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教育大会指出,“教育兴则西双版纳兴,教育强则西双版纳强”。2024年,西双版纳州在教育体育方面取得许多成效,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州教育体育局将继续主动想、扎实干、看成效: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领导下,全州教育系统主要是办好了三件事情。一是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二是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三是解决好“安全上学”的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一件事是项目为王,历史性解决了“3周岁入园,6周岁入学”的民生难题,并持续巩固好,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近十年来,西双版纳州人口增长16.8万人,增幅达14.8%,是全省除省会昆明以外增幅最大的州市,随迁子女就读人数占比高达28.1%。面对城市人口净流入规模大、“二孩”入学高峰等多重压力,坚持“项目为王”,采取“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盘活一批”的举措,策划、包装、争取了20所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新增学位9680个,历史性解决了“3岁入园、6岁入学”的民生难题,实现了适龄儿童“应入尽入,应招尽招”。2024年省、州10个教育惠民实事项目全面完工,再增加学位2542个。第二件事是外引内培,有效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办更多、更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引进云南民大附中、宣威六中、安宁中学等6个教育集团,与州内7所高中合作办学,巩固曲靖一中景洪学校办学成效,2024年全州文、理科600分以上的特优生人数同比增长了18.4%。通过合作办学,州一中一本率同比上升14.6%,曲靖一中景洪学校一本率突破60%,成效十分明显。可以说,家门口的好学校正在成为现实。引进昆明、曲靖、宣威等地名师、名校长53名。实施“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招募银龄教师25名。2024年累计培训教师达2万人次,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2名。评选“雨林名师”“雨林教育英才”29名,成立州级名师工作室33个。实施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和城乡共同体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率覆盖达50%。第三件事是严督实查,系统谋划推进“安全上学”问题。从严从实从细抓校园安全,让每一个家庭安心、放心。建立“1456”工作机制,推行“1530”安全教育模式,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欺凌暴力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纵深推进校园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方位筑牢校园安全防线。自主研发的“西双版纳州学校食堂智慧监管平台”,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国研智库中心的高度认可,实现了食品安全、资金安全、营养均衡、高效便捷四大功能。试点开展午餐午休服务,惠及3500多个家庭,有效解决了家长接送难、孩子的休息和学习时间被耽误的问题,真正做到了暖胃又暖心,让教育更有温度。
全州上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努力推动教育体育的高质量发展。2025年,州教体部门将聚焦“双创十抓”,以“党建创新、教学创优”双轮驱动,具体抓好十项工作,也就是西双版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十项举措: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健全“五育并举”培养体系;打造思政教育品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聚焦基础教育发展,扩大优质资源覆盖;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推动普职融合发展;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赋能地区经济发展;强化辐射中心建设,扩大对外交流深度;完善教研与数字育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突出高素质专业化,锻造过硬育人队伍;完善激励减负机制,激发教师工作激情;完善教育保障机制,优先满足教育需求。重点抓好三项特色工作:一是打造具有西双版纳辨识度的行走的思政课。不断创新教育新模式,共建一个思政教育联盟、开展一场思政教育大赛、培训一支思政教师队伍、打造一批思政育人品牌——“四个一”同向发力,打造3条“行走的思政课”精品线路,将红色文化、国防科普、自然科学、乡村振兴等融入思政课,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的思政课堂新模式。中小学每年精心打造10节具有学科德育特色的课堂和10节“十佳思政金课”;职业院校每年打造10个“实践育人课程思政案例”。思政课与研学、游学、体育深度融合,继续举办澜沧江国际游泳抢渡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亚太地区商学院热带雨林挑战赛、抖音足球嘉年华和铁人三项等国际精品赛事,聚人气、促消费、树品牌,持续构建好“雨林魂、民族韵、国际范”的热带雨林体育发展新格局。二是推动全州中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将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原西双版纳州财贸学校、西双版纳州卫生学校、西双版纳州农业学校西双版纳职教园区)、景洪职高、勐海职高、勐腊职高等四所学校进行整合。实行一体化办学,打造一所高质量、现代化的职教中心,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围绕“三大经济”“七大产业”,重点设置茶叶生产与加工、美容美体艺术、民族音乐与舞蹈等25个专业,招生规模达6000人。三是打造示范性国门学校建设。按照“先建机制,再上项目”的原则,组建工作专班,开展专题调研。遴选景洪市勐龙镇中心小学、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景洪市景哈哈尼族乡中心小学、勐海县第一中学、勐海县打洛镇中心小学、勐海县打洛镇中学、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勐腊县第一中学等8所规划条件较好、内涵发展基础扎实、对外辐射作用明显、有外籍学生就读、临近口岸通道的学校作为云南省首批示范性国门学校优先建设。通过专班审核评估,每个学校“一校一案”,将数字校园、校园文化和五育并举作为重点内容,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明确项目实施详细计划及时间表。强化跟踪问效,每月一调度、一通报。年底组织验收,2025年底对各学校建设成效进行评估验收。
全州教育系统将按照“主动想、扎实干、看成效”抓工作“三步曲”的方法把老百姓的心上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以责任担当之勇抓落实。深刻领会州委州政府大抓教育的坚定决心、良苦用心、毅力恒心和为民初心,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敢干、善干、快干、廉干,用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全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统筹兼顾之谋抓落实。加快推进西双版纳教育综合改革十项措施及强国规划的落地见效,力促高中教育创优,争取州一中、曲靖一中等学校跻身全省优秀前列;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特殊教育延伸拓展。整合资源建设中职中心,加速产教融合与辐射中心建设。以组织实施之能来抓落实。扎实开展“双创十抓”,强化党建创新、教学创优,落实十项措施,确保校园安全,关爱特殊儿童、留守儿童,严抓厚爱队伍。建立“三级六类”教师体系,重点抓好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教如命的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等五支队伍建设,加速西双版纳教育振兴的步伐。
记 者:刁卓达、刘斌、肖云高、寇苏睿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