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动态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开发区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开发区动态 > 开发区动态 > 全文

七个聚焦,看发展中的新临沧!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3/9/19 18:54:28    来源:云南发布
分享到:
<%=mycom.ComName %>


发布会现场 赵嘉 摄

党的二十大以来

临沧市

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3815”发展战略

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

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

扬优势、补短板、抓产业

惠民生、破难题、鼓干劲

以新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新成效

今年上半年,临沧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4.7亿元,增长2.4%;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6%、6.9%。1至8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01.17%,支出增长15.2%。

临沧市临翔区旗山玉带  彭晓华 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临沧市

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

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

一体推进“三大经济”

坚持“十个全力干好,十个坚决不干”

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推进临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主要抓了七个方面工作

????????????

聚焦“三好”嘱托,边疆临沧更加亮丽和谐

临沧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开展“学回信、见行动、办实事”等主题实践活动,把总书记的深情牵挂转化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信心和不竭动力,全力以赴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家园更加美丽。立足“美丽中国、绿美云南、醉美临沧”定位,探索“党委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转、爱心捐赠”三条路子,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高质量推进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力绘就边疆美丽新画卷。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临沧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民族更加团结。深入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民族更加团结和谐,临沧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边境更加安全。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发挥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的组织优势,落实市、县两级领导包保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和网格属地包保化解风险隐患等责任机制,设置五级网格6.4万个、选优配强网格长和网格员18万余名,有力维护了边疆安宁、边防巩固、国家安全。

聚焦“三大经济”,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耿马县贺派乡泽安新村村貌 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临沧把壮大“三大经济”作为抓产业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扎实开展资源大调研活动,找准临沧的比较优势,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建立重点工作月调度机制,强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2022年,全市产业投资达273亿元,超过房地产和交通之和;今年1-7月,全市产业投资增长87.7%,临沧的发展方式正由主要依靠基建投资拉动向产业投资拉动的方向转变。
  持续推进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围绕茶、糖、果、林等优势高原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促进农业产业从种养环节向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打造“京东·临沧茶馆”,用名山茶的品牌、多元化的产品扩大临沧茶的市场份额,截至8月底,全市茶叶加工产值达10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倍多;糖、酒、纸、饲、肥、新材料6大类30多个产品的蔗糖全产业链格局基本形成;凤庆核桃全产业链聚集发展体系加快构建。

持续打好工业发展攻坚战。以农产品加工和进出口加工为重点,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1—7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56.9%,增速排全省第二。净增工业企业682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9户。全市入园企业3854户,增长30%。新能源建设加快推进,1—8月,全市新能源并网投产105.69万千瓦、企业自建送出线路202公里,均位居全省前列。

持续推进口岸与园区融合发展。以孟定清水河为核心,联动南伞、永和、芒卡等口岸通道,对临沧边合区进行整体规划,并通过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带动临沧高新区、云县产业园、凤庆产业园差异化发展,建成临沧、云县铁路港,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孟定清水河口岸被列为云南首批5个智慧口岸之一,水果、粮食、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4类海关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获国家批准建设。1-7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4%,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增长154%、货值增长155%。

 “点、线、面”谋划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挥临沧的人文生态、民族文化、地缘特色优势,用好擦亮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品牌,以沧源全域旅游为重点,优化提升茶旅融合、边关风情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集文化创意、体育竞训、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创训养”基地。着力提升以人均消费、日均消费为重点的旅游综合效益,一首《UP耿马》点燃了临沧的节庆经济,沧源翁丁老寨完成原址重建并全面开放,“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有一种温度叫临沧”的城市品牌越叫越响。

聚焦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临沧坚果 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临沧牢牢抓住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全力破解特色资源转化能力弱等瓶颈问题,不断为临沧发展增添新动能。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出台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持续推进行政审批精减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2022年综合考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排名全省第五。抓住“管理、发展、脱困、改革”四个关键词,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国企改革工作2次被省级评估为“A”级。

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明显。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阳光、雨露、土壤”行动,建立生产经营主体时段融资长效洽谈机制,持续激发市场活力。2022年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增速、个转企任务完成率均排名全省第一。截至8月底,2023年全市经营主体净增2.76万户,企业净增6179户。

创新临沧建设不断加快。举办三批次“院士行”活动,组建了“院士专家团队+市级科技人员+县(区)级科技人员”的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27个。由院士团队领衔推进临沧坚果等产业发展,全面启动实施临沧坚果100万亩提质增效示范推广行动,成立了云南省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5%。

聚焦新通道建设,开放优势更加凸显

资料图 中缅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 图源:新华社

临沧立足区位优势,在云南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的统领下,成功打通从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入境的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规模化取得阶段性成效,临沧正从“开放末梢”变为“开放前沿”,区位优势正在转变为开放优势。

综合交通体系不断健全。临沧至清水河铁路2024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临翔至双江高速公路计划9月底全线建成通车,临沧至清水河高速公路将于今年底全线通车,凤庆中和机场即将通航,援缅滚弄大桥将于9月底交付使用,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

  海公铁联运常态化规模化已见成效。出台支持海公铁联运系列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物流、经贸企业参与,做大进出口总量,着力打响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品牌。今年以来,新通道实现公铁联运8320个集装箱,带动进出口货运量243万吨、进出口贸易额约74亿元。

招商引资效果明显。抓好新通道沿线产业布局,围绕新通道建设加大外出招商力度,大力发展落地加工、仓储物流、国际贸易、综合服务等产业。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区域合作,利用外资实现历史性突破,达2480万美元。今年1—7月,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42.6%。

对缅合作交流不断深化。今年以来,临沧市代表团两次访缅,缅甸商务部部长、缅甸驻华大使到访临沧,就共同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加强经贸往来等领域合作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在缅甸内比都成功举办第四届边交会,双方企业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0项,协议金额8亿多元。

聚焦城乡融合,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临沧探索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结合 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临沧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位置,把促进区域协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特别是脱贫人口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和鲜明工作导向,抓实现代农民培训工程、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经营性收入、就业帮扶车间、劳动力转移培训、村集体经济发展、“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涉农资金整合、兜底保障等农民增收9条措施。前三季度,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194元,同比增长20.8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举办“临品出滇”背包市场业务洽谈订货会专场活动,推动临沧优质农产品“下山、进城、出海、上网”。学好用活浙江“千万工程”经验,89个村纳入省级“千万工程”计划,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
  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17个城镇化片区开发,3个美丽县城持续巩固。以临沧边合区为重点统筹抓好沿边城镇规划建设,围绕打造扩大沿边开放的重要中心城镇目标推进镇康、沧源县城建设,建好孟定国际新兴口岸城市,边境地区人口、产业聚集能力不断提升。

聚焦民生保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临沧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让学生“留得住”。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临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实施就业创新提升行动和“技能临沧”行动,截至8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39万人。实施“临沧兵”变“临沧人”工程,今年以来,实现退役军人就业安置351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教育,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做强做大临沧教育品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保持全省前列,2023年再创历史新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推进健康临沧建设。深入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全面竣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累计引进各类医疗卫生人才500余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7家县级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不断缓解。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和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截至8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4.15万人、失业保险11.32万人、工伤保险19.2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27.72万人。

聚焦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深入学习宣传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激励引导全市上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走深走实,助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三法三化”,倡导和树立“十种鲜明导向”,把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转化为“说办就办马上办”的实际行动。建立“红黄黑”榜项目管理机制,对重点项目推进情况适时评估预警,倒逼项目建设流程优化,有力推动了重点项目优质高效建设。

 推行“面对面”工作法。学习和推行“五步调研法”“三检视三克服”等做法,引领各级干部走出机关、深入一线宣传政策、掌握社情、落实工作、化解矛盾。建立各级班子成员交心谈心机制,开展系列三年行动“回头看”工作,共同总结经验、找准短板、研究对策,形成“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强大工作合力。

突出“快”字转作风提效能。扎实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以新发展理念为遵循、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锻造各级领导干部“快”的硬核能力,激发快起来、拼起来、干起来的精神力量,以干部之干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拼搏奋斗。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临沧在办好人民教育、打造教育品牌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举措?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全市形成大抓教育的新气象。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抓今天的教育、就是抓未来的发展。坚持“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精心规划教育发展蓝图,建立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和县(区)委书记教育工作述职制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各级各类学校实现党员领导干部驻校蹲点全覆盖,用实实在在的举措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建立高效工作机制,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坚持党建引领这个核心,理清底层逻辑,强化顶层设计,开展党员教师“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活动,办好“我们都是收信人”特色思政课,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抓牢“强师”“兴校”两个关键,建立教师和校长队伍培训培养机制,以全方位管理打造一支有情怀、肯付出、高水平的教育铁军。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建立抓质量提升工作机制,推出“教育质量22项制度、22化”“教育教学质量督导10条”等全学段教育质量制度体系,让边疆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激发临沧教育发展活力。始终坚持用改革来推动教育发展,用发展来解决教育问题。全面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做法,以临沧市一中为龙头,组建高中教育集团,推行集团化办学,全市23所普通高中均建立帮扶关系;8县(区)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实现每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年来,全市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注册专利17项,获国际金奖1项,获国家、省级奖励40余项。
凝聚各方力量,全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把最好的投入给学校、把最好的政策给教师。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座谈会,每年通报表扬教育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凝聚全社会关心教育、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梦想”在临沧大地蔚然成风。凤庆县七甲村36户人家10年间走出了42名大学生,越来越多的佤族、傣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孩子进入清华、北大等高校学习,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三年来,向“985”“211”“双一流”院校输送人才2781名,临沧不断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进。在今年北京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毕业于临沧市一中的佤族学生陈浩伟同学代表新生发言,充分展示了临沧学子的风采。

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临沧在示范区创建过程当中依托创新驱动引领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育”主体。聚焦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市场创新主体培育。重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工作,建立了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构建了高企及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抓实“一企一策”指导服务制度。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户;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66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组”团队。聚焦特色产业,着力突出“临沧需求”人才导向。持续开展“科技入沧”机制、市级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工作站制度、党建+人才引育提升模式、科技特派员制等措施。开展了3次“院士行”活动;共入选省级两类人才19名、市级64名;省级创新团队1个、市级13个;选派“三区”科技人才645人、科技特派员1024人、科技特派队9个、科技特派团7个;聘请省企业科技副总3名。在临沧边境村启动“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成立了“云南省农科院临沧博士专家科技服务站”,建成牧草、蔬菜、中药材等一批“一村一品”特色示范。以人才为核心为临沧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建”平台。聚焦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了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与服务平台。建立“云南省院士(专家)博士工作站”27个。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3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众创空间5个;国家级“星创天地”3个、省级“星创天地”9个;省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为临沧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做”示范。聚焦特色产业,着力坚持以示范为引领,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比如:在蔗糖产业上,开展了“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的协同创新;在茶产业上,开展了制茶工艺提升改造、功能性茶叶新产品研发等;在核桃产业上,开展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尤其是在临沧坚果产业上,针对开花不挂果、座果率低、产量低的问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邓秀新院士牵头组建了“院士专家团队+市级科技人员+县(区)级科技人员”的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围绕全市100万亩示范目标,通过“边研究、边示范、边试验、边推广”的方式,构建8支队伍精准服务“县、乡、村”三级联动示范点,将实现由亩产120公斤达到200公斤的目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临沧坚果”模式。以科技示范引领,持续赋能产业提质增效。

临沧在建立产业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临沧市坚持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一切为了脱贫群众增收作为鲜明工作导向,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全市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1—8月,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0468元,增长8.9%。脱贫群众增收成效更加明显,1—3季度,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3194元,高于全省762元,增长20.89%,高于全省0.91个百分点。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抓实产业联结机制促增收。聚焦糖、茶、果、菜、牛、咖、药等重点产业制定出台延链补链强链政策扶持措施,推动2200万亩产业基地高质高效发展,建立健全了大龙头带企业带合作社带农户、引进企业带农户、专家团队建基地带农户、社会帮扶项目带农户等产业联结机制,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全市2742个新型经营主体与9.17万户脱贫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
抓实就近就地就业促增收。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训工程,提升就业素质,紧盯“稳就业20条措施”,通过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带动就业、以工代赈和帮扶车间就近就业、乡村公益岗位吸纳就业等方式,积极拓宽就近就地就业渠道,切实把务工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岗位。累计开展现代农民培训4717期25.68万人次,今年以来实现转移就业88.38万人,其中,就地就近就业达62.01万人,占比达70.16%。
抓实示范带动促增收。围绕“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388个村达10万元以上。深入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市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创建成为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通过沿边幸福村的建设,上半年,耿马、沧源、镇康三个边境县沿边行政村(社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该县平均水平75、61、24个百分点。

凤庆县在结合壮大“三大经济”,推进核桃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和打造全省核桃“一县一业示范县”方面有哪些措施和成效?

做强生产链方面:组建云南山水核桃水洗果联盟,建设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150个,核桃标准化处理率可达95%以上。投资12.3亿元,科学规划实施了聚集型、拉动型、配套型、保障型四类项目建设核桃产业园区,建成标准厂房和定制厂房15万平方米、智能化冷库10.7万立方米,以及托管交易中心、核桃基配油加工等重点项目,目前,核桃产业园区入园核桃企业22户,装配各类生产线40余条,产品共20个系列80余款。各生产环节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相互带动,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
完善供应链方面:引进布瑞克(苏州)农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并着力把其培养成链主企业,开发建设单品农业大数据云平台——“中国云南核桃云”(SAC),同步搭建大供货商、渠道商、顾客一体化,集采集销、集采分销为主的S2B2C交易平台;工厂、商家、消费者一体化,分采集销、分采分销为主的F2B2C交易平台,旨在立足凤庆在全市、全省乃至更大范围内组织产业资源,推动形成基地、原料、加工、产品、市场、消费者一体贯通格局。平台交易额到2025年可达5亿元以上,2032年将突破100亿元。平台的搭建,将大幅降低产品流通环节成本,推动凤庆核桃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
提升价值链方面:与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共同发起组建市场化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云南木本油料(核桃)全产业链创新研究院,与26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以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和消费者意见为导向的反向研究,重点突破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组织化采摘下树、机械破壳取仁、改良脱仁衣设备等实现降本增效;二是将核桃品级进行分类优选,以优果优价、优仁优价出售的方式实现分类增收;三是按全材利用理念,从核桃青皮、核桃硬壳、核桃分心木等产品研发入手,推进延链增值。研究院已实现专利成果转化6项,年内还将完成5-7项科技成果产品转化。目前,园区企业获得各项专利50项,正在申报32项。研究院的组建,进一步打通了创新链条,探索了创新机制,激发了创新动能,为科研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凤庆核桃综合产值从2018年的46.5亿元增加到78亿元,县内核桃青皮果、水洗果、核桃仁均价分别比县外市场高0.2元、1元和1.5元,果农户均收入从2018年的1万元增加到1.4万元。

近年来临沧在“绿美云南”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主要做法和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大抓培训促思想行动统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大抓培训,开展绿美培训12轮3.6万场次,覆盖125.7万人次,广大干部群众植绿爱绿护绿意识显著增强,绿美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在“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好美丽家园”中主动作为,共有192.5万人次义务参与绿美临沧建设。
创新机制促产业体系构建。探索出了“党委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爱心捐赠”三条路子,全面推动“绿美+”产业发展。建设完成项目253个、完成投资102.9亿元。引进292家企业参与建设苗圃基地277个,投入建设苗圃基地资金2.4亿元、建成苗圃7716.6亩,为当地政府就近采购苗木节省成本2000多万元,既为绿美建设提供苗木支撑、促进了企业搞活经营,又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在三条路子建设模式的带动下,绿美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突出重点促人居环境改善。坚持把树种在群众身边,建成省级绿美城市2个、绿美社区12个、绿美乡镇8个、绿美乡村3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4平方米/人。全市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断增强。
标杆引领促醉美临沧建设。坚持推优学优、标杆引领推动绿美建设。临翔区“公园城市·花园临翔”快速推进。凤庆县、沧源县、双江县美丽县城建设成果持续巩固拓展,镇康县获评“美丽县城”。共建成A级景区38家,去年接待旅游人数3170万人次,同比增长61.63%;实现旅游总收入252.72亿元,同比增长72.63%,增速全省第一。今年以来,入临投资企业明显增多,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全市营商环境大幅提升。通过典型打造,“有一种温度叫临沧”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优化,醉美临沧更具发展活力。

2021年临沧成功打通了由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入境的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在云南建设印度洋方向陆海大通道的大背景之下,这条新通道又会带来什么?

  主要体现在三个效应:
新通道的枢纽效应,让临沧的开放优势更加凸显。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是云南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来,先后开通“成都—临沧—仰光—印度洋”“重庆—临沧—缅甸”“四川德阳—临沧—缅甸”等多条海公铁联运国际线路,运输集装箱2万多个,实现了清水河口岸到仰光港、到成都均72小时到达的物流布局形态,发挥了临沧对外经缅甸连接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国际大市场、对内经昆明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枢纽作用。作为中国陆上连接印度洋最近的通道,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大大缩短了临沧与世界的距离,凸显了临沧在全省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条新通道也是临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新通道的集聚效应,为临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不是一条简单的货物运输通道,它是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度集成的经济走廊,是一条把临沧特色产业串珠成链的“金链子”。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沿线上布局有1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临沧高新区、云县产业园区、凤庆产业园区3个省级开发区,具备企业和产业落地的各类要素保障条件。随着新通道建设的快速推进,临沧不断吸引着国内外的目光,中远海运、普洛斯、美的、朗坤控股、云天化等企业都积极参与到了新通道的建设与运营,新通道的建设有效促进了临沧“三大经济”融合发展,有力激发了沿线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为供应链、价值链的壮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通道的辐射效应,有力助推了临沧深化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中缅印度洋新通道贯穿整个缅甸,促进了中缅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给两国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和红利,睦邻安邻富邻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在新通道的辐射带动下,临沧与缅甸在经贸、农业、文化、卫生、警务等领域合作持续加强,在抗击新冠疫情、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双边合作不断走向深入,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和谐稳定。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

上一篇: 百亩平均亩产达1186公斤 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产量再创新高
下一篇: 70年,德宏逐梦开新篇!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