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老铁路即将通车之际,姜再冬大使接受中老媒体采访。11月30日,老挝党报《人民报》、国家通讯社《巴特寮报》、国家电台分别刊发,主要内容如下:
1、中老铁路既是联通之路,也是友谊之路,项目的建设本身体现了中老命运共同体精神。能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这方面的特点?
中老铁路即将正式通车,“一带一路”倡议同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对接取得重大成果。作为中老友谊的标志性项目,这条铁路寄托着老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中老双方团结合作的力量。项目建设历时五年,期间许多人物和事件都可圈可点,还有待双方全面回顾总结。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其特点,个人认为,突出表现为双方在高层引领下真诚合作、追求卓越。
中老铁路建设始终得到双方高层有力指导和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同老挝最高领导人多次交换意见,亲自关心、直接部署,要求“确保中老铁路建设顺利推进”,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强调要“拓展中老铁路等大项目的辐射和示范效应”,为双方推进铁路建设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双方高层战略指引下,两国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特事特办,开通人员“快捷通道”和货物“绿色通道”,确保项目建设在疫情下顺利推进。中老铁路地质地形复杂,仅老挝段正线桥隧比就超过62%,其中5公里以上隧道10座,500米以上桥梁32座且两次跨过湄公河,广大建设者克服自然条件限制,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建成,确保工程质量优于同类铁路,不仅为早日通车也为长远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2、您提到中老铁路的长期运营,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由于中老铁路既是中老合作的重点项目,也是地区路网的关键枢纽,对提升中老互利合作和地区互联互通都有重要意义。为此,两国政府积极支持项目建设,但迄今建设主体始终是双方企业,下一步运营主体也还是企业,因此,依然应由双方企业在两国政府指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律运作。作为总体思路,双方可立足激发老挝发展潜能,以中老铁路为依托,统筹互联互通和产能与投资合作,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基于上述思路,双方企业可从以下方面推进运营工作:一是力争明年早些时候完成老泰铁路换装工程,并进而研究启动中老泰连接线建设,以便南下同马新铁路网联通、北上同中欧班列对接,真正实现翻山越岭、通江达海,把老挝的“陆锁”短板转化为“枢纽”优势。二是加快铁路沿线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地活跃疫情条件下的客流物流资金流,为老挝经济恢复和中老务实合作注入动力。三是加大服务民生力度,铁路建设期间带动老挝当地就业超过11万人次,帮助沿线村民修建道路水渠接近2000公里,在后续运营和开发过程中,双方要继续为普通百姓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以实际行动体现中老命运共同体精神。
3、您在介绍中老铁路建设情况和运营思路时,反复提及中老命运共同体。那么中老铁路合作为双方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胸怀天下,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转化为推进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努力。具体到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作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成果,给我们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双方要致力于通过加强互利合作,不断丰富中老命运共同体内涵,携手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为此,我们愿充分考虑老方发展水平和现状,在互利共赢基础上适当向老方倾斜,统筹好帮助老方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和提高中老务实合作水平。
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富,先修路。我们不仅同老方建设老挝第一条现代化铁路,还已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推动老挝实现“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燃油是工业的血液,在老挝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我们愿同老方合作建设和运营好第一家现代化炼油厂,改写老挝成品油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老挝是“东南亚蓄电池”,但因电网建设缺失导致电能浪费严重、债务负担沉重,我们愿同老方积极商谈合作建设主干电网,为把“蓄电池”变成“聚宝盆”打通“中梗阻”。老挝农业资源迄未得到有效安全开发,我们愿同老方全力推进肉牛输华合作,把老挝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致富优势。当然,这些合作也带动中方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出口,实现复合型“走出去”效益,既符合市场规律又体现中老友好。总之,我们愿同老方不懈努力,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