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边境之窗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勐腊边境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勐腊边境之窗 > 勐腊边境之窗 > 全文

从“文盲”到劳模:沙忠,在边城勐腊的胶林里绽放民族团结之花 勐腊发布

作者: 胡薇、任翔    发布日期:2025/5/1 23:53:57    来源:勐腊县委宣传部 勐腊发布--勐捧农场有限责任公司
分享到:
<%=mycom.ComName %>

在云南勐捧农场的橡胶林中

每一道割胶的刀痕都镌刻着

奋斗的印记

每一滴胶乳都凝结着

民族团结的深情

这里不仅是国家战略物资的

重要生产基地

更是多民族交融共进的沃土


哈尼族妇女沙忠,从大字不识的山村姑娘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传奇,正是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时代缩影。她的故事,既是一个人的破茧成蝶,更是一个民族拥抱现代化、各族同胞携手共筑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01.

大山女儿的逆袭:

从文化荒漠到胶林匠人


1979年春,23岁的哈尼族姑娘沙忠用竹篓背着全部家当,跨过南泥河、走出山林,靛蓝土布衣上还沾着晨雾的水汽。当她来到勐捧农场三分场九队报到时,面对的不仅是陌生的橡胶林,更有一道无形的文明鸿沟——不识字……


这个不会写汉字的姑娘,连领工资都需按手印确认。



在露天育苗场

老职工用石灰画出的割胶轨迹曲线

让她眼花缭乱

扫盲夜校的煤油灯下

识字课本上的拼音符号更像天书

……

有人摇头:

“连‘橡胶’俩字都认不全,

能学会割胶?”





然而

哈尼族血脉中的坚韧

让她开启了惊人蜕变



她将胶林当作课堂,白天用木炭在树皮上标记割线角度,夜晚借着月光辨识化肥袋上的“氮磷钾”——

她将汉字拆解成哈尼语谐音

“氮”是“山尖”

“磷”是“石头”

“钾”成了“土地神”


1984年,农场试点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曾经的“文盲”竟主动承包了38.4亩边角残次林。


面对胶苗存活率不足40%的橡胶林地,她将哈尼梯田的保水智慧融入胶林,用竹筒引山泉滴灌形成微型水利系统,草木灰调节的酸碱土壤让胶根扎得更深。


三年后,这片“死亡林地”亩产胶乳超标准的28%,哈尼“巫术”变“科技”的传闻不胫而走。



02.

三次“让林”:

奉献精神的最美诠释


1984年深秋

沙忠的胶林迎来首次开割


按合同,这片高产林每年可为她带来相当于十年山区收入的财富。

但当农场需要改造西坡百亩撂荒地时,这个哈尼妇女扛起锄头:“地越瘦越要有人喂!”


在众人错愕中,她毫不犹豫地将“金饭碗”交给新职工,转身扎进荆棘荒坡……





这次“让林”

不是终点

而是奉献的起点


1987年和1990年,她又两次将培育成熟的胶林移交他人,自己始终选择最贫瘠的地块。



在哈尼族古歌中,“让”是最崇高的美德:“猎户会将最好的猎物分给邻人,族长会把肥田让给孤寡。”


沙忠把这种传统升华到了新高度,当傣族职工的胶苗遭虫害时,她送去自制的辣蓼草杀虫剂;发现彝族小伙施肥方法错误,她手把手教授开沟深施技巧。



胶林间的技术传授超越了语言隔阂,不同民族的职工在这位哈尼阿姐的带领下,渐渐拧成了一股绳。



03.

荣耀背后的坚守:

从按手印女工到全国劳模






1995年5月,沙忠胸戴“全国劳动模范”奖章站在人民大会堂。


这份殊荣背后,是她用16年光阴在胶林写就的答卷:首创的“三稳割胶法”(身稳、手稳、刀稳),使生产队耗皮量从每刀0.65毫米降至0.35毫米,达到国家一级技术标准;培养的23名少数民族技术骨干中,7人获评“云南省农垦技术能手”;她承包改造的38.4亩边角林,成为农场首个残次林改造示范基地。


她的故事生动诠释,劳动不仅是创造财富的手段,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她的荣誉,是她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的结果。


04.

橡胶林的精神传承:

永不凝固的胶乳


新世纪的风吹过勐捧农场,沙忠首创的割胶方法已成为传统,新一代胶工在她的影响下继续传承。


晨雾中,白发苍苍的她抚摸着两人合抱的橡胶树。树皮上的刀痕里,凝固着哈尼山歌与傣家小调的和鸣;皲裂的胶碗中,沉淀着火把节的炽热与泼水节的清凉。


早已远去


按手印领工资的日子


那些需要



但胶刀划出的轨迹依然在延续——

新一代胶工的动作里

依稀可见当年那个哈尼姑娘的影子



夕阳为橡胶林镀上金边时,银刀划开的树皮渗出洁白的胶液。这些乳汁般的琼浆沿着四十年前的轨迹流淌,在霞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晕——那是哈尼头巾的靛蓝与傣家银饰的雪白交织,是彝族披风的玄黑与基诺族衣襟的赭红辉映。


每棵橡胶树都是活着的纪念碑,铭记着多民族职工抗击山洪时紧握的手,见证着市场波动时自发降低分成的约定。



月光再次漫过胶林时

胶工常遇见那个熟悉的身影

她总爱指着树根处的新苗对年轻人说:

“看看这些娃娃树

它们的根早就缠在一起了。”


晚风裹着乳香掠过林梢

这话语如同永不凝固的胶液

继续浇灌着新时代的民族团结之花



来源:

勐腊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勐捧农场有限责任公司  胡薇、任翔



监制:玉 旺

责编:刘艳华

终审:斯斯龙、焦剑州、刘 婷

编辑:刘 航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

上一篇: 省政府召开党组会议 王予波主持,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研究部署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工作
下一篇: 勐腊代表团到上海开展招商考察活动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