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杨伟群与来华访问的老挝老中合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席赛萨纳举行会谈。双方围绕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就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进有关双边发展合作项目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中方外交部亚洲司、边海司及国合署地区一司、国际合作司负责同志,老方技术和通讯部副部长和有关部门代表参加会谈。
02
【全国两会】委员圆桌|做好“边”文章 推动口岸经济大发展 !
嘉宾:
杨向群: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怒江州政协副主席
黄 玮: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普洱市委专职副主委
卓君佳:住滇全国政协委员、德宏州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杨 方:住滇全国政协委员、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口岸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作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口岸经济正成为云南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引擎。本期“委员圆桌”邀请了4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加快推动口岸经济发展议政建言。
口岸经济发展显成效
记者:请各位委员以云南省为例,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口岸经济发展情况。
杨向群:去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外贸高于预期,全年实现了正增长。其中,云南的口岸进出口货值2242亿元,同比增长8.7%;进出口货运量3903.6万吨,同比增长32.2%。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片马口岸作为国家二类口岸,完成了进出口贸易额11.73亿元,增长395.1%,排名全省第一。
杨方:我们一直都说开放是支撑云南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而口岸就是支撑这一变量的强劲动力。云南省是我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窗口、门户,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在长达4000多千米的边境线上,分布着众多口岸。其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拥有磨憨公路口岸、磨憨铁路口岸、打洛公路口岸、景洪港水运口岸、关累港水运口岸及西双版纳国际机场航空口岸、云南勐满公路口岸等7个国家级口岸。
卓君佳: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边境线长500余千米,是中缅边境线最长的州(市),拥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2个国家二类口岸,是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定位的中缅经济走廊门户枢纽。近年来,德宏州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扩大和深化沿边开放,大力发展口岸经济。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地区生产总值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列全国首批3个试验区第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完成134项改革试点任务,20项案例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1200亿元,位居全省沿边州(市)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2.1%。
黄玮:普洱市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有2个国家一类口岸、1个二类口岸和7条边境通道,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近年来,普洱市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省级发展口岸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强与境外合作地区的全面沟通、协调,全面掌握双方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建立与境外合作地区的全面沟通、协调机制,共同谋划口岸、通道及产业园区建设。2023年,普洱市口岸经济稳步恢复,大黑山通道联检楼、孟连口岸查验货场建设加快推进,龙富口岸开工,孟连、勐康口岸客运功能恢复,6条通道恢复边民通行。去年,普洱市的进出口货值虽然同比减少4.3%,但出入境人数、车辆、货运量分别增长321%、131%、23.4%,外贸出口增长21.7%。
高质量发展尚需再破题
记者:云南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壮大口岸经济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出路。请大家谈一谈,目前,我省边境口岸经济建设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杨向群:边境地区是当前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短板地区,也是发展口岸经济的重点区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后发优势。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云南边境口岸经济发展存在不充分、不协调的问题。从我的理解看,主要表现在口岸建设相对滞后、区域布局不够合理、产业支撑力和竞争力不足等方面。
卓君佳:以德宏州为例,境内大瑞铁路尚未贯通,境外交通建设严重滞后,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口岸经济的发展。加之,口岸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需求,导致沿边产业园区集约式生产能力低、辐射效益及利用率不高。
此外,还存在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吸引力弱的问题。比如,落地加工项目少、规模小,基本无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附加值不高;产业配套不足,产业链短,加工贸易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没能充分释放,“通道经济”的局面未得到彻底扭转。
杨方: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口岸建设存在基础薄弱、功能提升规划不足等问题。西双版纳州口岸(通道)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早,大多口岸(通道)的现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滞后于口岸(通道)发展速度,联检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老旧,交通和物流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竞争力强的跨境物流龙头企业和大型跨境物流平台企业,口岸(通道)开放发展与监管人力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凸显,从最早的季节性拥堵演变为目前的常态化拥堵,导致通关不畅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口岸功能提升规划不足,造成现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滞后,阻碍了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玮:近年来,普洱口岸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对口岸投入不足,口岸(通道)通关、查验、监管、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口岸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口岸总体开放水平不高。口岸仅满足进出口货物通关、查验等基础功能,“通道经济”局面没有有效扭转,仍以过境贸易为主,落地加工占比依然很小,对当地经济发展、财政增长、边民增收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此外,岸城联动不足的问题也同样制约发展。比如,存在口岸与沿边城镇联动不足,口岸出口流量较小、品类单一、落地加工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多措并举助力口岸经济发展
记者:刚才大家都谈到了口岸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针对存在的问题,有何良策、建议?
杨向群:建议加快交通互联互通建设。交通滞后是制约云南边境口岸发展的短板之一,需提升通达通畅能力,建立综合立体交通网。要差异化发展。科学合理做好口岸规划布局,形成功能互补、各显优势的发展效果。要加大口岸建设力度。对口岸等级、查验货场、口岸联检等提质升级。同时,要开展好对外援助项目,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释放口岸新活力。
鉴于口岸建设区域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今年,我计划提交一件《关于将片马口岸补列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并开放为陆路口岸的提案》,建议将片马口岸补列入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并通过外事会谈,帮助片马口岸纳入中缅两国边境口岸协定,通过外交渠道就具体口岸项目开放、同步履行国内相关手续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共识。
卓君佳:进入新发展阶段,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新要求。应以大通道建设带动大物流发展,继续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及互联互通设施建设。同时,加大智慧口岸和通关便利化建设力度,实现口岸基础设施“硬件”和服务质量、通关速度、贸易规则等“软件”双提升。此外,要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大政策协同和有效供给,全面提升综合优势。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规范发展,加快边境地区由“通道经济、过路经济”转化为“产业经济、落地经济”。
杨方:口岸经济已成为云南经济新增长点。建议加大对口岸(通道)建设项目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力度,着力提升口岸基础设施及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完善口岸各项功能,全面提升口岸查验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口岸管理、通关和综合服务能力,让“区位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驱动力”,大力提升国门形象。
黄玮:我认为激活口岸经济发展动能,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口岸功能设施。尤其在交通方面,加强援外项目和口岸通道建设,引导周边国家改善境外道路通行条件,加快推进沿边高速公路建设,提升口岸通道连接线公路等级,改善通行条件。二是支持特色口岸试验区建设。争取国家支持肉类、冰鲜水产品、水果、粮食、中药材等产品进口“指定口岸”建设。今年,我就这个问题计划提交《关于增设勐康口岸为中药材进口指定口岸的提案》,建议将勐康口岸增设为中药材进口指定口岸,拓宽东南亚国家中药材输入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推动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建设。三是出台支持沿边城镇建设的专项政策。
来源|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云南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