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享有“绿海明珠”美誉,是物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动植物繁育生长的“黄金走廊”。近年来,普洱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念好特色经,写好融合诀,大力发展茶叶、咖啡、肉牛、果业、生物药等县域富民产业,在品牌打造、绿色发展、质量安全、主体培育、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一县一业”提质增效。孟连、西盟、宁洱3个县被列为2022年度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走出了一条山区县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路。
宁洱县:做精做深 增香添色
本网讯 3月,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义乡的万亩咖啡树陆续开花,从气温更高的江边到海拔更高的山地,漫山盛开的咖啡花洁白清秀,犹如雪花撒落在山野间,美不胜收。
近年来,宁洱县充分利用江畔热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按照城乡统筹、产村互动、咖旅结合的发展思路,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使咖啡品质逐渐提升,效益明显提高,带动群众增收,领跑咖啡业界市场。
“全县现有咖啡种植面积10.35万亩,涉及9个乡(镇)59个村,其中普义乡就有4.2万亩。”宁洱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勇介绍,2022年,全县咖啡产量1.015万吨,总产值8.2358亿元,其中咖啡产值2.5883亿元,工业产值5.227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0.42亿元;实现咖农户均收入8.78万元。
咖啡产业作为宁洱县“一县一业”的特色产业,已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推动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在稳定咖啡种植面积进一步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宁洱县向着咖啡的精深加工、庄园建设等方面发力,推进咖啡主题的农文旅融合发展。
“全县按每亩补助1000元,建设3000亩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按每亩补助500元,实施3万亩中低产咖啡园改造;按每个补助40万元,建设20个绿色环保标准咖啡鲜果集中处理示范中心。”张勇介绍,同时,扶持宁洱淳乐咖啡庄园有限公司建设集咖啡种植、加工、销售和乡村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项目;扶持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新建宁洱现代咖啡产业创新园,“宁小豆”咖啡公共品牌模式平稳运行,实现销售收入316万元,推动咖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宁洱县小黑江沿线的淳乐咖啡庄园,一排排架子上,晒足太阳的咖啡豆散发出淡淡清香。
“我们去年底在庄园增设了水洗咖啡初加工生产线,精品咖啡厌氧、日晒、蜜处理自动化生产线和冷萃、冻干咖啡浓缩提取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生产精品挂耳咖啡、冻干咖啡以及最新的咖啡加工方法‘蜜处理’的精品咖啡豆的效率。”普洱富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罡介绍,这些都是当下年轻人和咖啡爱好者喜爱的产品。
先进设备的使用、先进技术不断推广,有效提升了咖啡综合效益。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咖啡无水脱皮微水脱胶自动化流水生产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咖啡生产效率,为精品咖啡加工节省了大量能耗、原材料和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集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市场营销以及咖啡文化传播、培训、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企业,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今年以来推出的“小而精”咖啡主题旅游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庄园根据游客的需求提供参观咖啡资源圃、咖啡工厂、咖啡文化博物馆,学习咖啡冲泡、咖啡品鉴,咖啡树认领等服务项目。”该公司营销总监庞现美说,我们要让漫崖咖啡庄园作为一个展示普洱咖啡的窗口,让更多的人喝到精品咖啡,爱上普洱。
农业有特色,群众生活才有起色。随着精品咖啡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庄园建设等全产业链的健全完善,小小咖啡豆释放出山乡巨变动能,为宁洱打造“一县一业”,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云南日报记者 胡梅君 沈浩)
(通讯员 子涵 摄)
孟连县:利益联结 共享成果
本网讯 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半山腰上的牛油果种植基地,连片的牛油果树在春日暖阳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山脚的车间里,刚从树上采摘下来的牛油果经过清洗、选果、包装、发货等一系列工序后,最多只要72小时,便可到达一线城市消费者的餐桌上。
从枝头到餐桌,孟连牛油果正逐渐打破国内高端市场牛油果只能靠进口的局面。
“在2022至2023产季,我们的牛油果从去年9月开始采摘发货,一直持续到现在。与进口牛油果相比,本地牛油果采摘时成熟度更高,不使用保鲜剂和催熟剂,到消费者手中时口感更好。”据当地牛油果种植龙头企业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国伟介绍,孟连牛油果果肉干物质含量高,无黑丝、无纤维杂质,口感浓郁,可以媲美进口牛油果,市场潜力巨大。
独有的气候、海拔、土壤性质等特点,使孟连成为国内最适宜开展牛油果种植的地区。近年来,孟连县委、县政府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重点打造牛油果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牛油果种植面积达7.63万亩,投产1.5万亩,产值3亿元,牛油果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为快速推进牛油果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发展与当地群众的利益联结,孟连县积极探索形成“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党组织牵头组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公司以技术投入,合作社以服务入股,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同时健全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建立“公司占30%、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占30%、剩下40%通过社员大会决议进行二次分配”的利益分配机制,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累计流转土地3.6万亩,入股农户每年亩均可获分红6000元,脱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户均增收1.4万元以上,22个种植牛油果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推动形成公司盈利、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局面。
目前,孟连正积极推进牛油果特色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前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地域基因的自有品种,做强“孟连牛油果”区域公共品牌,促进牛油果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力争将孟连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牛油果商品生产基地县、牛油果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牛油果产业科技推广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全力打造中国孟连“牛油果之乡”,以生态牛油果基地、特色村为载体,拓展农业休闲功能,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形成三产融合的生态全产业链。
将“小产品”打造成为足以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产业”,带动众多“小农户”实现“大发展”,孟连牛油果的成功成为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一抹亮色,为普洱绿色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给出积极示范。 (云南日报记者 胡梅君 沈浩)
(孟连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西盟县:养得放心 卖得舒心
本网讯 “水槽每天要更换两次饮用水,保证水质新鲜;牛舍要及时进行清理,保证牛舍的卫生……”在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乡南袜坝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边给牛投喂草料边向大家介绍养殖经验。
“我们养殖了100头能繁母牛,种植饲草260亩,目前100头牛仅需60亩饲草,还有200亩可以出售。”力所乡党委书记李太宏介绍,饲草一直是困扰养殖户的难题,种植或收购都会产生极高的成本。为确保养牛群众有充裕饲草,力所乡村“两委”盘活群众土地资源,采取“村集体+群众+基地”模式,扩大优质饲草种植规模,为肉牛养殖提供基础保障。
近年来,西盟县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方案,规范牛舍建设、饲草种植、肉牛饲养等环节,补齐肉牛养殖短板弱项,截至目前,全县新建(改扩建)牛舍28万平方米,人工种植多年生牧草2.39万亩。
过去,西盟县的肉牛养殖多以散户养殖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差。为改变这一现状,西盟县先后出台了《西盟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八条措施》《西盟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十三条措施》,探索实施“政府+企业、金融+保险、合作社+养殖户、技术+培训、科研+协会”的肉牛分散扩繁、集中育肥新模式,让群众买牛有资金、养牛有补贴、育牛有保险、卖牛有出路,使肉牛养殖户养得放心卖得舒心,助推肉牛产业稳步发展。
“通过‘村集体+工匠+散户’模式,我们盘活村集体经济和‘工匠贷’资金,筹措资金20万元向群众放款,群众每年按本金的5%返给村集体,帮助群众解决想养牛无资金难题。”力所乡力所村党总支书记岩东说。
力所乡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带动农户增收仅是西盟县近年发展肉牛养殖的一个缩影。依托资源优势,立足管长远、重效益开拓肉牛产业,西盟县走出了一条产业增收的新路子。2022年,全县肉牛养殖户达3471户,肉牛存栏2.28万头,完成出栏1.11万头,肉牛良种覆盖率逐步提高,肉牛规模化养殖占比逐步增长。肉牛产值突破亿元关,实现肉牛农业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率达70.6%,“一县一业”肉牛产业发展壮大走出坚实一步。
截至目前,全县按照“万头乡、千头村、百头场、十头户”的肉牛产业布局,建设千头村7个、百头场7个、十头户534户,辐射带动3461户养殖农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25.4%,《西盟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十三条措施》兑付奖补资金604.05万元。
好政策为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保障。西盟县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我们还要在延伸产业链、促进养殖户增收上下功夫,研究怎么进一步把养殖户的利益建在产业链上,拓宽销售渠道,让肉牛产业成为西盟县响当当的名片之一。” (云南日报记者 沈浩 胡梅君)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