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老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
联通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勐腊县、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为更好致力于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
紧扣州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记者采访了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磊
看看他是怎么介绍的吧!
近
年
来
勐腊县、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县区融合发展模式,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省、州沿边开发开放战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深化改革、内外合作、扩大开放,沿边对外开发开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黄磊指出
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2020年勐腊地区生产总值达126.8亿元、年均增长8%,人均GDP达4.2万元、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69.9亿元、年均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9.64亿元、年均增长8.2%,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7.49亿元、年均增长5.1%,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万元、1.27万元,年均增长7.5%和9.3%;磨憨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量完成446.86万吨、位居云南省陆路口岸第一位。
开放型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磨憨铁路口岸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磨憨陆路口岸批准成为全国进境植物种苗、粮食指定入境口岸和罗汉松进口特定口岸,国际陆路快件监管中心建成运营;关累港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进口肉类项目进入常态化运营;勐满通道列入国家口岸开放审理计划,云锰橡胶、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及活体牛加工项目建成见效。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得到新提升。小磨高速公路、勐腊至勐满口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中老铁路预计年内建成通车,勐醒至江城沿边高速公路、勐远至关累口岸高速公路有望在“十四五”建成使用,勐腊机场完成预可研编制,澜沧江—湄公河可长年通航300吨级船舶,勐腊正逐步成为联通我国与中南半岛各国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营商环境优化取得新进步。全力落实云南省支持试验区开发建设若干政策,探索制定县区优惠政策,推进集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改善投资、旅游、创业、营商和务工等软环境。目前,云南省支持试验区开发建设大部分得到有效落实,制定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行政审批实现“一次申请、一口受理、同步审批”,审批流程和环节、审批条件和申报材料压缩1/3以上,营商环境逐步优化。
开放广度深度实现新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教育、医疗等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与老挝北部四省建立定期会晤制度,与老挝、泰国就中老铁路建设的设备物资快速通关达成一致意见;与老挝磨丁、会晒、泰国清孔口岸建立“三国四站”国际警务合作机制,实现证件鉴别、临时会晤、业务交流、信息比对、日常会议等工作网络化。老中银行开展跨境结算、投融资服务、货币兑换等服务、人民币现金跨境调运等业务,并于2018年实现中老之间人民币跨境调运“零”的突破。2020年疫情发发后,第一时间与周边国家共同建立了“界碑、界河”会商机制,外防输入“勐腊模式”得到了省州肯定。
黄磊分析认为,虽然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取得一定成绩,但还面临以下困难:
一是开发开放深受复杂国际形势的影响;二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完全建成仍面临诸多挑战;三是跨境经济合作上地方缺乏自主权,政策争取和落实尚存困难;四是地处边疆地区,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五是受自身条件限制,内在开放创新发展动力不足。
黄磊说,面对推进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大历史机遇,展望“十四五”改革发展前景,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云南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提出的“一城两区”(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州委州政府勐腊现场办公会提出的“三区”(打造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创新区、沿边开放示范区、兴边富民先行区)为引领,紧扣州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破除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改革探索,大胆试、大胆改,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州发展战略,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构建开放新载体
依托昆曼高速公路和即将开通的玉磨铁路,把勐腊县城作为中老边境第一城、磨憨口岸作为“中老边境第一口岸”定位规划建设,以“合理布局、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抱团发展”为原则,积极推动勐腊—磨憨一体化发展,全面增强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头作用。紧紧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重大发展机遇,以边境(跨境)外向型产业为抓手,积极参与中老、中缅、中老泰经济走廊建设,探索推进与周边国家在监管服务、人员往来、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等合作,促进边境贸易投资自由化,努力把勐腊(磨憨)建设成为云南沿边开发开放新高地、最具沿边特色的“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区。
二是融入开放新格局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内,主动融合长江经济带、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战略合作,发展区域专业市场、示范带和块状经济。对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合作,创新政府间产业合作模式和国际化运作园区模式,共建国际产能合作园。
三是夯实开放新基础
围绕“互联互通”,推进我国连通中南半岛各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推动昆曼国际大通道磨憨—会晒段改造提升,争取实施中国勐腊勐满—老挝勐新—老挝班相果—缅甸相腊—缅甸大其力国际高速公路;确保中老铁路如期通车,同步建成沿线交通枢纽及站场;推进勐醒至江城至绿春沿边高速、远关高速等项目建设;提升澜沧江—湄公河航道通航能力,推动勐腊机场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打造水路—航空、陆路—航空等航空运输。同时,努力把磨憨口岸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陆路、铁路口岸,把关累港建设成为联通国内外,直通中南半岛多式联运的一流水路口岸,把勐满口岸建设成为以肉牛进口为主的特色鲜明的口岸。
四是培育开放新产业
充分借助边民互市进口来源地扩大政策优势,扩大从东盟十国进口农产品、水产品和水果等优质产品,积极开展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鼓励边民开展互市产品落地精深加工,支持县区企业“走出去”拓展RCEP域内国家布局,推动在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设立境外公司。同时创新发展肉牛产业、橡胶及橡胶木加工业、普洱茶产业、水港经济、旅游文化业。
五是激发发展新动力
探索建立“一盘棋开放、集中统一指挥、管理层级简洁、职能职责精准、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管委会+园区指挥部+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做大做强平台公司,提升开发建设的速度和效益。用好、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力求在管理制度、招商引资、创业环境上有创新、有突破。按照“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全程服务有保障”的目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和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六是打造生态美屏障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打造全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河长制、林长制、产业链长制等制度,严厉打击毁林种茶等行为。按照绿色“三张牌”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工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改变茶叶、橡胶传统产业支撑财力不足的现状,释放生态红利,彻底改变“优势不足”“亮点不亮”的短板、弱项。打出绿色生态“勐腊牌”,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注重在产业合作、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边境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合作,推进“森林勐腊”,中老边境生物多样性“廊带”建设,筑牢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七是谋划发展新项目
继续推进试验区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确保按质按期完成。加强项目储备与遴选,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州“十四五”规划及年度建设计划盘子,争取更多地方政府专债、抗疫特别国债、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支持。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瞄准周边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建好项目,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来源:
勐腊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 航
审核:李非洲
责编:甲 军
监制:龙 斯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