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号,国家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和老挝南塔省自然资源与环境厅,共同开展了“2021年澜沧江·湄公河中老同步增殖放流暨联合执法活动”。
此次活动是中老两国连续第七年在澜沧江·湄公河水域联合开展渔政执法行动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共放流鱼苗25.4万尾,其中:丝尾鳠6万尾,大鳞四须鲃3万尾,傣鲤15万尾,裂峡鲃0.9万尾,双孔鱼0.5万尾。在中国境内澜沧江干流放流鱼苗总量为15.4万尾;老挝南塔省放流鱼苗总量为10万尾。活动现场还集中销毁了在边境水域收缴的电鱼器20套、网具近百张。
国家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政策规划处副处长 吕小明:“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水生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保护好澜沧江·湄公河的生态资源,是中老双方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在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这个我们第7次,进行联合增值放流活动和渔政执法活动,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湄公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此次活动是中老两国渔业部门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丰富澜沧江水域渔业资源,促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合作,也是深入推进联合执法,加强边境水域渔政管理,依法打击电鱼等非法捕捞行为的有效举措。多年来,中老两国执法合作不断深化,澜沧江·湄公河水域生态保护特别是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已成为两国合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取得积极成效。
本台记者 钟显富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