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奋进彩云南”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建设专题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体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十三五”以来云南省推进社会民生建设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十三五”以来
云南省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教育、卫生健康、体育事业领域
取得新成效、新进步
为进一步提升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具体来看
↓↓↓
社会民生建设发展情况
“十三五”是云南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民生领域的重要内容,民政事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生民政事业发展成效,是全省建设成就的重要体现。
01
牢牢兜住脱贫攻坚底线
“十三五”期间,云南强化社会救助和脱贫攻坚在政策、标准、对象、管理方面的有效衔接,广大基层干部不舍昼夜、不辞辛劳,走进千家万户仔细比对排查,确保兜准、兜住、兜牢底线,特别是对老年人、未成年人、重残重病等特殊困难群体反复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共1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兰坪县通甸镇易门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怒江州扶贫办供图
出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有关专项政策,为30余万困难群众提供低保等后续扶持,成立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121个,组织动员社会组织、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全力以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02
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先后出台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20多个政策措施,不断加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救助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开发使用“一部手机办低保”,实现低保申请、查询、管理等“掌上办”,群众申请办理低保的时间大幅缩短,实现办低保“不求人”“不出村”,经按规定及时审核审批后,通过在全国率先实行的救助资金“社银一体化”系统直接发放到群众手中,第一时间提供救助,全程加强监管,实时提供帮助,真正便民利民。
03
加快发展基本社会服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云南省有老年人692万,占总人口14.24%,云南积极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出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等政策文件,努力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省政府连续9年将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纳入10件惠民实事,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26.8亿元,建成和在建养老机构1168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81个,养老床位较2015年增长46%。建立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惠及91.3万高龄老年人。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消防、食品等安全管理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坚决守住养老机构安全底线。
敬老院 杨峥 摄
同时,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强化服务,积极做好婚姻登记工作,加强婚姻管理、引领婚育新风。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惠民殡葬。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大力为基层减负赋能,健全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党建引领,完善政策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和监管网络,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引导社会工作深入基层,全省7.39万社会工作人才中,有3.05万人直接在农村一线服务。区划地名等工作不断加强,充分发挥出对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04
为弱势群体牢牢守住疫情防护墙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民政工作者把老年人、孤儿、困难群众等身体最弱、最易受感染的民政对象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施最有力的防控措施,迅速出台防控指南,加强防控演练,全员奋战加班值守,保障了全省养老、儿童、精神卫生等机构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零病例、无感染。
德宏州梁河县曩宋乡关璋幸福小学的孩子们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对受疫情影响的23.3万人次第一时间雪中送炭,给予临时救助,送上党委、政府的温暖。做好社区防控指导工作,动员激励广大社区工作者守严守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社区防线。有序组织民政服务机构恢复服务秩序,婚姻登记、殡葬服务场所及救助站稳妥安全有序提供服务。引导广大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科学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并积极组织开展慈善募捐、行业倡议、志愿服务等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好转后,楚雄牟定采取点对点服务,积极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确保贫困家庭有稳定的收入,不因疫情而返贫。段绍东 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云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在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01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位,就业局势稳中向好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通过抓实援企稳岗稳定就业,鼓励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支持新业态发展拓展就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条件下,确保了全省就业局势稳定。
红河州泸西县扶贫产品借助“云端”走向市场
02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
截至11月底,云南省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三项基金累计结余1779.83亿元,比“十二五”末增长90%,可持续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党中央和国家决策部署,在调整降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率的基础上,云南省实施了更大规模、更大力度的调整缴费基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等政策。
03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创新发展活力越来越强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定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引进外国人才等120余个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在人才管理、培养、引进、流动、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建设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云南贵金属材料产业引领行业技术创新 杨峥 摄
实施了“云岭英才计划”、技能强省行动计划、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全省人才资源总量由“十二五”末的431.49万人增加至59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65万人,高技能人才116万人;全省“两院”院士增加到12人,累计有国家“百千万”人才94名,17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选派2名选手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夺得一金一铜,实现了云南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奖牌“零的突破”。积极开展多层次引才引智活动,建立了5个柔性引才基地,连续5年举办“云南省国际人才交流会”,设立省外招才引智工作站,汇聚天下英才服务云南。
04坚持扛牢压实人社扶贫政治责任,人社扶贫成果丰硕
云南狠抓就业扶贫,让群众增收有渠道;狠抓技能扶贫,让群众手上有技能;狠抓社保扶贫,让群众生活有保障;狠抓人才扶贫,让群众致富有引领。云南还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行“三放宽一允许”倾斜政策;组织广大人才到贫困地区开展医疗卫生、农业发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等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镇雄县中润扶贫车间 昭通市扶贫办供图
答记者问
“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通过各教育专项工程的实施,使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实施了以下工程和项目:
一、完成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建设任务
2014-2018年,我省通过“全面改薄”项目实施,逐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省累计投入资金347.28亿元,完成校舍建设面积1408.68万平方米,完成设施设备购置资金51.36亿元,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全部达标。
二、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
2019-2020年,统筹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解决大班额和超大班额问题,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全省投入专项资金75亿元,规划新建校舍面积248.5万平方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补齐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短板。
三、全面完成中小学、幼儿园C级校舍加固改造任务
2018年,省级财政筹集资金16亿元,启动C级校舍加固改造工作,覆盖义务教育学校2785所,改造单体4708幢,改造面积264.88万平方米。2018年底,全省中小学、幼儿园C级校舍加固改造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彻底告别了C、D级危房。
这所云端上的小学是老集寨乡大竹棚小学,如今村内道路已经硬化完成,串村公路也已通车,同学们的出行情况有了极大改善。
四、推进“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2018-2020年,中央安排我省迪庆州和怒江州专项资金7亿元,实施“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建设,逐步推进迪庆、怒江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目前,专项资金7亿元已全部下达,两州正按照规划内容,推进“三区三州”教育脱贫攻坚项目建设。
五、加快推进中小学“厕所革命”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19〕76号)要求,省教育厅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厕所革命”实施方案》,对不卫生厕所进行改厕、卫生厕所管理作出规定,明确“厕所革命”建设、管理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厕所革命”。2019-2020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厕所革命”规划完成8126所学校8943座旱厕62.5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省级财政按照1000元/平方米的标准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旱厕改造给予补助,下达专项资金5.9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厕补助资金已全部落实到位。其中,2019年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及以上1193所学校1823座18.3万平方米旱厕改造任务全部完成。2020年完成6933所学校7120座44.2万平方米旱厕改造任务。
资料图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哪些亮眼的成绩?
答:“十三五”以来,云南体育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全省发展大局,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开启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料图 龙宇丹 摄
一是体育改革阔步前行。“十三五”期间,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分三个阶段规划部署了到2050年云南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搭建了云南体育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还印发了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等政策文件。省足球协会实体化运营,全省拥有男子中乙和女子中甲2支职业球队,注册业余足球俱乐部55家。体教融合有所突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省级35家体育协会脱钩全面完成。
二是群众体育卓有成效。云南省持续打造体育民生品牌——“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建成全民健身步道3110公里,冰雪场地6个,室外健身器材14035套,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24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十二五”末的1.23平方米提升到1.8平方米;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从0.5人增加到1.31人;每年举办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次数超过1400场次;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十二五”末的31.5%上升到36.01%,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由89.1%提升到89.8%。
三是竞技体育屡创佳绩。云南竞技体育佳绩频现。2016年里约奥运会,蔡泽林夺得我省田径项目在奥运会上的首枚奖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云南省代表队获8金14银8铜,创造了近年来全运会上的最佳战绩;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云南省运动员获8金2银4铜,实现参赛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参赛成绩最好的历史性突破;2019年全国年度比赛取得145枚金牌、136枚银牌、128枚铜牌;全国二青会,勇夺27金15银22铜,实现争先进位。2020年云南首次组团参加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前期举行了五个项目的比赛,获4金3银2铜,创造了云南冬季项目运动员从无到有、比赛成绩从零到金的历史性突破。
资料图 龙宇丹 摄
四是体育产业较快发展。2016-2018年,体育产业总产出年平均增速为43.76%,其中:2018年实现产值90.54亿元, 2019年预计实现130亿元。全省体育产业法人单位4581家,从业人员37603人。创建5个体育特色小镇、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示范单位、2个国家示范项目。海埂基地、呈贡基地等云南高原特色基地群建设初具规模。培育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促进云南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南亚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以上合昆明马拉松、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国际红土网球公开赛、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龙舟赛、国际足球公开赛、怒江野水皮划艇世界杯赛7大赛事为主体的“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国际品牌赛事体系,上合昆明马拉松赛等22项次获得“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称号。体育彩票坚持国家公益彩票属性,有效促进云南体育事业和公益事业发展,销售额连续多年列全国前十、西部前茅。2016-2019年,累计销售337.41亿元,筹集公益金90.64亿元。2020年克服新冠疫情影响,销售积极作为、强势复苏,超过80亿元。体育彩票有力支撑了体育事业和扶贫、助残等其他公益事业。
“十三五”期间,云南卫生健康的惠民实事具体实施情况?
答:“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紧扣影响群众健康主要指标,针对重点疾病、重点人群精准施策,大力实施卫生健康领域惠民实事,十三五”期间,云南各族群众各方面健康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一是人均期望寿命主要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深入分析研判影响我省人均期望寿命主要因素,针对卫生医疗机构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重点疾病,“十三五“期间在全省规划建设了119所胸痛中心、115所卒中中心、79所创伤中心和30所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截至2019年底,云南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6.42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3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2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2.25人。这些主要说明我省医疗机构数量、质量都在提升,是解决人均期望寿命能够正增长、能够持续增长的有力硬件。国家心血管病、呼吸、中医三个区域医疗中心落地云南。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15年的72.76岁提升到2019年的75.1岁,是全国进步幅度最大的省份。
二是重点人群健康得到有力维护。持续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孕产妇死亡率从2015年的23.63/10万下降到2019年底的14.47/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15年的8.7‰下降到2019年的5.07‰,连续2年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孕期保健水平稳步提高,全省住院分娩率保持在99.5%以上,产前检查率保持在97%以上,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0%。2016年至2019年出生人口性别比均保持在109以下,出生人口持续高于“十二五”水平。新修订的《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于2019年10月1日施行,老年人享受到了更多的优待。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每年为全省65 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两次医养结合服务,对失能老年人提供至少一次的健康服务,老年人健康养老有保障。医养结合深入推进,全省医养结合机构总数突破100家,床位3万多张,有效满足了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全省28.28万户的112.49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如期全部实现脱贫,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资料图 杨峥 摄
三是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持续加强。2012年我省开始率先在肺结核患者中探索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关怀与支持”模式,为全国首创,在国家疾控中心引领下,成功将该模式推广到全国13省(市、自治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2019全省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连续1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2020年,历史性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实现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129个县设立精神科门诊,开设28条心理热线。我省已率先完成“十三五”职业病防治规划中各项指标,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县、市、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州市能诊断、县区能体检”。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67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个,死因登记报告实现129个县(市、区)全覆盖。艾滋病防控工作在全国综合评估考核和综治考核中均获全国第一,按期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艾滋病发现率、治疗率和治疗有效率“三个90%”2020年全球目标;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至1.27%,提前达到低于2%的国际消除认证标准。制定发布《三七须根》等22个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开展具有云南特色的人口较少民族营养健康状况调查。设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1855家。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新增国家卫生城市3个,国家卫生县城(乡镇)39个,创建省级卫生乡镇655个,省级卫生村6675个。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在住房保障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一是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采取定政策、出标准、建机制、组队伍、抓培训、重指导等措施,全面完成云南省脱贫攻坚农危改任务,共解决超过130万户约500万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其中涉及中央下达4类重点对象农危改任务98.45万户,占总量的76%。改造后的农房达到了“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目标,经完成改造的农房经受住了近年数次地震检验,成为了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命房”。
二是老旧小区改造有序进行。针对老旧小区脏、乱、差、污、堵等突出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云南省自2019年开始全面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309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楼栋约2.29万栋,累计投入约104亿元,有效提升了83.13万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
保山市施甸县摆榔乡尖山村里关古茶彝寨。施甸县委宣传部供图
三是棚户区改造工作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通过建立调查摸底、做好规划、完善政策、加强筹资等一系列工作机制,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63.43万套,完成投资1800亿元,解决了约200万城镇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
四是公租房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坚持公租房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并举,住房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11月底,云南省近300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113万困难群众领取公租房租赁补贴。公租房保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公积金助力住有所居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积极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存公积金,及住房公积金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积极为新市民谋幸福,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利用公积金解决住房困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底,与2015年相比,住房公积金归集总额4529.19亿元,增长2420.16亿元;归集余额1647.17亿元,增长636.3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总额2804.49亿元,增长1446.1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338.27亿元,增长602.41亿元;住房公积金个人提取总额2882.02亿元,增长1783.83亿元。
整合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制图:蔡陈晨
编辑:郭晨泽 陈吉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