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边境之窗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勐腊边境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勐腊边境之窗 > 勐腊边境之窗 > 全文

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围绕“走稳走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谱写中国梦的云南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4/5/31 15:09:15    来源:国新办--国新网
分享到:
<%=mycom.ComName %>

邢慧娜(栾海军 摄)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5场。我们邀请到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走稳走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云南省政府党组副书记王显刚先生、云南省副省长刘勇先生。

  现在,先请王予波先生作情况介绍。

  2024-05-31 10:01:43

王予波(徐想 摄)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 王予波: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云南高质量发展情况。受省委书记王宁同志委托,首先我代表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全省4700万各族人民,对大家长期以来对云南的关心、帮助、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说起云南,大家都会想到“四季如春,载歌载舞”,去“有风的地方”,过“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这里,我先讲三个关键词:第一,美丽云南。云南自古以来就有“七彩云南”“彩云之南”等诗意美称,是美丽中国的剪影,也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缩影。第二,奋进云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万亿元,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第三,开放云南。作为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大通道,我们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当好融通中外的桥梁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云南发展,深情牵挂云南各族人民,要求云南“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制定实施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

  我们扛牢生态保护的重任,绿色发展的底色越来越鲜明。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是云南最鲜明的标签,我们在生态保护上舍得眼前利益、舍得增长速度、舍得GDP。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二,城市空气质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PM2.5平均浓度21.8微克/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30%,被誉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在滇池、洱海绽放,抚仙湖、泸沽湖水质都保持在Ⅰ类。“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是云南最真实的写照,我们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高等植物、脊椎动物和大型真菌种类均占全国50%以上,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云南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我们不赚带污染的钱、不要带污染的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4-05-31 10:10:25

  王予波:

  我们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稳健。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一切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都大胆地干、一切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都坚决不干,加快建设符合省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2023年全省电力装机突破1.3亿千瓦,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近90%,这一占比居全国前列,30多年来,西电东送向广东、上海、广西、浙江等东部地区送电量超1.5万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一,为东部地区减排二氧化碳超12亿吨。致力于打造国家战略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贵金属新材料的产值、绿色铝和光伏单晶硅的产能、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的出货量,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高。致力于打造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基地,茶叶、花卉、坚果、咖啡、中药材等种植规模是全国最大的,同时产量也是全国最多的。致力于打造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2023年全省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均居全国前列。

  我们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辐射带动的能力越来越强劲。以辐射中心建设为统揽,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持续释放,我们创新开行东连长三角、北上欧洲、南下东盟的系列国际货运班列,运输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12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我们创新推动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的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统筹推进28个口岸和自贸试验区、沿边产业园区等建设发展,有力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我们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族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脱贫攻坚后,我们把群众增收作为中心任务,今年我们力争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我们每年都将74%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更好满足群众就好业、上好学、看好病、养好老等方面的需求,边境一线的村落已经全部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现实的云南远比语言的介绍更加精彩。欢迎媒体朋友们多来云南走一走、看一看。

  谢谢!

  2024-05-31 10:16:46

  邢慧娜:

  谢谢王省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各位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4-05-31 10:19:49

中国日报记者提问(李沫 摄)

  中国日报记者:

  云南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注意到,云南提出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请问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2024-05-31 10:21:27

  王予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必须世世代代保护好。我们把生态保护好了,就是为云南人民谋福祉、就是为高质量发展增后劲、就是为美丽中国建设筑屏障。我们把生态保护作为检验立场、品质、能力、意志的试金石,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全力守护好云南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森林、每一个河湖、每一块沃土,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先说云南的天。蓝天白云、碧空如洗、空气清新是云南的标配。我相信,去过云南的朋友都对此有深刻的感受。我们的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多年来稳定在98%左右,1/3的县(市、区)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我们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让云南的天蓝得更纯净、更醉人。

  再说云南的水。云南是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主要河流出境水质优良率达100%,“一江清水出云南”,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超过了10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云南有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中外闻名的湖泊,每个湖“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都在展开,正在成为大生态、大湿地、大景区。我们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精准治理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牢牢守住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底线,让云南的河湖更清澈、更充盈。

  接着说一说云南的山。云南94%的国土面积是山区,每一座山都很有故事。梅里雪山高耸入云,高黎贡山物种丰富,乌蒙山大气磅礴,哀牢山神秘美丽,这既是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我们将全面加强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等系统性保护,开展“绿美云南”行动,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和生态破坏,让云南的山更葱郁、更青翠。

  最后说一说云南的土。云南有16种土壤类型,占到全国的1/4,元阳哈尼梯田是大地的“雕刻”,东川红土地是大地的“调色板”。我们将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以严格的措施保护耕地,守护好云南的良田沃土,让粮食的饭碗端得更稳当,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

  谢谢!

  2024-05-31 10:21:56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栾海军 摄)

  南方都市报记者:

  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营主体上下功夫。请问,云南有哪些好的做法?谢谢。

  2024-05-31 10:31:37

  王予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请王显刚副书记回答。

  2024-05-31 10:31:53

王显刚(徐想 摄)

  云南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王显刚:

  近年来,云南省一直倡导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发展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第二句话是发展最好的地方就是脚下,第三句话是发展最好的环境就是自己。沿着这三句话的思路,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制定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和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效果非常明显,擦亮了“效率、服务、诚信”品牌,经营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力打造快捷办事的云南效率。精简材料、简化流程、优化服务,企业办理登记大多数在1个小时之内就能够办完、最多也不会超过半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大大压缩,这些事项98%都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

  第二,全力打造热情周到的云南服务。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建立了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选派“助企服务员”,精准满足企业服务需求。比如,我们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开发建设云南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引入了200多家金融机构在平台上“开店”,已经为56万多户企业提供了“一站式”融资服务,一年多以来,累计授信1300多亿元。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并已在全国推广。

  第三,全力打造说到做到的云南诚信。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持续拓展信用的应用场景,承诺企业的事就一定要说到做到。2023年,云南省信用建设荣获全国进步单位称号。

  经营主体是发展主体、投资主体、创新主体,也是就业主体、创业主体和民生主体。这几年来,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提升,云南经营主体不断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和强起来。截至今年4月底,实有经营主体已经超过657万户,近3年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有资质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这“四上”企业突破2.3万户,近3年年均增长12.3%。

  在云南投资兴业,不仅能享受“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还能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我们将持续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争创一流年行动,让广大企业办事更加方便、经营更加安心、权益更有保障。

  谢谢!

  2024-05-31 10:32:20

央广网记者提问(刘健 摄)

  央广网记者:

  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云南是诗的远方、梦的故乡,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成为很多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请问接下来云南将如何提升旅客的文旅体验,做好文旅服务?谢谢。

  2024-05-31 10:39:22

  王予波:

  感谢记者对云南文旅产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云南山好水好生态好,人好景好样样好。去过云南的朋友,都对云南各地的景色留下了深刻印象。大理、丽江、西双版纳风光绮丽,石林、香格里拉、玉龙雪山、泸沽湖可以说是名扬天下,我们有777个中国传统村落、6项世界遗产、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24家A级以上景区,都居全国前列。来过云南的人都说,云南满眼是风景,处处有风情。旅游是云南的金字招牌,我们推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受到广泛认同,全网的阅读量达到340多亿次。今年“五一”,云南共接待游客3800多万人次。这段时间,云南的旅游持续升温,机场车站川流不息、酒店宾客络绎不绝、景区景点游人如织。

  我们将持续擦亮旅游金字招牌,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抓业态创新,让大家来云南,不由自主地慢下来、留下来。云南是一个可以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你可以捧一杯咖啡、泡一壶普洱、读一本好书,也可以尝美食、游古镇、逛夜市,体验满满的市井烟火气。我们正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跨境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新供给,更好满足游客高品质、多元化的需求。

  第二,抓文旅融合,让大家游云南,不仅领略山川秀美,更体验文化厚重。今年以来,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全民阅读大会先后在云南举办,让大家全方位地感受到,云南的魅力不只在山水间,更在文化底蕴中。我们将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依托红色资源、节庆经济、非遗传承、旅游演艺等,把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要素,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

  第三,抓服务提升,让大家在云南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我们已经开展了两轮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很好成效。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云南一半的游客来自省外、“回头客”占比超过3/4,这个特点在云南还是很突出的。这个行动我们会一直持续下去,彻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游购捆绑、以购养游等问题,继续办好精准指引、志愿服务、安全提示等为游客服务的实事,以一流服务诚迎中外来客。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欢迎国内外的游客到云南,逛一逛古村古寨,过一个欢乐的泼水节,吃一席长街宴,赶一次三月街。我相信,大家到云南一定会沉醉其中,一定会不虚此行。

  谢谢!

  2024-05-31 10:40:29

经济日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经济日报记者:

  如今大家说到鲜花饼、普洱茶、三七等农特产品时,很多人都会想到云南。请问,接下来云南将如何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谢谢。

  2024-05-31 10:49:17

  王予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云南产业特色很鲜明。产业强,才能省强民富。我们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国家战略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基地、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绿色硅、绿色铝、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21—2023年,全省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1%、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4%,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一半以上,工业投资规模居重点行业第一位,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这里,我作个具体介绍。

  第一,巩固提升能源、有色产业。这是云南的传统支柱产业。2023年绿色能源装机比重、绿电发电量比重分别比全国高38、55个百分点,铜、锡等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这个基本盘,我们不仅要守好,而且要壮大。我们将聚焦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绿色能源强省,提升有色金属资源保障能力和精深加工能力,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第二,培育壮大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产业。这是云南工业的“新三样”。绿色铝产能从2017年的168万吨增加到633万吨,硅光伏产业增加值连续22个月保持25%以上增长,新能源电池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发展,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我们将推动这三个产业,延伸链条、集群发展,把云南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中国新能源电池产业重要基地”。

  第三,做专做精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这些都是立足云南特色资源发展起来的。比如,大家熟知的青蒿素最早就是在云南大规模提取的,2023年云南疫苗批签发量居全国前列,铟、铂、锗、钛等产业在全球都有较大影响力,高端电力设备、机械设备、数控机床等产业基础扎实。我们将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重点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切实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四,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产业。这三个产业底子好、基础牢,未来发展潜力足、空间广,现在正处于“由大到强”的重要关口。2023年,云南农业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已经达2.5万亿元,农业投资规模连续2年保持在全国前列,旅游总收入达1.44万亿元,现代物流业总收入达8520亿元。我们将在招大引强、融合发展、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系统发力,实现产业发展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谢谢!

  2024-05-31 10:51:37

中宏网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宏网记者:

  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请问云南在深化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打算?谢谢。

  2024-05-31 11:00:12

  王予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这个问题请刘勇副省长回答。

  2024-05-31 11:00:36

刘勇(徐想 摄)

  云南省副省长 刘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这些年,云南主动融入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我们全面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强化设施联通这个基础,中越、中老、中缅国际大通道高速公路国内段全部建成,云南与南亚东南亚通航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中缅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建成14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特别是中老铁路开通以来,货运开行超过1万列,累计发送旅客3400多万人次、货物3900万吨以上,依托其开行的“沪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货物从上海出发只要5天就能进入东盟市场,比原来提前了10天。我们将放大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加快中老泰引领示范通道建设,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紧密对接,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我们不断促进贸易规则“软联通”。主动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全面对接RCEP,构建了多层次对外开放平台体系,推动贸易投资蓬勃发展,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贸易额,从2013年的72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58亿元,2023年边境贸易额增长51.5%、边民互市贸易增长55.3%。我们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与周边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对接和协调,更好协同促进对外开放。

  我们持续深化人文交流“心联通”。与周边8个国家建立了11个多双边合作机制,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缔结51对国际友好城市,建设30对边境友好村寨,在周边国家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技能培训、助学助教等一批援助项目,受益人群超过了200多万人,拉近了民众心与心的距离。云南高校开齐了南亚东南亚15个语种的专业,招生和就业都非常“吃香”。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化与周边国家在公共卫生、绿色发展、科教人文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更多“小而美”项目落地,助力好伙伴关系更上新台阶,亲上加亲。

  谢谢!

  2024-05-31 11:00:59

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刘健 摄)

  北京青年报记者:

  2020年,云南宣布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四年过去了,想问一下这些脱贫地区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另外,脱贫之后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大家的生活更上一层楼?谢谢。

  2024-05-31 11:09:56

  王予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建立全省统一的防返贫监测帮扶政府救助平台,对脱贫不稳定、容易致贫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进行精准帮扶,实施了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两个三年行动,使他们的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23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8%。

  让老百姓脸上多一些笑容、少一些愁容,手头多一些宽裕、少一点紧张,是我们工作最大的意义所在。我们将在全力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基础上,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努力让群众的口袋更加殷实。这方面,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不少经验。比如,蒙自市的草坝镇在蓝莓产业发展上实行了“622”模式,就是销售收入按农户60%、村集体20%、企业20%比例进行分配,2023年户均创收达10万元;永仁县创新打造了“幸福里”产业工人社区,两年来为当地企业提供用工24.3万人次,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镇雄县近两年已经有超过3.5万人返乡就业创业。我们将继续抓好县域富民产业,持续提升农民群众转移就业质量,让他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第二,努力让群众的家园更加宜居。这几年,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合作,打造了河边村、云中苗寨等一批乡村振兴实验示范村,乡村环境的变化有力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治理。我们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牵引,有效发现、保护、开发、提升乡村价值,留住乡韵乡愁,推动乡村干净起来、美丽起来、文明起来。

  第三,努力让群众的生活更加舒心。云南每年有1500多万人外出务工,“一老一小”问题始终是他们的揪心事。我们推动领导干部当好“编外校长”“编外院长”,从省内优质中学选派骨干教师、省级医院选派医疗卫生人员,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医院。在农村和社区建设运营“老年幸福食堂”和“儿童之家”,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让留守儿童获得陪伴、增长知识、收获快乐。我们将继续解决好生活、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关心期盼的事,真正让他们生活样样好。

  刚才我回答了我省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发展关系非常密切,请王显刚副书记再具体讲一讲如何持续做强做优高原特色农业。

  2024-05-31 11:10:53

  王显刚: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三农”工作的殷殷嘱托。事实上,云南几乎囊括了我国从最南端到最北端、最东端到最西端的各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米,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种什么就能长什么,长什么就会好什么。比如,大家都知道,云南的鲜花享誉世界,是全球最大的鲜切花产区。去年,我们鲜切花产量已达到190亿枝,相当于为全球人口平均每人奉献了3枝鲜花。昆明斗南花市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花卉交易的风向标。再比如,云南的茶叶岁月留香,是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澜沧江畔至今还遗存着大量的上千年古树茶,经国家有关部门核查认定,2023年云南茶叶面积、产量、绿色有机茶园均居全国第一。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再比如,云南的咖啡浓香四溢,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云南这片土地被誉为世界上最适宜咖啡种植的区域之一。因此,云南咖啡的品质也是世界公认的。再比如,云南的水果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享誉国内外,也是中国水果类型最丰富的省份,其中牛油果、夏季草莓的产量占到了全国的80%以上,“到云南实现水果自由”是很多朋友的期待。再比如,云南的中药材道地优质,种植品种类型超过145种,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三七、滇重楼、天麻等享誉全国,很多中药材是药食同源,所以有“无云药、难成方”的共识。

  特色、绿色、高品质是云南农业的鲜明标签。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在壮大生态农业方面,加快种植养殖方式绿色转型,构建全产业链农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坚决不搞大水大肥大药,让好山好水产出好产品。在壮大设施农业方面,聚焦现代设施种植业、现代设施养殖业等重点领域,加快补齐加工、冷链、保鲜、物流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在壮大高效农业方面,在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和良机等方面下功夫,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在壮大共享农业方面,健全乡村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让“小农户”融入“大产业”,让“大产业”进入“大市场”,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刚好就在这几天,云南也进入雨季,这个季节对云南来讲太美了!大量的野生菌正在陆续上市,在业内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别处的菌子是蔬菜,云南的菌子是山珍”。欢迎大家赴一场“菌子的盛宴”,到云南来品一品时鲜美味。

  谢谢!

  2024-05-31 11:17:52

  邢慧娜: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问。

  2024-05-31 11:24:4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期间,在腾冲的司莫拉村曾经嘱托“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请问,近几年佤族村的乡亲们日子过得怎么样?云南省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又做得怎么样?谢谢!

  2024-05-31 11:35:01

  王予波:

  谢谢央视的记者朋友,这个问题我来回答。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走进腾冲司莫拉村,嘱托“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司莫拉在佤族语当中,意思是“幸福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在村里看望乡亲们时对大家说,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4年多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群众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还有的直播带货,把山里的土特产变成了网上的抢手货。现在的司莫拉村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3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比2019年翻了近一番。

  大家都知道,云南民族众多,56个民族都有分布,其中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过千万的四个省区之一。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我们将开展的各项工作,都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统筹改善民生和凝聚民心,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坚持一家人一起建设好美丽家园。推动政策、项目、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民族地区通航运营的机场达11个,8个自治州中有6个通了高铁或者动车,所有民族地区的行政村100%实现了通硬化路、通邮、通4G网络,每年有500多万人走出大山,其中有不少到东部地区就业。新时代以来,民族自治地方GDP年均增长9%,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像我们的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2023年集体经济年收入都超过了1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2万元,较2019年末增加了近万元。

  我们坚持一家人一起维护好民族团结。在云南,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的场景随处可见。像迪庆的和万春一家子,20多口人中就有4个民族,我们调研看到,大理的郑家庄186户人家就有7个民族。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鼓舞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化兴滇,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各族群众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坚持一家人一起守护好神圣国土。云南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有16个跨境少数民族。我们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像沧源县班洪乡的下班坝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支书回信的“直达地”。这几年这个村通过发展特色旅游,吸引大量游客领略边境风情,过去3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4.3%,村民们都说,现在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既顾得了家,又守得了边。

  谢谢!

  2024-05-31 11:35:30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

  2024-05-31 11:40:37

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健 摄)

上一篇: 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常务会议强调:坚决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 奋力建设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
下一篇: 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 将按计划开展月背采样工作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