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边境之窗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388800061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勐腊边境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勐腊边境之窗 > 勐腊边境之窗 > 全文

北大00后走进勐腊 | 用镜头解锁"一带一路"勐腊密码

作者:王庆鹏、木依慧其    发布日期:2025/7/15 9:27:56    来源:勐腊县委宣传部 勐腊发布
分享到:
<%=mycom.ComName %>

7月13日,北京大学2024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及指导老师一行抵达勐腊县,开展国情调研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中老两国在医疗、教育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成果,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老挝学生在华成长路径与中老双语医疗服务体系,以微观视角观察国家间人文互嵌的真实现场。

实践团首站深入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中国(勐腊)-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边境之窗”对外交流展厅内,一幅幅记录着中老职业教育合作历程的照片,无声诉说着该校在构建“中老职业教育共同体”中的突出贡献。实践团还了解到,该校已形成面向老挝招生的常态化机制,成为两国教育合作的重要纽带。此行也是实践团“民生惠边”主题调研的关键环节,聚焦教育如何促进民心相通。

在勐腊县人民医院,实践团的目光聚焦于服务“中老医疗共同体”的老挝翻译中心。师生们实地探访了中老双语导医咨询台、中外友好病房及5G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等特色功能区,细致了解边境医疗合作的创新机制与服务细节。翻译中心承担着为老挝患者扫除语言障碍的关键任务,其高效运行成为跨境医疗合作的暖心注脚。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专业

研究生 陈纪言

“云南正积极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这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专业研究生陈纪言表示,“选择勐腊,正是希望在此发掘更多鲜活素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我们深入这些具体而微的实践现场。”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专业


研究生 文天昳

在县人民医院,研究生文天昳被老挝语翻译宋杖文的故事深深打动。“宋老师展现出的专业态度令人印象深刻。尽管非医学专业出身,他却对各种病症和医学术语进行了深入学习。他对老挝病患那份深切的人文关怀,更体现了服务的温度。”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专业

研究生 王一然

研究生王一然则在医院看到了中老人民合作的动人图景。“院领导反复提及的‘小而美’一词,精准概括了这里的合作精髓。这不仅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务实举措,更是中老深厚友谊的生动体现。此行收获远超预期,在国际传播和人文交流方面都深受启发。”

当日下午,实践团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实践。师生们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了跨国科研项目在推动热带植物保护与研究方面的经验,并实地参观了多个植物专类区与科研设施。

通过一天的实地采访、拍摄与沉浸式体验,北大新闻学子不仅对勐腊作为边境城市在中老医疗、教育合作中的独特模式有了深刻认知,更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素材。他们将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笔触和精彩的镜头,向世界讲述勐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焕发的蓬勃生机,传递跨境合作中那些温暖而坚实的“小而美”力量。




来源:

勐腊县融媒体中心 王庆鹏、木依慧其



监制:玉 旺

责编:刘艳华

终审:斯斯龙、刘 婷

编辑:木依慧其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

上一篇: 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928号建议,重点围绕继续支持创建云
下一篇: 勐腊县勐腊镇竹林社区发生强降雨 致部分居民小组受灾 “1262”机制跑赢灾害 355名群众安全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