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我国在西双版纳成功实施
亚洲象野化放归自然
↓↓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日前我国在云南西双版纳成功实施亚洲象野化放归自然。亚洲象“阿宝”2018年在云南普洱被成功救助,2022年开始进行野化训练,目前“阿宝”身体状况良好,自主采食能力和野外穿行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前,8月9日
央视《新闻直播间》
同样关注了大象野化放归的话题
提到更多关于“阿宝”的细节
以及大象放归野外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跟小布一起看
↓↓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象谷,是目前国内唯一对公众开放、可近距离观看野生亚洲象的地方,这里有近80头亚洲象经常出没。
野象“阿宝”状况良好
记者来到西双版纳野象谷时,正赶上雨季。也许是天公不作美,也许是时间匆忙,一路上没机会和亚洲象碰面。就在记者想要放弃的时候,网上一位大象粉丝发出的大象野化放归图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大象野化放归这个消息,记者在西双版纳得到了官方证实。保护区提供了多张红外相机和无人机抓拍到的图片,这些照片是首次对外公开亮相。通过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头颈部佩戴项圈的大象,自由行走活动在森林、田野之中。而且这头“放归”的大象,大家也并不陌生。
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主任 王斌:它的名字就是“阿宝”。它也是国内第一头进入城市“漫步逛城”的野生亚洲象,被网友称为“逛城哥”。2018年4月在普洱市思茅区被成功救助,2022年开始进行野化训练,两年之后开始放归保护区,我们一直在通过无人机和红外相机跟踪观测,目前“阿宝”身体状况良好。
随后总台记者又独家获得了保护区拍摄到的“阿宝”多段视频,这些视频也是首次和观众见面,其中包括红外相机对“阿宝”白天到夜晚活动的不间断记录。专家通过对画面的整理和解析后,初步判断“阿宝”已经基本适应了在野外的独立生活,特别是对于大象这种经常在夜间活动的动物来说,“阿宝”的自主采食能力和野外穿行能力都表现得不错。
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保明伟:从前两天反馈的影像数据来看,它长得更肥了、更胖了、更壮实,而且它的野性十足。
大象放归野外要做哪些准备?
放归野外是救助野生动物的最终目标和理想状态。有生态学家表示,动物放归野外比较困难,在不掌握所有情况时,很难判断成功的概率有多少。对于大象这种庞然大物来说,让它们回归森林,在全球范围也属于新的尝试。野化放归区要具备什么条件?大象要做什么准备?
按照现有的规范和要求,救助的野象在放归前,首先要进行系统的野化训练,救助中心还要监测它们回归自然后,适应得怎么样,能不能生存。等到这些条件成熟后,救助中心可以向国家林业部门申请专家评估,判断是否能进行放归。这个过程相对来说,谨慎而又漫长。
因此,保护区目前采取三步走的方式,来实现大象回归森林这一目标:行为训练、模拟野放、放归试验。
在野化放归区,记者蹲守多时也没看到放归象“阿宝”的身影。专家介绍说,从监测“阿宝”的活动范围情况看,它经常活动在原始密林中,而且有自己的领地意识;它从一开始的小范围移动,到现在已经逐渐远离救护地,从最初的移动几公里,到现在可以移动二十多公里,都说明“阿宝”的野外生存能力在提升。
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保明伟:现在对它的监测主要靠无人机,它采食植被的行为来看是非常健康的,而且从它的粪便也可以看得到,目前来看状态很好。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最终是希望这头象能够安全顺利地回归到象群。
没看到“阿宝”虽然留有遗憾,但探寻一路上记者也有不少意外收获:藏在树叶中的毛毛虫、竹节虫和斑马螳螂一一现身;羊奶果、马唐草、蜘蛛兰等珍稀植物千姿百态;而名叫圆鼻巨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是自己闯入记者镜头,实在是意外惊喜。这些雨林中的“住客”,和森林之王大象一起,成为西双版纳生态家园的主角。
目前西双版纳累计收容救护、救助野生亚洲象23头。其中,9头救助后直接现场放归,8头救助后收容在救护中心。在参与亚洲象救护的同时,成功繁育出9头小象。
大象野化放归过程中
还有一个关键的角色
就是大象保育员,他们功不可没
来看保育员记录的一天有多忙
↓↓
希望“阿宝”生活越来越好
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郭晨泽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