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森林广袤,资源丰饶,坐拥全省规模最大的林区,也是大自然馈赠的绿色宝库。随着2025年钟声的敲响,普洱在林长制的引领下,踏上林草事业发展的新征程。这不仅是生态保护的一次全新探索,更是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坚定步伐。如今,普洱正以浓墨重彩的笔触,续写着属于这片绿色家园的绿色篇章,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体系建设:筑牢林长制改革根基。
普洱,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其林草事业恰似一局构思精巧、布局宏大的棋局,每一步落子皆关乎全局,影响深远。在推动林长制改革的进程中,普洱市倾尽全力,精心搭建市、县、乡、村、组五级林长体系,在全市范围内设立各级林长15918名各级林长肩负重任,他们仿若守护绿色的忠诚卫士,星罗棋布于普洱的每一处山林,时刻捍卫这片珍贵的绿色家园,成为普洱生态画卷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与此同时,一套覆盖全面、管理精细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森林资源长效管理体系顺势而生。各级林长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从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到深入细致的基层执行,实现一体规划、上下呼应、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确保每一项林草工作都能精确无误地落实到位,为普洱的生态建设筑牢根基。
为给林长制改革指明清晰方向,普洱市印发《关于进一步推深做实林长制工作的令》,从强化各级林长规范履职、深化林长制工作机制创新、推动林长制年度工作落实以及夯实林长制工作基层基础这四个关键维度,提供极具操作性的行动指南。在这一引领下,14道县级总林长令接连发布,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深入推进的强大改革势能,让林长制改革在普洱大地稳步前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市县级累计召开总林长会议9次,工作批示抄清达245次……普洱市对林长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市县级总林长会议的频繁召开以及工作批示的大量抄清中可见一斑。市级双总林长还以身作则,率先深入山林开展巡林调研,以实际行动推动林草重点工作任务稳步落实。在他们的带动下,市、县、乡、村林长累计巡林巡护52640次,这些巡护行动就像绿色的触角,深入到每一片森林的角落,对森林草原防灭火、资源管护、林业综合改革等工作进行全面督促指导,让林长制的政策红利与制度优势得以持续释放。
协调联动:汇聚林草事业发展合力。
在林草事业的壮阔征程中,普洱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能力,积极调动各方力量,矢志不渝地汇聚起推动林长制工作的强大合力,为林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市人大、市政协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到林草事业的监督与推进工作中,他们组织县(区)深入开展督查,累计达59批次。督察组深入基层一线,以敏锐的洞察力精准发现林草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凭借强大的协调推动能力,成功解决145个林草难题,为林草事业的健康发展献计出力。
在优化考核机制方面,普洱市深入贯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将林长制年度考核指标从三级精简为二级,指标数量从15个大幅压减至8个,精简比例高达46.7%,同时取消查验台账,采用非实地考核方式,巧妙实现减负与提效的良性互动。
为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普洱市积极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通过专家授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员们对林长制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刻,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成功凝聚起保障林草重点任务落地见效的强大合力,为林草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力量。
在资源管理方面,普洱市建立实施林草湿地资源管理“责任倒查”机制和开发利用“黑名单”管理机制,从资源的源头到使用的全流程明确责任,严守法律法规红线,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根基。与此同时,持续落实“林长+检察长+森林警长”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紧密协作与高效衔接。2024年,移交公安机关查办案件14件,刑事处理10人,行政处罚案件19件,原地恢复植被11.37公顷,有力打击了破坏林草资源的违法行为。通过召开协作部门会商会议、建立实施林长制工作“三张清单”制度、制定年度工作重点和协作单位重点工作清单等一系列举措,形成各级党政领导牵头、各行业部门协同共抓林草工作的良好格局,充分彰显出林长制的独特优势。
责任落实:提升林草资源管护能力。
普洱市深知,责任是林草事业发展的基石。因此,普洱市以强化资源保护管理为核心任务,全面实施网格化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聘用生态护林员23616名,他们如同森林的“守望者”,时刻守护着每一抹绿色。2024年,普洱市开展全市森林生态保护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森林督察1期发现疑似违法面积4.69公顷,同比下降58.8%;违法涉及林木蓄积152.2立方米,同比下降80.6%,有效遏制了违法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在国土绿化美化领域,普洱市完成社会造林绿化8.28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落地上图83.20万亩,义务植树481.6万余株;完成绿美点位699个,面积达272.35万平方米,植树量15.67万株;苗木自给率从2022年的91.12%稳步提升至2024年的99.47%,为绿色发展筑牢坚实的种苗保障。
在林草防灾减灾方面,普洱市实行“六包保”机制,成功保持连续38年无重大、特重森林草原火灾的优异成绩。完成2个增发国债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统项目,建设长度达1411公里,为森林草原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同时,强化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小蠹虫防治28.81万亩,完成全市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100%,切实维护林草资源的健康。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普洱市抢救复壮一级古树名木26株,拯救云南肉豆蔻、八蕊单室茱萸、姜状三七等珍稀濒危植物2000余株;实行“一象一策、一群一组、人随象走”监测模式,成功实现亚洲象监测区人员“零死亡”的目标;落实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补偿2382.45万元,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利益。
此外,普洱市还加强深化对外合作,召开第二届普洱亚太林业论坛筹备会3次,形成完善的论坛设计框架;顺利举办亚太森林组织“退化森林恢复与管理”国际培训研讨会、云南省林草跨境保护合作研讨会和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工作会等,显著提升普洱林草事业的国际影响力。
林改促效:激发林草产业惠民活力。
普洱市紧紧锚定“资源得以有效保护、产业实现蓬勃发展、林农实现稳步增收”的林业改革目标,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强劲动力,全方位、深层次推进现代林业综合改革,力求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完美平衡,让林草资源成为惠民富农的绿色引擎。在国有森工企业改革的关键领域,普洱市精准施策,成功实现管护与生产经营的分离,激活46.44万亩国有人工商品林资源,曾经沉睡在大山深处的绿色宝藏,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重焕生机,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经济发展的浪潮,为国有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面对历史遗留问题,普洱市展现出攻坚克难的决心与担当。通过核实纠错天然林215.8万亩,科学优化公益林72万亩,以及推进林草湿荒普查核实824.47万亩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林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墨江县林权登记提质增效试点的实施,更让林农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为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便利林农,普洱还全面推行非国有林木采伐简易设批,并实施小额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审批流程,更为林农们节省了高达600余万元的费用。与此同时,普洱市积极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建立国有森林资源交易平台,推动森林资源具备可交易、可变现、可抵押、可贷款的属性。创新发放全省首笔“林业E贷”“桉树贷”2.12亿元,创新“科技e贷”支持林下优质中药材品种选育、优势种源繁育贷款500万元,为林业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2024年12月末,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9.92亿元,同比增长34.12%,林产业贷款余额50.78亿元,同比增长35.50%,为林草产业发展注入强劲的资金动力。普洱市还以原料林基地建设规划为引领,有效整合林业资源,整合林地310万亩。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全市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61个,带动26万户林农,年户均收入达1.85万元,让林农切实享受到林草产业发展的红利,走出一条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推动林业碳汇方面,普洱市积极推进宁洱林业碳汇试点县建设,“宁保绿碳”碳汇产品取得实际成效,66户农户享受首批碳汇收益分成6.1万余元,成功上市“宁小豆”零碳咖啡产品,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此外,普洱市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推动72个现代林产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云景飞林40万方刨花板项目顺利投产,金通(普洱)绿色林板家居产业园60万方高端单板项目开工建设,云景林纸年产76万吨化学浆技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2024年,全市新增林草规上企业8户,林草综合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21.9%,林草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下一步,普洱市还将持续以林长制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让林草事业成为普洱绿色发展的耀眼名片,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独特的普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