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双版纳发布(社会主义论坛微信公众号)
中共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这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群众的生命线、作为西双版纳最大的群众工作来抓,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赢得并呵护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的崇高荣誉。全州上下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殷殷嘱托上来,统一到《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州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西双版纳州目标定位和重点任务上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主抓手,进一步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
用高质量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这对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树牢“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鲜明导向,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善于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推进民族工作,努力打造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
以“强基层党建、固千里边疆”为抓手,强化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抓实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五边”工程,巩固提升“国门党建”品牌效应,推进边境地区“智慧党建”,深化拓展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成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使每一名党员都在维护团结稳定、促进共同富裕中作出应有贡献。
把守护边疆安宁作为首要任务
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安全稳定基石
治国必治边、治边稳当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中,勉励大家要守护好神圣国土。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必须忠实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捍卫政治安全、社会稳定、边境安宁,这也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必要前提。我们要强化底线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坚持“五级书记抓边防”,严密防范和严密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全力消除隐患风险,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深化平安西双版纳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维护边疆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当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演变错综复杂,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坚决扛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责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决心意志,以“请党放心、守边有我、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动员一切力量、用尽一切手段,落实“五个管住”和“五个全面”要求,管好边境、守好国门、防好疫情,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关键之策
推动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前进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围绕省委、省政府为西双版纳明确的“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名城、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我们将聚焦重点,靶向发力。
围绕打造以热带雨林为依托、康养旅居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定位目标,时刻绷紧西双版纳生态环境“特别敏感脆弱,保护压力特别大、责任特别重”这根弦,大力实施雨林保护、修复、回归和林城融合、环境治理五大行动,全力推进美丽中国雨林胜地建设,为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打好生态底色,把西双版纳的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各族群众世代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按照“国际、生态、康养、智慧”定位,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世界级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跨境旅游示范区、澜沧江沿岸景城一体化休闲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补齐高端住宿和公共服务短板,让各族群众在世界旅游名城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最前沿的区位优势,加快中老铁路经济带建设,构建以中老铁路为纵轴、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一轴两翼多组团”立体化开发新格局,把中老铁路通车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加快推进试验区、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和口岸通道建设,大力提升贸易投资和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中老、中缅、中老泰经济走廊建设,推进“四国九方”合作机制向“五国十一方”拓展,打造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新窗口。
围绕构建具有西双版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推动橡胶、普洱茶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肉牛、小耳猪、牛肝菌、果蔬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培优培强傣医药产业,打造世界一流普洱茶产业、中国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基地、“滇南粮仓”、“热带果园”。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做实勐海工业园区、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勐满国际橡胶产业园、浙商产业园、铁路站场商贸区等平台支撑。
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标
做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重要支撑
只有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和巩固秩序和谐、群众和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补齐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发展短板,缩小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差距,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动顺应“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用好“一平台三机制”,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内完成1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500个美丽村庄建设。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扶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加快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实现发展有支撑、民生有改善、素质有提升、团结有保障、守边有动力。
全面发展好社会事业,着眼教育振兴,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3周岁入园、6周岁入学”和彻底解决“大班额”目标;用三年时间实现整体教育质量提升赶超,摘掉垫底落后的“帽子”;用五年时间全面振兴教育事业。深入推进健康西双版纳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提升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管控能力。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
把优秀文化作为精神纽带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民族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民族团结的根和魂。西双版纳地处中原文化、南亚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的交汇带,各民族在长期的共同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绚丽多彩的文化。必须坚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引导全州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全面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以创建成效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深入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增进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责任编辑 沈 艳)
《社会主义论坛》2021年第11期
主 编 蒋 敏
策 划 耿 嘉 蒋 敏 王晓卫 吴清泉 杨文江
制 作 苏宇箫
出 版 云南日报理论评论部
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
云南理论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