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边境之窗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388800061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勐腊边境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勐腊边境之窗 > 勐腊边境之窗 > 全文

【兴滇润边】勐腊县曼烈国门书社:以阅读为桥 打造中老边境文明实践集群

作者:勐腊县勐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发布日期:2025/6/19 12:13:38    来源:勐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分享到:
<%=mycom.ComName %>

在中老边境的勐腊县勐满镇,一座24小时开放的“国门书社”正成为文明实践的璀璨灯塔。作为勐腊县建设“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陆路口岸文明实践集群的核心节点,曼烈村通过创新“国门书社+”实践模式、深化中老文化互动,将传统农家书屋升级为集文化惠民、文旅融合、跨国交流、乡村振兴于一体的“文明实践驿站”,让书香跨越国界,为边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阵地升级:从村社书屋到国门文明枢纽

以前看书要在社房开门的时候,现在书社就在家门口,割胶回来都能借本书。”曼烈村村民岩温叫的感慨,道出了“国门书社”阵地焕新的实效。书社从传统村社房迁至村民小组长家中,采用全天候开放模式,增设中老双语读书角、中老文化展示平台,完成了从内向服务到外向辐射的关键跃升。这一“越搬越敞亮”的变迁,生动诠释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理念。如今,这里不仅是村民的“精神粮仓”,更成为老挝客商和学子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站”。

活动赋能:阅读点燃乡村振兴双引擎

每逢曼烈?中老“国际老庚”大赶摆日,“国门书社”的“阅读摆”便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中老学生围坐在一起阅读,并在弥漫着浓郁老挝咖啡和茶叶香气的氛围中愉快地交流。同时,书社还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交流,如读书分享会、书籍募捐、“边境故事会”等实践活动,并开发研学课程,带领孩子们探索乡土奥秘,亲子阅读让家庭在田野间共享书香。这些特色项目,为勐满镇乡村旅游注入独特人文魅力,让阅读风尚融入边民生产生活,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和边贸经济的“润滑剂”。

文化润边:书香促进中老民心相通

曼烈“国门书社”致力于打造双语阅读角和跨境文化交流实践活动,让语言与文字成为中老民心相通的纽带。在曼烈“国门书社”举办的“中老读者齐聚国门书社共享阅读快乐”文明实践活动中,“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老挝留学生玛妮章·阴塔莰用略显生涩的中文诵读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音色清越,感情真挚,引得掌声阵阵。中国学生孟子景说:“这首诗把我带入了春天那个百花齐放、孕育希望的季节,进一步激发了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两国青年以书为媒,跨越语言与国界,展开了一场关于文明互鉴与思想共鸣的对话。这样的文化互动已成为常态,书社在润物无声中编织着跨国情谊,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睦邻友好的窗口,使“中老一家亲”理念通过书香沁润人心,让“中老一家亲”的情谊在书香中愈加深厚。


国门窗口:构筑边境文明实践集群

作为勐腊县建设“兴滇润边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和打造陆路口岸文明实践集群的关键支点,曼烈“国门书社”正与口岸联检部门、跨境企业共建“文明实践集群”,组建“国门老庚”志愿服务队,参与“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这种“书社+口岸+村落”的集群模式,让文明实践从单点辐射升级为网络覆盖。同时,曼烈“国门书社”与勐满公路口岸“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物理联通与精神交融的边境文明双枢纽。“国门书社”以书为媒、以文润心,让中国声音、边关故事、文明理念如清泉流淌,滋养着每一位来访者。

未来,勐腊县勐满镇曼烈“国门书社”将继续深耕“阅读+文明实践”模式,让文明的种子在每一次翻书页的轻响中、在每一次跨国交流的微笑里生根发芽,让书香成为链接中老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在祖国西南边陲绽放出更绚烂的文明之花。


来源:勐腊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勐腊县勐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图片:资料配图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

上一篇: 【媒体眼中的西双版纳】《人民日报》关注西双版纳勐腊:医疗服务实现 “患者跨境”到 “技术过境”
下一篇: 王宁在西双版纳州调研时强调 要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 让美丽西双版纳更加宜游宜居宜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