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恰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帮扶勐腊县第10年,作为校级重点实践项目,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寒假社会调研实践团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助力西双版纳勐腊县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为指引,在分团委书记董俊缨老师的带领下,于1月14日至18日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开展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致力于将贸大师生“对外”能力与勐腊县发展“对外”需求相结合,重点关注10年来学校在勐腊县脱贫攻坚及新时期乡村振兴作出的巨大努力与卓越成果。
勐腊县位于我国云南省的最南端,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勐腊县是中国大陆和世界同纬度地区植物生长最密集、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素有“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同时勐腊处于我国与中南半岛的结合部,是中国与中南半岛乃至东盟国家合作区位条件最优越的地方,也是云南省实施“中路突破、打开南门、走向东南亚”经济发展战略重要通道桥梁和窗口,可以说,“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蓬勃发展以及中老铁路的正式通车,使勐腊县由过去的边境少数民族旅游区一跃成为了面向东南亚的贸易前沿阵地,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01
第一站,千村行,走进傣族村落
打造周末乡村鱼市,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曼打鸠,系傣语地名,因村旁湍急的渡口而得名,如今是一个百余户五六百人规模的传统傣族村落。驻村干部李书记首先为实践团队介绍了曼打鸠村的基本概况和少数民族相关文化,而后详细讲解了该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据实践团了解,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兰花团队、园林设计团队专家学者和中国船舶驻村工作队与当地村民合力打造了曼打鸠兰花路。植物园专家团队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为曼打鸠量身打造园林景观,提供了百花玉蕊、龙血树、蝎尾蕉等10余种植物共计30余株(丛)构成园林景观框架。
曼打鸠村通过每周六在赶摆场开展特色赶摆和文艺汇演活动,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和精彩纷呈的傣族歌舞吸引了大量游客及周边城镇居民,打造了“周末经济”增长新热点。如今,曼打鸠在文明村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在巨变中迈向全面振兴。
02第二站,千企行,调研勐腊农垦集团
整合资源、艰苦奋斗,打造现代化农垦企业
勐腊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2022年6月,整合了勐腊县原四大国营橡胶农场,拥有近四分之一的县内种植资源,承担着国家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建、管、护”工作任务。目前,重组后的勐腊县农垦集团已成为县内龙头国企,座谈会上集团公司董事长罗义凯为实践团队介绍了勐腊农垦集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也重点分析了目前集团转型所面临的难题。
从第一代的生产建设兵团到后来的上海知青再到现在的农垦劳动者,正是一代代劳动者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传承至今。集团公司按照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和现代企业治理要求,开启了“农垦集团化、农场企业化”变革之路,做全、做大、做强县域天然橡胶全产业链,打造现代化农业服务企业集团。
随后,在集团工作人员的带领和指导下,实践团队成员来到参观调研了勐腊农垦农产品展示中心,并前往橡胶种植地进行割胶初体验,体验到了农垦劳动者的艰辛与光荣,增进了对农垦精神的理解认识。
03第三站,产业兴,了解勐腊特色茶产业
因地制宜,以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勐腊”是傣语“盛产茶叶的地方”,勐腊县正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古代六大普洱茶山中有五座半坐落于此。早在汉代,当地就有种茶饮茶的记载,在清代,勐腊的茶山便因为出产朝廷贡茶而名声大噪。
实践团走访了当地两处茶商,了解普洱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销售渠道等,沟通交流勐腊特色茶产业的发展状况、创新模式以及对当地经济和乡村振兴的贡献。实践队了解到,在普洱茶产业复兴过程中,现代大型茶企、小型加工茶厂、原料生产茶农和自产自销茶农均把所得经济收入投入到不同的生活、生产和生态场景中并实现其功能,由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村镇系统结构的改变,为当地土地和人口带来正外部性,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实现。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也发现了茶产业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茶叶标准尚难制定,直播带货等手段还未普及、茶叶品牌宣传仍需改善等,并与茶商企业进行了沟通交流。
04第四站,千红路,慰问勐腊县边防战士
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勐腊县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740.8公里,是全省国境线最长的县,边民跨境而居、往来频繁、交往密切,边境治理工作复杂而艰巨。2023年以来,勐腊县把边境治理与基层治理双推进、双融合作为重要任务,聚焦制度、阵地、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基层治理从粗放到精准、从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向高效转变。实践团来到勐腊县边防站,了解当地边防人员在抗击走私、禁毒、防疫等方面的优秀做法,体验边境官兵生活。在边防战士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中老界碑,沿着边境线一路体会到了边防战士工作的艰辛。通过边防战士的讲述,实践团也了解到,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团结、齐心协力、无私奉献也是边防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份力量。
随后,实践团成员分别与边防战士交流感想,赠送明信片等纪念品,表达对边防战士们的衷心感谢,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
05第五站,千校兴,调研勐腊县第一中学
以志为笔,以爱筑梦
勐腊县第一中学于1958年创建,以“读书明理做人成才”为校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践队成员与勐腊县第一中学的领导老师们、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团成员们以及高一春蕾班的孩子们进行交流。座谈会伊始,实践团成员进行招生宣讲,并分享了自己在高中、本科与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心得与经验。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分享了在支教期间工作情况与个人收获。随后,高一孩子们就目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与实践队队员们展开沟通,针对孩子们提到的“文理选科”“学习方法”“职业理想”“大学生活”等内容,队员们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分享,与孩子们畅想未来,努力为孩子们认识世界打开新的窗口,引导他们走出云南、走向世界。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广泛交流。
2023年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十周年,2024年将开启下一个金色十年。在多方共同努力和勐腊全体师生的顽强拼搏下,2023年勐腊一中高考一本文化上线人数为上年的两倍,教育育人的成果薪火相传,并在不断生根发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贸大与勐腊县的帮扶故事还在延续,为乡村振兴、教育强国的推进持续贡献力量。
06
第六站,科普行,走进北纬21度热带雨林
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探寻植物多样性
如果说云南是“动植物王国”,那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是植物王国凤冠霞帔上最璀璨的绿宝石。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于1959年创建,历时65年发展,现已形成13个专题园和38个植物专类区,各区内共计收藏超13000种活植物。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是巨大的,它在维系自然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小气候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多彩的生物和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支撑系统。
实践团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中,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案例不仅在我国边疆扎根发芽,更将在未来造福全国乃至影响世界。
走上“望天树空中走廊”
观察中国热带雨林的世界焦点
望天树景区是神秘古老、北纬21度最后的雨林。依托世界级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及西双版纳独特的傣族风情,望天树景区以独特的热带雨林观光、民族风情体验为主,提供了包括“望天树空中走廊”、“圣秘南腊河”水上热带雨林观光、大型实景雨林传奇“生态歌舞”、“雨林密语”数字化智能导览等在内的游览内容,是人们探索大自然生命奥秘、深度体验热带雨林魅力的科普教育基地。
队员们站在望天树下俯视,可以看到树冠广阔如海,层层叠叠的树叶覆盖了整个天幕。望天树景区更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激发了实践队员们对历史的思考与好奇,靠近望天树,队员们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曾经在这里流传的故事和情感,与过去的人们产生心灵上的交流。望天树的历史与传说让大家更加珍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与传统,也更加热爱大自然与生活。
07第七站,外贸兴,调研勐腊商务局
共建“一带一路”,奋进高质量发展
实践团成员调研走访了勐腊县商务局,了解当地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以及边民互市情况,分析勐腊的“一带一路”建设历程。实践队员了解到,勐腊县抓住云南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中老铁路开通等机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激发勐腊县的发展活力。
勐腊县依托3个国家级开放口岸、6个陆路通道,创新发展与铁路货运紧密相连的加工制造业,发展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电商,打造大湄公河流域综合性国际港口和物流集散中心。磨憨铁路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关累港水运口岸获批国家级开放口岸,勐满通道列入国家口岸开放审理计划。此外,勐腊县批准设立磨憨、勐满、关累3个边民互市贸易场所,成立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28家,勐腊县边民互市贸易额不断增加。勐腊县正多渠道、多层次参与、服务“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融入“一带一路”和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积极发挥区位优势,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坚定前行。
此次寒假实践在每一位实践团成员心里都埋下了一颗种子,相信这颗种子会在贸大与勐腊下一个金色十年的路程中生根发芽,绽放绚丽之花。
来源:
青春贸大
监制:玉 旺
责编:曹广兴
编辑:王庆鹏
审核:龙 斯、刘艳华、李非洲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