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墙绘、政务办公提效、农村道路通达、隔空劝阻不文明行为、老旧改造、增设车位、新能源公交……创建文明城市3年来,景洪市民的出行、环境、生活品质的变化都在细微处见真章,寻常处见功力。
凝心聚力 全城“一盘棋”
景洪市的创文,经历了从孤军奋战到全民参与的转变。
“城管的叔叔、阿姨是城市的美容师,他们让城市变美,为了谢谢他们,我们要为他们表演歌唱节目”,在数字城管公开日上,允景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参加了隔空喊话不文明行为,亲身体验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易。“他们说以后也要当城管,以前没听过孩子把城管当作梦想中的职业。” 城管工作人员感慨道。
创文志愿者表示,市民主人翁意识的提高,是参与创文最大的感受。最初劝阻占道经营时“被不理解和谩骂”,而现在市民会主动加入清扫活动。
为实现全民参与目标,创文初期,州委、州政府高位推动,成立州创文工作指导协调组,建立州、市(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创”的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市443家单位分片挂钩29个网格,责任单位每周五开展集中大整治。
同时,市创文办出台“创文”3年行动计划、考核办法、评测指标任务分解表等文件,有规划和目标体系地对基层单位的工作进行跟进与月度评测。
全市以“创全国文明城市 争做文明景洪市民“为主题,开展“创文“主题宣讲65场。组织598个志愿服务队,11.7万人次的志愿者深入街道、小区、群众家中,开展”红色志愿““文明交通行、和谐傣乡美”等文明志愿活动,服务时长110余万小时。
形成了全城“一盘棋”的模式,全市协同作战,市民自觉加入创文队伍,凝聚全民之力建设文明城市。
服务于民 完善城市功能
2018年至今,景洪多方筹资,投入16.1亿元创文资金支撑文明城市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政务服务,整改环境卫生等。
投入150辆新能源公交车,开通8条线路。针对“如厕难”问题,布置了“集装式”公厕,改造了老旧厕所。投入3600万元对14家农集贸市场进行了提升改造。划定停车位2.2万个,增设交通标线8.6万平方米。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清理占道停车近1.2万辆次。
“景洪的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农贸市场大变样啦!”
这是去年5月,一个名叫依洪香的市民到景洪天顺农贸市场买菜后分享的朋友圈,得到了不少朋友的点赞,有位微友发出感叹:“从来没有这么干净过。”
据了解,从前该农贸市场消防通道狭窄拥挤、摊位拥挤不堪、占道经营问题突出、环境卫生脏乱差,每到下雨天,几乎都会出现蔬菜及物品“随波逐流”的现象。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景洪市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标准,充分借鉴周边县(市)的先进经验,按照一市场一方案的具体标准,对城区各农贸市场的外围环境、内部设施、硬件条件进行分阶段提升改造。
“如今管理规范、宽敞明亮、秩序良好、卫生干净、诚信有礼,我们的生意也变好了。”面对记者的采访,一名摊主说。
同心协力 共建文明社区
风景留人,文明留心。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体现在马路和街道上,社区的文明创建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傍晚的景洪大沙坝社区世纪金源社区广场,随着具有云南乡土气息、东北二人转和“川味”风格等带有各地特色的乐曲响起,老年人轮番上阵表演家乡韵味的舞蹈,场面热闹而又融洽。
“过去不要说同台跳舞了,住户、群体间互不来往。”社区书记沈国华告诉记者,这个社区最大的特点是住户大多是省外籍购房者,本地常住人口近20%,由于来自各地的住户的语言、生活习惯和文化修养各不相同,因此在社区内大多会形成以省区为单位的小群体,并且群体之间很少有交流。
为解决老年人舞蹈健身团队“抢地盘”引发冲突的问题,沈国华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专门将各个地区的人员全部召集在一起,通过协商取得共识后,将场地分成若干个板块,分别供不同的文体活动队使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社区促进景洪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将这些南腔北调的文艺活动团队集中在一起,争取到全社区各单位和企业的支持,于2018年国庆前夕,举行了一场主题为“欢乐和谐、共创文明”,大家共同出节目的社区文艺晚会,得到了热烈响应。
晚会的成功举办,将一个个原本互不交流的小群体凝聚在了一起,随后,社区又组织举办了“我为美丽添光彩·创城知识进社区”宣传专题文艺汇演、元旦写春联、猜灯谜和游园、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化节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拉近了社区干部与居民的心。
通过一年来的文明创建活动,如今的大沙坝社区,成为了景洪市区内街道整洁漂亮,居民和谐相处,文明礼貌成风的样板社区。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如今,文明之风吹拂景洪每个角落,文明言行贯穿城乡群众日常生活,文明之树在雨林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