实离开上海时,同学们就有了写感谢信的想法。今年11月,眼看离中老铁路通车时间越来越近,写信想法越来越强烈,大家用了半个月商议内容,决定由佟朗代表9人执笔。“我们9人分处琅勃拉邦和万象两地。信在琅勃拉邦写好,当地同学签了名,再通过试运营的中老铁路邮寄到万象,那里的同学再签名。最终交给中国驻老挝大使馆。”佟朗说。


这位23岁的年轻人强调,这封信正是通过中老铁路传递的,“我们与这条中老友谊之路有缘”。由于用中文写信,他们依据中文习惯使用了“中老铁路”“中老友谊”等表述。


在感谢信中,9名老挝留学生用了“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吃米忆田恩,吃鱼念水情”两句老挝民谚。他们写道:“在那里(上海),我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指导,树立了做‘两个工程师’的目标——维护中老铁路的工程师、维护中老友谊之桥的工程师。”“我们亲历了两国在各自抗疫最困难时同舟共济、雪中送炭、守望相助的可贵情谊,亲身感受到中老两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肝胆相照。”“我们越来越忘不了、越来越舍不得中国这个‘第二故乡’。”


佟朗表示,这其实也是一封酝酿了三年的感谢信,从他们2018年踏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留学之日开始。在同记者的微信交流中,佟朗展示了他新近获得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电子版毕业证书。东南亚灿烂的阳光下,佟朗手捧打印出来的毕业证,意气风发。


中老铁路建设背后

这些细节你想象不到




中老铁路是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线路北起中国云南昆明,经中国磨憨铁路口岸和老挝磨丁铁路口岸,进入老挝北部地区,最终到达万象。这条铁路全长1035公里,其中昆明至玉溪段长106公里,已于2016年12月建成通车。新建玉溪至磨憨段长507公里,为设计时速160公里、双线单线相结合的电气化铁路;新建磨丁至万象段长422公里,为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单线电气化铁路。


新建玉磨段和磨万段铁路施工过程中,中老两国建设者克服各种困难,优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贯通167座隧道,建成301座桥梁,新建隧道、桥梁总长达712公里。沿线居民形象地说,中老铁路不是在天上(桥梁),就是在洞里(隧道),只有在车站时才看得见它。


多条隧道工程规模、建设难度在国内铁路隧道施工中罕见



17.5公里,是中老铁路全线最长隧道——安定隧道的长度。这条隧道由中铁五局和中铁十九局共同施工,穿越20条断层和2个向斜构造,工程规模、建设难度、工程风险在国内铁路隧道施工中极为罕见。


负责出口端施工的中铁十九局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李飞回忆起当时的修建险情,记忆犹新。“轰的一声,上千方土石垮塌,当时正进行掘进作业的三名工人身后的隧道已被填满,最后他们沿着洞顶一个小小的缝隙才爬了出来。”这是2018年底发生的险情。出口段有1.3公里地层以碳质泥岩、页岩为主,难成形,遇水成泥粥。“围岩蚀变严重,当时一个月才掘进10多米。”李飞说。


突泥、涌水是制约安定隧道如期贯通的难点。施工中,建设者创新工艺工法,采取双层支护控制,采用大管棚锁脚等有效措施,克服诸多困难。2020年11月,中老铁路第一长隧道终于贯通。


还有一座位于中老边境,是连接中国和老挝的跨境隧道——友谊隧道,全长9.59公里,由中铁二局承建。全隧地质复杂,四级围岩占75%,五级围岩占25%,是一级高风险隧道。更让建设者头疼的是,隧道处于岩盐侵蚀环境,局部含盐量达80%以上。“岩盐遇水就变成盐水,对钢筋腐蚀性极大,影响后期运行安全。”中铁二局玉磨铁路项目部经理罗恒富说。2016年6月开始,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组织中铁二局、铁科院等单位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努力使混凝土实体强度达到指标要求,攻克了岩盐高侵蚀性世界难题。2020年9月,友谊隧道安全贯通。


山谷间的奇迹:50多层楼房高的桥墩是怎么建起来的



红色钢桁梁飞架在灰白的桥墩上,远处望去,跨越元江的中老铁路元江特大桥在群山间显得格外壮美。大桥长约832米,其中最高的3号桥墩达154米,相当于50多层楼房的高度。建如此高墩,给建设者提出了极高挑战。


墩身重超12万吨,加上2.1万吨的钢桁梁,不通过火车时,桥墩底部要承受约15万吨的重量。“桥墩底断层和滑坡体较多,岩体破碎,承受如此大的重量,对建设者来讲,挑战巨大。”中铁四局玉磨铁路元江双线特大桥项目总工周佳午说,经过多次的专家论证,最终确定由两个钢筋混凝土空心墩通过墩顶横梁和中间“X”形钢结构横向连接的施工方案,在确保承重达标的前提下,有效减轻了桥墩自身重量。“元江特大桥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工艺工法,为类似地质条件的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建设部主任郭惠明说。


中老铁路建设,科技感满满。中铁武汉电气化局负责从昆明到万象全线电气化铁路建设,在中老边境设立智能建造工作站,依托数字施工、智能建造“双轮”驱动,打造时速160公里普速铁路“四电”工程新标杆。调度指挥大数据平台屏幕上显示着施工实时画面和测量数据。“过去靠人采集数据,录入电脑,数据不贯通。现在,基于北斗定位和红外扫描技术,研发接触网施工参数一体化测量装置,集计算测量、数据共享等于一体。”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玉磨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周志强说。


中老铁路专业施工技术团队相继完成热带雨林地区接触网基础结构一体化等15项科研成果,优化设计和工艺65项,研发和应用27项智能工具、11项智能工装,实现中老铁路施工全过程的“数智建造”。此外,中老铁路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研发的隧道综合智能作业平台等智能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原来靠人设置500米引导线需2小时,现在1小时可规划上千公里铺轨路径;仅用80余天,便创造铺轨500公里的纪录……在玉磨段,中国自主研制的500米长钢轨铺轨机在“自动巡航走形定位系统”操作模式的引导下,精准铺设。中铁一局玉磨铁路铺架制梁工程项目部经理刘树公说,综合运用北斗、全站仪、物联网等先进定位技术,改变靠人眼目测提前设置引导线作业的模式。


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设计者研究东、中、西三大走向方案60多个



中老铁路中国段在选线时,设计人员就综合地质条件、环境敏感点等因素,对线路走向、长短隧道、跨江桥、车站地点等方案综合比选,确定经济、合理、环保又可行的线路总体方案。中铁二院中老铁路中国段总体设计负责人介绍,设计时听取沿线各地环保、水利等部门及群众的意见,充分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成果,绕避各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环境敏感点,降低对环境影响,研究东、中、西三大走向方案60多个,研究线路总长14000多公里。


针对各界高度关注的野生亚洲象保护,设计之初,各方调查野象分布及其迁移通道,分析建设对野象活动及其迁移廊道的影响。线路方案避开野象主要活动区域,地表出露段不涉及野象既有迁移通道,采取延长隧道、调整隧道斜井位置、以桥代路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影响。野象谷车站毗邻亚洲象自然保护区。“车站两端以隧道方式穿过,施工均在地下,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开通后不影响野象活动。”中铁建设集团公司玉磨铁路野象谷车站项目负责人王俊民说。


“乘坐中老铁路列车平顺性和舒适性是非常好的。”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耕捷说,打造精品站房美丽站区、西南地区绿色长廊、客货共线轨道、四电创新示范工程四个新标杆,结合中老铁路开行复兴号动车的实际,按照“科技+创新”理念,以工匠精神铸就“四电”优质工程,是时速160公里普速铁路的标杆工程。


一条与山川同美的新的钢铁丝路将造福沿线人民。


撰文:郑明达 樊曦 吴宇 王婧媛 陈杰 王长山 丁怡全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编辑:马正麟
上一篇: 卫生部回应为何万象疫情无法遏制;中老铁路车票开售
下一篇: 首列出境!磨憨边检站顺利放行中老国际列车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