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信息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周边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周边信息 > 周边信息 > 全文

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谋发展踔厉奋发启新程——奋力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作者:撰文:段毅 余国鹏    发布日期:2025/3/17 12:38:49    来源:云南发布--云南日报
分享到:

春风化雨,山河明丽。GDP在2023年迈上3万亿元台阶、中老铁路从“通”到“旺”、过去3年全省农民收入年均增长7.1%,远高于经济增速……新时代新征程上,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楫前行。


“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指出的奋进方向,也是云南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两次考察云南、四次给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回信、给第六届南博会和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为云南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注入了强大动力,给予全省干部群众巨大鼓舞和奋斗指引。


牢记殷殷嘱托,云南将高质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相统一,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谋划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从鲁甸龙头山到洱海古生村,从边地腾冲司莫拉到怒江峡谷深处独龙江……云南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上下一心谋发展、踔厉奋发启新程,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形”立起来、“势”强起来,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夯实强劲支撑。



向绿向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汇聚云岭澎湃动能。


传统产业加快“焕新”,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未来产业抢先“落子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23年和2024年,云南连续两年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这是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优势,致力重构产业“肌理”的重要举措。


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直是云南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短板。


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持续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出台《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提出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铝、光伏、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烟草、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出口导向型产业12个重点产业,并形成以产业强省三年行动为统领的产业强省建设“1+7+5”政策体系,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


光伏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较全国平均低40%,为“双碳”背景下产品出海打下“绿色通行证”基础。云南持续加大绿色能源开发,全力打造绿色能源强省,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放大,2024年全省绿电交易电量累计16亿千瓦时,是2023年的120余倍,累计核发绿证7.4亿张。


与此同时,加强高位统筹,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机遇,大抓招商引资推动成链集群发展,全面构建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体系,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绿电+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


在昆明,杉杉项目从洽谈到落地仅3个月,云南裕能从开工到竣工投产仅用110天;如今,云南杉杉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云南裕能成为国内单体出货量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截至目前,昆明市新能源电池产业签约项目19个,全部项目协议总投资1026.41亿元,已有7个项目建成投产。


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王永达 摄

绿能优势不断放大,以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云南工业“新三样”增势强劲。2024年,“新三样”3个产业合计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率达20.8%,成为全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质效提升的硬核支撑。


立足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优势,发展壮大高原特色农业,变“土特产”为富民增收金招牌。云南茶叶、鲜切花、中药材、核桃、咖啡、坚果、烟草、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及肉牛存栏数量稳居全国第一位,鲜切花产量世界人均2枝以上,坚果和咖啡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9%和98%。2024年,“1+10+3”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7万亿元,农产品出口规模居西部省区第一位。


乡村旅居如火如荼、艺术家“第二居所”渐成规模……云南持续推进旅游行业提质升级,积极拓展旅游新线路新场景,培育文旅新业态、消费新增长点,旅游金字招牌持续擦亮。2024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增长168%,旅居人数达389.75万、“旅居云南”成为新时尚。


以环境之优谋发展之进,云南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就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招商大会上,云南省发布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3张清单,宣布再抓10件惠企实事,打造“厅局长坐诊接诉”升级版,大抓营商环境、大抓招商引资的信号继续强烈释放。


发挥优势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开放,拓展云岭广阔空间。


中老铁路上飞驰的动车,柬埔寨暹粒吴哥国际机场繁忙起降的航班,澜沧江—湄公河上航行的船只,河口、瑞丽等口岸繁忙出入的重卡……依托日益完善的港口、口岸、通道、枢纽等设施资源,云南省加快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不断畅通物流立体大通道。


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云南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也是云南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重要平台。


牢记嘱托,云南以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工作,不断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畅通开放动脉。3月12日,昆明市中国石油云南石化铁路专用线上,两只20英尺罐式集装箱注入近50吨柴油后,编挂上货物列车,中老铁路成品油装运试验正式启动。此次成品油运输试验成功后将扩大范围,最终实现中老铁路大批量成品油运输,造福沿线两国民众。


中老铁路自开通运营以来,“黄金通道”效益日益突出。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开行旅客列车6.9万列,发送旅客超4860万人次。“澜湄快线”系列国际货物列车队伍不断壮大,跨境货物运输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泰国、越南、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


自中泰两国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生效以来,磨憨铁路口岸验放入出境泰国籍人员数量显著增长,累计验放超过1.5万人次,同比增长超86%,“朝赏勐腊热带雨林、暮游琅勃拉邦古城”的跨境生活圈已然形成。


“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黄兴能 摄
在硬联通上持续发力。目前,云南“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不断延伸,“两网络一枢纽”航空网加快推进,“两出省三出境”水路网持续拓展。2024年12月,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启动仪式举行,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信息大通道、推进数字出海合作又迎重大利好。
依托综合立体交通网,云南加快建设枢纽型口岸、智慧口岸,着力打造河口、磨憨、瑞丽等重点国际口岸城市,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和跨境合作,提升口岸通关便利能力,优化完善边境产业园区布局,用好“滇中+中老铁路+磨憨磨丁+N个境内外园区”等开放组合,全面打造开放新高地。
不断促进贸易规则“软联通”。云南主动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全面对接RCEP,构建了多层次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推动贸易投资蓬勃发展,云南对南亚东南亚国家进出口额从2015年的897.9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146.2亿元,增幅达27.7%,贸易规模连续7年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
持续深化人文交流“心联通”,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云南累计在周边国家实施百余个“小而美”民生项目,建立11个多双边合作机制,缔结50多对友好城市和30多对友好村寨,积极与越南、老挝、缅甸开展边民大联欢活动。
在云南各大高校,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规模连年攀升,赴滇留学成为不少南亚东南亚学子青睐的选择,也为区域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同行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十年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显著提升,辐射中心建设从“路线图”变成“实景图”。
坚定不移持续增加民生福祉


幸福,绽放云岭千乡万寨。


2024年,怒江独龙毯在上海舞台惊艳亮相,绚丽的纹样不仅展示了独龙族作为“织彩虹的人”的浪漫情怀,更彰显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创新活力。当地组织起独龙毯编织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入品牌,共建项目,独龙毯走向世界,成为国际风尚。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云南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夯实农民经营净收入、全力扩大工资性收入、积极增加财产净收入、合理提高转移净收入……云南始终把农民增收摆在首要位置,积极探索、大力推广了孟连“334”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等联农带农模式,多措并举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持续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让群众参加政府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2024年,全省以工代赈项目吸纳19.58万名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发放劳务报酬23.45亿元,务工群众人均增收1.19万元。以工代赈既让群众增收,又教群众技能;既助力产业发展,还通过支持村民自建,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下楼进厂门,上楼进家门”,云南每年有1500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让老百姓挣钱顾家两不误,云南一方面继续提升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大力抓好家门口就业,把过去脱贫攻坚期间建的厂房、车间充分利用起来,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让群众不出远门就有活干、有钱赚。2024年,全省建起2300多个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脱贫人口在县内务工达157万人,创历年新高。


当地群众在会泽县盛之发机电会泽有限公司务工。董夏泓 摄

同时,不断创新就业的组织方式、服务方式,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的三方共赢。2024年,云南累计消除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70.6万人,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基本实现动态清零。全省民生支出5225.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1%,财政支出中的“民生含量”创近年来新高。


云岭大地正芳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交响曲豪迈恢弘,旋律激昂。


云岭时评

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三月的云南,春意盎然、繁花似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的殷殷嘱托,全省各族人民感恩奋进、聚力向前,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能澎湃充盈。


发展是解决云南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正是由于毫不动摇地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我们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锚定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云南立足新形势新省情,谋划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向科技创新要动力、向作风效能要实绩,致力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势头强劲、一往直前。


提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增长动力,云南坚持不懈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三大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发展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动能转换,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云南坚决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推动一批标志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构建“口岸+通道+市场”点、线、面协调发展的开放组合,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打造政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一心一意抓发展,云南创造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坚定不移谋发展,云南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撰文:段毅 余国鹏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李楠

上一篇: 中老铁路 | 全国政协委员苏莉:发挥中老铁路辐射带动效应
下一篇: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