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动态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桥头堡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开发区动态 > 桥头堡建设 > 全文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成就七十年,看我彩云南!

作者:编辑: 李腾飞    发布日期:2019/7/31 19:11:17    来源:央广网
分享到:
<%=mycom.ComName %>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70年来披荆斩棘、砥砺奋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  

  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直播《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带您一起走遍祖国大地,重温历史、对话未来。 第十期特别直播《成就七十年,看我彩云南》,我们来到七彩云南。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今日西南开放门户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新中国成立以前,云南的交通十分落后,道路运输生产力低,大部分的运输靠人背马驮。“山间铃响马帮来”是云南落后的运输方式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云南的交通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交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运输业走过了30年创业、40年发展的阶段,已成为云南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12月28日,云南各民族群众在昆明南站西广场喜迎高铁开通 张伟明摄)

(云南建成西南最大“动车航母” 中国铁路昆明局供图)

  的确,交通一度是制约云南经济发展的瓶颈。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听取了“八出省、四出境”铁路通道重要枢纽、以及建设面向西南大通道等情况汇报后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接口”做好,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破解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举。近年来,云南与时间赛跑,不断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内引外联,综合交通体系初显雏形。我们来听央广记者陈鸿燕的报道:

  昆明东站巨大的编组场里,在自动化萨姆系统的计算机控制下,云南省70%的货车通过驼峰解体、编组,满载货物驶往全国上千个车站。昆明东站目前是云南省最大的铁路枢纽,昆明东站副站长秦勇:“现在昆明东站正在紧张地进行"智慧昆东"的建设,到明年年中可以建成,建成以后,每天的解编能力达到15000辆,在西南三省名列前茅,可以更好地为云南经济发展做好服务。”  

  今年上半年,昆明局集团进出省货物运输总量达6725万吨,同比增加529万吨。红河开远至越南海防的米轨中亚班列开行一年半以来,已开行1500多列,成为推动我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间贸易往来的重要桥梁纽带。云天化股份红磷分公司党委书记李建昌:“中亚班列开通后,红磷分公司的产品可以大量的不换装,直接到达越南的海防港,辐射到整个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同时火车又把我们需要的硫磺直接拉到工厂,实现物流的对流。我们的运输成本可以下降10%左右。”

  “滇处岩疆、山谷险阻、行路之难,视蜀道而过之。”这是《云南通志》的描述。70年交通建设,云南省全力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2018年,云南综合交通建设投资突破20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通道正在快速推进,“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干线主骨架基本建成,民用机场网络、航线网络和昆明长水国际航空枢纽“两网络一枢纽”进一步完善。如今中泰铁路建设稳步推进,中缅铁路连通项目(缅甸境内)的起始段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中老铁路国内段阿墨江双线特大桥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已成为国内连接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最多的机场。昔日“山间铃响马帮来”,如今云岭交通连四方。

  距普洱镇沅县城9公里的“苦聪新寨”复兴村,是200多户苦聪人的新家。千百年来,苦聪人在哀牢深山过着刀耕火种、采集狩猎的原始生活;如今,苦聪人整体移民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大平掌,卖特产、开超市、搞电商、还有人把茶叶生意做到了国外。张开聪:“像我们老家吃一包盐都要下山走到20多公里路以外去背,要走10多个小时,一天一个人背一包盐回到家就很累了。现在可以有人送货上门,只要打个电话人家就送到家里。”

  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正在稳步发展。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中缅经济走廊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云南省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优势更加凸显。云南省省长阮成发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云南欠发达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严重的滞后。老百姓都明白,要想富,先修路,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要竭尽全力尽可能的不使某一个县没有高速公路。打牢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把基础设施建好,是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性工程。”

 

  云南交通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伴随着交通的发展,一代代交通人应时而生,加速成长。接下来我们就去认识一位名叫吕飞林的年轻火车机械师,他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短短六年时间,从米轨、准轨再到高铁,他的维修技术一路换挡升级。  

  这位火车机械师从200多名参加选拔的动车机械师中脱颖而出,勇夺了中国铁路全路动车组机械师技能竞赛第一名。“技术大拿”是怎么用自己的双手为云南成为西南开放门户贡献一份力量的?来听央广记者李健飞、李腾飞的报道。

  望着又一列检修完的动车飞奔出站,吕飞林若有所思的望着远方,回想起了自己与云南火车的不解之缘:“我是2010年7月份大学毕业分到我们昆明车辆段,从事自动钳工工作,开始也有幸接触到米轨车,当时它维修起来非常困难,好多配件它已经找不到了,而且它的速度也不到30公里每小时,非常慢。到了11年,春运结束,我正式进入了准轨,修我们火车的刹车。普速铁路,就是我们的红皮车或者绿皮车,它的速度已经达到120公里每小时了。15年4月份就有幸被选拔参加动车培训。2016年12月28日,我们云南正式进入动车时代,开通了高铁。因为动车嘛,作为国家的一张名片,涉及的知识范围啊,涉及的科技特别先进,所以为了确保动车的安全,我和同事就一起攻克各种技术难关,然后检修啊、运用啊。从米轨到动车,从30公里到120公里再到300公里的时速,实现了10倍的跨越。现在对我们职工整体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也督促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技术,不停的往前走。”

  如今,见证了三代火车的吕飞林已经成为昆铁车辆段铁路诊断工程师的带头人,他正带领32名精英机械师开始对动车检修维护和应急处置方面的疑难杂症强化技术攻关,向动车运维技术更广阔的空间进发。

  吕飞林说:“随着云南省“八出省、五出境”铁路加快推进,动车即将进入老挝。现在也跟老挝、泰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这方面的交流切磋也更多了,现在我也在语言文化、技能方面的前期准备,期待着有哪一天跟他们一起去修动车,服务更多旅客安全出行。”

 

  交通建设70年,浓墨重彩彩云南。路在延伸,友谊也在延长,设施联通,扩大了朋友圈。在云南,四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有着国家一、二类口岸25个,开放格局已经由点到面。地处云南西南的德宏瑞丽市,与缅甸联邦接壤,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中缅胞波情深意长。  

  每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在瑞丽市都会举行中缅胞波狂欢节,胞波就是缅甸语兄弟的意思。每年12月,瑞丽市还与木姐市轮流举办中缅边境商品交易会,是中缅文化交流、商品交易、信息互通的盛会。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批准了《云南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瑞丽试验区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依托区位优势,发挥通道枢纽功能,它作为国家面向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的作用越发凸显,探索出了我国沿边改革开放的“瑞丽模式”。我们马上随德宏台记者孔恩思,来到美丽的瑞丽,感受改革开放的满目春色:

  七月的瑞丽,细雨绵绵。天刚亮,载满了货物的大卡车正依次从通道驶出瑞丽姐告国门。在瑞丽宏星好运科技有限公司一幅巨大的显示屏上,显示着一排排境内外车主、货主、货物的信息,不断更新着一单单交易信息……

  公司总经理陶岗:“我们主要是在打造一个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物流枢纽中心,主要是依托线上中国瑞丽跨境物流大数据信息来匹配线下中缅两国牌照甩挂业务,以此来打通中缅跨境物流这个枢纽。”

  说起以前的姐告,1987年从浙江到瑞丽创业的姐告国门社区党委书记王岳亮甚是感慨:“当时我们来的时候,和瑞丽城隔江相望的姐告一带,当时大多是农田,江上还没有桥,人们只能靠竹筏渡江。”

  要开放,交通得先行。这些年,瑞丽以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入手,目前,已有各种通道与缅甸联通。随着到瑞丽的高速公路通车、芒市机场升级为对外开放的口岸机场,中缅边境的人员往来日益增多,目前在瑞丽经商、务工的缅籍流动人员达5万多人。

  便捷的交通网络的形成,让边陲瑞丽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通道枢纽,其对外贸易方式也有了转变。瑞丽市商务局电子商务办公室主任陈俊:“近年来,瑞丽的对外贸易方式已从边境贸易转为一般贸易为主,出口结构已从日用百货为主转变为机械电子产品为主。”这一转变,也带动了德宏贸易的发展。2018年,德宏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10亿元,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和1952年的相比翻了近12000倍;进出口货运量是2012年的10倍;口岸出入境车流量是2012年的两倍多。

  目前,瑞丽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及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全力打造国家面向印度洋国际大通道。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办公室主任罗宏榆:“瑞丽最大的优势就在区位,我们未来的目标就是将努力把瑞丽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国际陆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关键节点、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枢纽。”

 

  瑞丽经济发展确实迅速。依托区位优势,瑞丽市率先获得了全国首推特许机构人民币与缅币经常项目兑换 的试点政策,成立了瑞丽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发布“瑞丽指数”;设立了我国境外首个对缅非现金跨境结算服务点;欧元直汇缅甸等试点改革开创全国先河。畅享着这美丽的地方,听着这美丽的名字,咱们再实实在在来点锦上添花的事情!

  在云南,锦上添花这个词可不仅仅是个修辞手法。我家里插的鲜花都是从昆明空运过来的。每朵花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温暖的,幸福的,它们的出发地都是云南。

  确实,全国每三枝鲜花,就有两支来自云南;全世界每三支鲜花就有一枝来自云南。2018年斗南鲜切花交易量突破82亿枝,交易额近77.82亿元,云南省80%以上的鲜切花和周边国家、省份的花卉,在滇池东岸的昆明斗南国际花卉市场交易,再通过完善的立体交通通道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云南一枝花,是怎么飞入亿万百姓家的?我们来听报道。

  每天下午4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南岸的斗南鲜切花交易市场就开始热闹起来,满载鲜花的车辆从四面八方赶来,集中交易,再运往国内国外,繁忙的景象一直要延续到凌晨2点。

  三十多年前,斗南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今年55岁的华明升清楚地记得,当年拿出一分地承包地种花的情形:“ 昆明一个朋友正好卖着花,他就说:你还是要种花。我就问了一下,就试种了嘛。”

  经过4个月的精心培植,第一批剑兰顺利采收。

  华明升:“卖了160块钱,(如果)要卖160块钱的菜要种三分地,我一分地就可以卖三分地的钱。”

  种花尝到了甜头,村里种植鲜花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2015年,占地286亩的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一期项目“花花世界”投入使用,斗南已经成为中国最大、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花卉交易市场。2018年,这里的鲜切花交易额高达58亿元,近70亿枝花卉经斗南市场集散交易销往全国。

  2002年12月20号凌晨,昆明国际花卉卖交易中心在斗南 “开槌”。

  祁利荣以前在北京做了十几年花卉生意,三年前在昆明开公司,通过斗南市场集散,他的花最快可以在三天内运到地球另一端的南美洲。但主要市场还是东南亚。

  祁利荣说:“整个东南亚,缅甸、老挝这些国家,因为昆明的交通运输很方便,他们的冷链专线运输车很专业,专拉鲜花,今天出发到缅甸、越南都是隔天到。”

  昆明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的形成,为斗南花卉走向世界插上了翅膀。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总经理张力介绍,云南鲜花销售的触角已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到30%出口到南亚、东南亚国家,还有一些进入俄罗斯、澳大利亚:“我们站在一个平台的角度来宣传,云南出好花,斗南聚好花,花拍中心卖好花。”

  好花需要快路!昆明鲜花借助发达的交通体系每天以最快的速度走向世界。路以花为飞鸟,花以路为翅膀,昆明鲜花正依托不断完善发达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源源不断地飞向世界各地。

 

  头顶是阳光,脚下是花海,一年到头,春暖花开。多么美丽的地方!    

  不仅鲜花,云南的蔬菜、咖啡、坚果、茶叶等绿色食品也通过日益便利的通道,出口南亚东南亚国家。外贸额位居全国前列。我们现在在市场上,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来自云南的蔬菜和土特产。

  云南省很多城市都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现代物流,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促进以蔬菜为原料的食用色素、脱水菜、蔬菜汁等多元化精深食品加工发展,实现产业聚集、产业上下游配套发展,推动第一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我们来听玉溪台记者采制的报道:

  下午三点,在位于玉溪市通海县的云南高原农产品有限公司冷链物流中心内,一车车刚收从地里收购来的蔬菜散发着清甜的气息,工作人员正把蔬菜分检入库。冷库内,两小时后准备发往国外的蔬菜已经整装待发。工作人员李玉芬:“这些就是我们发往越南的,包菜、大白菜还有萝卜,这几天我们走的是每天一到两个车,如果是到八月份多的话我们会走到10多个车。”

  20多年前,不拘于国内市场的云南通海宋威蔬菜进出口公司带头开拓国外市场,经过艰苦的打拼,终于打开了泰国市场,那一刻深深地印在了公司生产部总经理刘杰平的脑海中:“下雨天当时货到了以后,在泰国市场上卖货一个晚上按坏了四五个计算器,一个脚步一个印做出来的。”

  在宋威的带动下,众多农产品企业先后到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大家抱团发展诚信买卖,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并具有了国际市场定价权。通海县工业商贸和科技信息局局长李颖星:“把我们的蔬菜建设成了云南省的蔬菜集散地,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物流出口基地,进一步地开拓了东南亚市场,正在努力寻求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如俄罗斯、欧洲、非洲等地。”

  近年来,玉溪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构建起日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让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产品远销海外,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2018年,全市外销型蔬菜基地突破130万亩,农产品出口额15.26亿美元,农产品出口连续13年居云南省第一位。

 

 

 

守护生态之美,呵护自然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云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肩负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守住了云南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筑牢了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洱海风光 杨继培摄)

  水绿盎然,尽染彩云南。说起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九大高原湖泊的治理是一个缩影。作为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大理的母亲湖洱海备受关注。为了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云南大理开启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治污之路。2018年,洱海水质大为改观,7个月达到ll类,保护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前,央广记者李健飞就专程来到了湖边的古生村,体验一下治理进行时的风花雪月的自然之美:

  云南大理湾桥镇,古生村,又一场保护洱海的文化巡演在有百年历史的老戏台上开演,台下早被人群团团围满。白族村民李德昌坐在最前排,一边欣赏一边用手机拍:“非常好!非常之好!老老少少都在场,唱都是用我们白族的调子来唱,非常好!”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理洱海边,叮嘱当地干部改善好洱海水质,在李德昌家和乡亲们拉家常。李昌德说,这些年保护母亲湖洱海的事情好戏连台,刚刚上演的小白剧讲的就是村里的事:“有一家建着那个猪圈拆迁的事,首先他们没有同意,到最后也就想通了,为了保护洱海的自然环境和水质,他们全家也参与拆迁办完了,现在我们村子里面也在参与这个事情。”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洱海保护,李德昌家也因此人气爆棚。看完演出回到家中,他决定把保护洱海的文艺巡演告诉更多人:“我朋友圈,原来有七八十个,今年有几百个了,北京、上海、湖南、河南,全国各地的都有。个个都加(发),手机内存也不够了。看了这个节目以后,就把节目的内容全部拍下来了,发到朋友圈里面,叫朋友们看,一发出去,朋友们就会回过来,也点赞。”

  如今的古生村,经过“三清洁“和”门前三包“,无论是村道还是巷道,庭院还是湖岸,整洁明净得让人眼前一亮。村干部说,清洁的远不止是面上,那些看不见的沟渠和排水管变化则更大。何桥坤说:“跟往年最大的变化是我们建立的多塘沉淀池,把农业灌溉沟渠的污水层层净化,整个村家家户户的生活用水排放进沉淀池,才排入到污水处理厂,净化再排入洱海。”

  大理市住建局供排水科科长杨增禄说,洱海周围实施的环湖截污工程将全面保障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环湖截污工程总的投资是35.9个亿,日处理规模是11.8万立方,同步建设干管渠300多公里。同时,我们也启动实施了环湖截污的末端控制性工程。到2018年我们建成了洱海环湖截污工程以后,对洱海周边的污水就能进行有效收集和处理,形成一个完善的、闭合的截污治污体系,对洱海保护会有深入促进作用。?”

  傍晚时分,苍山在夕阳下格外明艳动人,白云倒映的洱海在微风中漾起清波,青瓦白墙、茶花掩映的白族庭院愈发古色古香。这时候,李德昌总习惯带孙子小栋荣到湖边转一转,他说此刻,人总能看得很远。

 

  多年来,云南省把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作为水污染防治重点,坚决打赢环湖截污、生态搬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8大攻坚战,实施“控、截、调、补、拆、绿、治、管”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作为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治理工程的滇池治理让人耳目一新。我们再来看看滇池治理的情况:  

  夏日的昆明海埂大坝,游人如织。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和游客来这里散步、看风景、呼吸新鲜空气。

  市民:“(滇池)浮游生物少了很多,水质明显改善了许多;现在鸟啊都多了 水也是清的。”

  漫步在海埂公园,观海长廊、休闲广场、石舫画阁...每个角落都尽情展示着滇池不同的美;湿地不仅净化着流入滇池的水,更是人们避暑纳凉的绿色氧吧;古滇文化旅游名城每年开湖捕捞,昆明人也在一片羡慕声中品尝着从滇池获取的美味佳肴:

  市民:“滇池开海了,所以一早就忙着过来这里买;看过很多带鱼,就想买几条鱼回去尝尝鲜;滇池水质越来越好,鱼的品质也越来越好。”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让这颗高原明珠重放光彩,是昆明人的夙愿。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滇池保护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并执行了比“国家排污最高标准”还要严格的“昆明标准”。近20年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近500亿元,基本建成环湖截污治污系统、健康水循环体系、生态修复与建设等工程。从2017年开始,探索实施滇池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吴朝阳:“采取谁污染谁买单的形式,就是在各个县区的河道交界断面,设置水质水量自动检测站,超过了水质目标,必须向下游缴纳经济补偿金,通过经济杠杆倒逼属地政府对水环境治理的落实责任。”

  近年来,昆明全面建立“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36位市级河长、349位县级河长、数千位乡村级河长履行职责、定期巡查,精心呵护滇池。辛勤的汗水终于迎来回报。2016年,滇池水质由劣五类提升为五类;2018年以来,滇池草海、外海均达到四类水标准,富营养状态由中度转为轻度,水质明显改善。

  滇池水质持续向好,吸引了中华龙舟大赛、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等一系列赛事陆续在这里举办,滇池美景让参赛选手和官员频频点赞。

  中华龙舟大赛新会泓达堂队领队廖长亮:“整个环境非常漂亮,我去了全国那么多(地方), 感觉滇池非常适宜大型龙舟比赛。”

  滇池清,昆明兴,2019年是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的第二年,昆明市将在生态保护上实现新突破,力争2020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稳定达到四类。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吴朝阳:“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未来滇池治理的路还很长,目标只有一个——还滇池一汪清澈。”

 

  云南地处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六大水系源头或上游,是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南方部分省区的江河之源。上善若水,水生万物。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成就了云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集聚区和物种遗传基因库。顺应天地造化,云南省着力把绿水青山打造成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区、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涵养区,云南林业和草原呈现出“大地增绿”“活力增强”“资源增量”的良性发展态势。60%的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一直处在全国前列。

  有一个小故事特别能体现云南对树的爱惜。西双版纳易武公路建设过程中在建设主线上曾遇到一片翠柏林,大部分翠柏都有上百年的树龄。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护其中的10多棵翠柏,他们与属地林业部门协调沟通,主动要求将本来可以砍伐的10多棵翠柏移栽到其他地方,不惜耽误了90天的施工黄金时间。

 

(中老昆明至万象铁路元江特大桥,同类型世界第一高墩桥 中国铁路昆明局供图) 

  还有一个小故事更是展现了云南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不能动的大树要让;能动的大象他们也要让。就在半个月前,7月16号,中国昆明至老挝国际铁路野象谷车站站前主体工程完工。云南台记者李莉前去探访时发现,在这里,“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为亚洲象“礼让”,也成为铁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共存的典范。

  野象谷车站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毗邻西双版纳亚洲象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环境,车站两端以隧道建设的模式穿越山体后进入车站。中铁三局玉磨铁路项目部总工程师罗敏介绍,为“礼遇”亚洲象,施工单位做了最大的让步:“不直接穿越原始森林,相当于一条管道从山体内部穿过,施工均在地下,可减少对当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惊扰亚洲象,铁路开通后也不影响亚洲象的正常活动。”

  该车站为一个客货中间站,共由一条正线和三条货场联络线组成,占地2046亩,地处亚热带雨林,每年5月到11月是集中降雨时期,年平均降雨量1200至1600毫米,充分的降雨对车站软基加固影响极大,也加大了施工难度。项目部经理张九俊:“面对环保要求高、施工量大,我们运用每年仅有的5个月施工期,合理优化人力、机械等资源配置,采用4种类型的加固方式,昼夜施工,完成了2046亩共230万米的软基加固,确保了车站站前主体工程按期完工。”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铁路国内段完成路基土石方82%,桥梁和隧道分别完成73%和65%。全线建成通车后,云南省昆明市至老挝万象有望夕发朝至。在如此短的工期,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组织各施工单位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最大限度降低铁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修筑与山川同美的绿色生态廊道,也成为云南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一道靓丽风景。

  山清了,水秀了,鸟也多了。听说过云南高黎贡山吗?我知道它是中国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已知分布有鸟类525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37.5%,高黎贡山百花岭被誉为中国的五星级观鸟圣地。

 

 

(高黎贡山百花岭 张江元摄)

  我们说靠山吃山,实事求是地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地群众也经历了一个“靠鸟吃鸟”的阶段。而今天,当地早已完成了从“猎鸟”到“护鸟”的华丽转身,更创造出了一个“观鸟经济”。我们来连线在百花岭等候大家的村委会主任董建强。董主任您好,来跟听众打个招呼。

  大家好!我叫董建强。是百花岭村委会主任。我现在是在我们村的观鸟点这里。我们这里是在高黎贡山旅游度假区境内,处在高黎贡山的半山腰,是一个以傈僳族、白族为主的行政村。作为高黎贡山最早开发出的观鸟大本营,我们这自然环境好,物种丰富,到现在共记录343种鸟类,总数接近云南省记录鸟类总种数的一半。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种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种类33种。我们这里被称为“中国的五星级观鸟圣地”、“中国观鸟的金三角地带”、“飙鸟的最好地带”。现在我们在的地方就属于观鸟的最佳点,早晨的时候这个鸟饿了一夜特别活跃,各种声音汇集。

  那当地的村民到底是怎么从“猎鸟”转变成 “护鸟”的呢?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让护鸟比猎鸟更能给村民增收?

  我们这住着7个少数民族,大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入山砍伐、采摘、打猎,靠山吃山在这里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大家认为这座大山就是自己的。1982年,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工作人员开始介入管理高黎贡山保护工作。长期以来的“猎鸟”、砍伐这些想法,在我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地位也受到动摇。后来,百花岭村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这是第一个由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在全球环境基金资助和中外项目专家的指导下,我们这个协会围绕“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建设”、“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和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典型农户示范与推广”3个项目开展活动。协会成立以来,村民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高黎贡山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自觉护林造林,优化生态环境。渐渐的村民也从“猎鸟人”变成了“护鸟人”。成立这个协会就是全部把我们百花岭村喜欢逛山打猎这些人全部拿来作为会员,当时48名会员都是代表他们的家庭,现在我们新增加到200多名,会员,都代表了200个家庭。

  好的,感谢董建强,你们从事的是一个美丽的事业,向你们致敬。

 

  沿着高黎贡山北上,有一处自然地理奇观,金少江、澜沧江、怒江并流而行,这就是著名的”三江并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有山有水,“三江”并流老君山腹地的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的村民,也打起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主意。全乡62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4%,这里的村庄和良田被群山环抱,村民每天都在清新的空气中劳作。

 

(丽江蓝月亮 陈鸿燕摄)

  田地里的药材也被这绿水青山的滋养着,这里出产的药材自然也就成了收购商的抢手货。而优越的生态资源也让鲁甸乡“云药之乡”的美名誉响全国,目前这块绿色招牌也正引领者这里的百姓,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我们来听报道。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党委书记张凤超:“现在我们的鲁甸药材产业已经发展到了6.5万亩。它的产值已经突破3.5个亿,鲁甸的老百姓95%以上都是从事药材种植,家里收入90%以上都是来自药材收入,现在鲁甸老百姓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了一万元。”

  然而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数字间,是鲁甸乡经历了近20年的痛苦蜕变和转型升级带来的结果,曾经这里的祖辈以伐木为生,全乡有58家木材加工厂,257辆东风大卡车。农民无心种地,学生无心上学,每天有数千人赶着3千多头犏牛进山砍树拉料,每年有数十万方木材运出鲁甸,然而,1998年天然林禁伐后,鲁甸乡“木头经济”戛然而止。这让砍了20多年木头的鲁甸村民和云和大家一起对未来充满了迷茫?鲁甸乡村民和云:“我们鲁甸人靠木头吃饭的,天然林禁伐以后,我们鲁甸人何去何从,做什么?我们很多人包括我在砍木材的当中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我们做什么,很多人都跟我说,哎呀和大哥,不要在鲁甸这些地方拼搏了。”

  木材经济当时带来一时的繁荣,同时鲁甸乡在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放下斧头断了鲁甸乡村民们的经济来源,拿起锄头又不知道往哪里使劲,但即便是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和云也舍不得离开养了他们祖祖辈辈的这绿水青山,所以他和广大的村民们一样投身到了种植产业当中。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他们的身份有了转变,他不仅是一个鲁甸乡的一个村民,更是丽江云鑫绿色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种田能够找钱,能够脱贫致富老百姓不知道,现在整个公司每一年的销售总额都是在两三千万,我每一年扶持给老百姓的种苗款也是在1000多万。现在目前为止,扶持给老百姓的种苗款超过一个亿,我扶持过的老百姓农户有些是百万富翁,甚至几千万都有了。”

 

  20年的探索转型,鲁甸乡不是没有走过弯路,但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最终发现还是“绿色优先、生态发展”的道路最适合,他们也因此而品尝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甘甜。

  而随着生态环境和立体交通的的改善,云南的旅游业转型升级,也实现凤凰涅槃。这方面我们说了不算,直接听一听游客们怎么说。

  游客:“非常亲近大自然,在城市里面不可能有这种的,城市里都大同小异,除了游乐场就是商场之类的,这个比较独特,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蛮不错的,回归大自然,回归乡村那种感受。玉湖村我觉得保护得很好,我刚才从那边那块有牛马那边看雪山,还有一片湖,我觉得很好,我来这个地方还是蛮喜欢的,因为很质朴。”

  游客:“这边的气候得天独厚,像我们外地的来到丽江,觉得有样东西是钱买不到的就是气候。”

  游客:“泸沽湖这边的水质特别好,能见度也很清晰,跟我们家那边的就很不一样,能感受到当地村民包括政府对它的一个保护在里面。”

  游客:“泸沽湖的这个水相当的清澈,我们坐船到湖中间的时候水都可以直接喝的,我刚刚都喝了三口。”

  埃及游客:“上有天堂,下有丽江。因为丽江这么美丽江是美的丽江的人他们都非常非常友好, 非常热心的人,所以我非常喜欢丽江,我要在丽江买一个房子,我要告诉很多人,你们都应该来丽江。”

  云南省推进“旅游革命”,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一手抓旅游市场整治,一手抓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省旅游业转型升级。请听央广记者陈鸿燕的报道。   

  大理双廊经过一年多的整改,房前屋后宽敞整洁,洱海碧波荡漾海鸥飞翔。客栈、餐馆已陆续达标验收并恢复营业,再现“诗和远方”。大理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田遇霖:“大理市从前年起启动洱海保护,开启了七大行动。沿线1806户三线划定的蓝线范围内的民宿、客栈、老百姓的房屋,去年的十二月三十一号全部拆完了。我们要修一个慢行步道,还要恢复湿地,形成一个物理屏障,还洱海一个清静。”

  在云南,智慧旅游随处可见。即便是第一次到景点,游客只要下载一个名叫“一部手机游云南”的APP就可以自己尽兴游玩。大理旅游集团三塔文化分公司副总经理马良敏:“它有前有中有后。游前看一下景区的介绍;游中有购票,导览、包括找厕所。如果对景区的服务这些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甚至于不满。后台各个景区都有监控、反馈,应急指挥。”

  除了赏美景、荐美食,“一部手机游云南”还可以智能规划游览路线。旅行购物有什么不满,入住酒店有什么麻烦,都能通过APP一键投诉。政府管理部门将在线上随时回应游客投诉,进行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和应急事件处理。

  建水紫陶、大理蓝续、丽江百岁坊......这些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品旅游产品,打破了云南旅游市场低端散乱的现象。蓝续绿色发展中心创始人张翰敏,把几十块都卖不掉的传统扎染提升工艺卖到几百甚至几千:“我们承认这些扎染的价值是它自己会说话。一旦有极度认同感的时候,是可以一路同行的。比如说带这个围巾,我有些时候去开会,很多人说很好看,是怎样的。他就会有了解你这个产品下面故事的源动力。对于白族的扎染来说,过往的历史给我们太多的东西,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消化。希望我们白族的这些文化可持续发展。”

  丽江市旅游协会会长王化新认为,在转型过程中,经营者要不断地探索,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丽江在市场整治过程中,一手抓秩序的维护,另外一手抓产品供给的优化和提升,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赏心悦目,养心养肺的要求。我们对丽江旅游发展前景应该是充满信心的。”

 

 

 

彩云呈祥,二十六个民族共舞生命灿烂

  云南省是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共同发展的路上,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云南始终践行着这一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中指出,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总书记勉励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独龙族纹面女 张江元摄)

  这不仅是对独龙族群众,也是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为新时代云南推动改革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提升边疆繁荣稳定局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4月,央广记者王逸群在贡山县独龙江乡蹲点调研半个多月,在滇藏交界的崇山峻岭中,与独龙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被独龙江“一步跨千年”的巨大变化深深震撼。

  在独龙江,首先让我印象深刻是路;而在之后的采访中我听到最多的一个字,也是路。谁能想到,独龙族真正畅通无阻走出大山、结束我国最后一个少数民族不通公路的历史,足足用了半个多世纪。最熟悉独龙江公路的,莫过于独龙江乡交警中队的张红辉队长,他认识这条路上的每一块石头,连途径的794个弯道都挨个数得出来。他说,原来有了公路,也怕大雪封山:“当时可以说‘半贯通状态’,还要经过20公里的雪山路,就是老的隧道垭口。以前常说,独龙江有半年的大雪封山,就是封山那一段距离。”

  每年12月到次年5月,皑皑白雪封闭了高黎贡山垭口,独龙江乡就完全成为与世隔绝的世界。通讯不畅、物资缺乏......到了夜晚只有独龙江奔流轰鸣的声音作伴,我无法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独龙江乡党委书记余金成回忆,那时他们每年都要赶在大雪封山前备粮食、存腊肉,甚至每天抽几根烟都要按计划数好:“半年大雪封山,遇到一个石头砸到身上或者发生什么,医治不了啊。那会儿真的是与世隔绝。大雪封山时,大家最大的愿望不是过年怎么过,就是希望大家不要生病,不要生大病。”

  2011年,独龙江公路开始改建。2014年元旦前夕,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世世代代独龙族期盼已久的高黎贡山隧道即将贯通,半年封山的日子总算熬到了头。当地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了这个喜讯。收到来信后,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向独龙族的乡亲们表示祝贺!

  天堑终于变通途,独龙江乡从此真正拥抱现代社会,老乡们的生活也更有奔头了:不仅可以外出打工学习技能,还可以把自己种的草果、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销往外地,实现脱贫致富。

  孔志强家住独龙江乡孔当村二组。我见到他时,他正在陡峭的山坡上给自己种植的草果除草。每年年底收获的季节,是全家人最高兴的时候:“第一年挣了360块钱,就有一篮篮收成,当时就是一亩地,试着种。现在有上万棵草果树了,卖得最好的那一年有3万2千块的收入。”

  独龙江乡副乡长和春林给我提供了一组数字:2018年底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859.9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千多元。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现代社会的独龙族名副其实“一步跨千年”。

  2019年4月10号,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给独龙族群众回信,祝贺他们实现整族脱贫。闻听这个喜讯,正在采访的我和乡亲们一起赶到了独龙族博物馆广场,这是独龙族一年一度举行“卡雀哇”节、也就是“年节”的地方,是“见证历史时刻”地方。

  独龙江乡书记余金成:“乡亲们,今天的天特别蓝,今天是一个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因为习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云南省坚定“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决心,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就要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开长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曾指出,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边疆和谐稳定关系全局、意义重大。

  在云南,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团结一心,有着光荣的传统。在普洱市宁洱县城,就树立着这样一座碑——民族团结誓词碑。下面,就通过普洱台记者李宗艳发来的报道,来感受一下这段厚重的历史。

  “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的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

  1951年元旦,普洱地区党政军民共同召开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300多名各族代表在宁洱红场歃血为盟、立碑盟誓:“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作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诞生地,60多年来,各民族群众坚守“誓词碑”精神,一心一意跟党走,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60多年后,当年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字的布朗族代表苏里亚已经去世。他的儿子苏国文如今已是60多岁的老人,说起如今的新生活,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们都是少数民族,以前被人家看不起的,被人欺负的一个弱体,现在有了共产党,共产党在为我们撑腰,在为我们办事。”

 

  团结稳定是发展的基石。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就明确指示,云南要在民族团结方面成为典范。并反复盯瞩,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为了呵护民族团结的绚丽之花,云南在全省大中小学校,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特色教育发展之路,为学生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增强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我们这就跟随央广记者陈鸿燕去看看,“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怎样从娃娃抓起的。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每周都很期待他们的《民族团结》课。

  “这两个同学的着装漂不漂亮?”“漂亮!”“他们是什么族?”“彝族!”

  对于孩子们来说,《民族团结》课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还让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家乡更多了解和亲切:

  “你喜欢上这样的课吗?”“喜欢。因为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十六个民族团结。”

  云南省中小学于2001年起全面启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各地都开设了《民族团结》课程,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学习《中华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理论常识》等国家统编的教材,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很多学校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民风民情影视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育。学校注重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相关民族常识,进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取得成效。几年来,云南省各地州市教育部门从“国家安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高度着眼,把教育活动的重点放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汉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汉族杂居地区,统一教材和课时,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使教育寓教于乐、注重实效。目前,昆明、曲靖、大理、丽江等地已率先实现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面达100%的目标。

  目前,活动开展得有声:各地州市教育部门和学校针对当地实际,做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帮贫助困相结合,使教育活动贴近各民族学生的认知需求,并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温暖。

 

  彩云之南,已然风情无限。展未来,还看多姿彩云南!云南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勤嘱托,紧紧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牢牢把握发展这把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把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更多地向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积极谋划实施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民族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幅均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族团结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民族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示范区建设已成为云南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伟大号令的基本载体,成为新时代的华丽乐章。

 

 

 

编辑: 李腾飞
上一篇: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昆举行
下一篇: 阮成发在省决战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领导小组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