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勐伴镇立足边疆多民族特色,以机制创新、实践惠民为驱动,构建镇、村、组三级联动体系,累计投入800余万元推进绿美乡村建设。通过民族语言宣讲、非遗展销等特色为载体,推动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成功获评“省级文明乡镇”,全镇27个村寨分获州、县级文明荣誉,文明新风浸润边疆沃土。

一、健全机制强保障,
构建文明创建新格局
勐伴镇坚持高位推进文明创建,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领导小组,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机制。配备党群服务中心专职人员10名,建成高标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4个,阵地建设实现“六有”标准(开放标识、宣传氛围、场地器材、效果展示、活动记录、规章制度)。同时,同步完善舆情处置机制,通过互联网平台解决群众关切问题,年均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发放群众满意度问卷3000余份,搭建起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二、体系筑基促提升,
激活全域创建新动能
勐伴镇构建“实践所—实践站—志愿者”三级网格化体系,实行镇、村、组“三级书记负责制”,将文明创建纳入“一把手”工程统筹推进。2021年,勐伴镇获评“省级文明乡镇”,勐伴村委会及曼里小组获评州级文明村寨,26个村小组获县级文明村寨荣誉。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600平方米,打造绿美村庄9个、幸福村文化长廊117平方米,生动展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主题。
三、实践惠民增福祉,
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勐伴镇创新“线上+线下”“室内+室外”模式,以民族语言、文艺作品传播党的理论,年均开展政策宣讲50余场次,覆盖全镇4个行政村。依托“山水勐伴”微信公众号发布精神文明建设专题20期,年均举办读书分享会6期、工会及主题党日活动2场,参与群众超千人。教育领域重点发力,中心小学乡村少年宫开设艺术、体育等13个特色项目,搭建青少年成长平台。普法强基覆盖14类重点人群,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四、移风易俗树新风
打造特色文明新标杆
勐伴镇聚焦婚丧嫁娶改革,通过红白理事会等组织规范习俗,茅草山小组将丧事流程从10天压缩至3天。弘扬道德新风,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典型,在边境村小组试点选聘优秀外籍“媳妇”为外籍妇女协管员,在强化乡村基层治理的同时,推动优秀家风入万家。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非遗手工艺品通过展销创收15万元,民族特色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全镇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争荣誉”的浓厚氛围,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来源:勐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监制:玉 旺
责编:刘艳华
校对:赶四
终审:斯斯龙、焦剑州、刘婷
编辑:刘艳华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