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服务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投资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服务 > 投资服务 > 全文

它山之石原标为--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 打好“

作者:记者 张珂嘉    发布日期:2021/8/20 9:36:41    来源:普洱政务--普洱日报
分享到:

普洱日报讯(记者  张珂嘉)   普洱地处祖国西南,北回归线横穿其间,低纬度高海拔,山高谷深,特殊的地理和气候造就了丰富的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全市拥有2566种民族药用植物,4个“云药之乡”、10个“云南省首批定制药园”,丰富的中草药种植资源孕育了独具普洱特色的民族医药。长期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医药的研究与发展,凭借普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中草药种植资源、民族医药文化资源,在基础研究上不断“加码”,为全市民族医药的崛起注入全新力量。

成立于1970年的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是普洱市唯一的民族医药研究和药物资源应用与开发的科研机构,建所以来,研究所本着保护和传承普洱市各民族医药文化遗产、发掘和筛选及提高各民族传统医药,不断发掘、筛选普洱市民族医药,开发和引导全市生物药业的发展与创新,共承担国家、省、市(地)级科研项目100多项,研制出对常见病、疑难病和地方病有特殊疗效的民族医药制剂50多种。

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科研人员深入基层收集整理和挖掘民族医药资源。(资料图)

补足民族医药研究短板

加快步伐

普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健康普洱2030”规划纲要》,明确到2030年,要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发展繁荣,基本实现健康公平,建成“生态普洱、健康普洱、幸福普洱”的目标。在此大框架下,普洱民族传统医药研究和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建所之初,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的老一辈民族医药研究者们深入基层、深入民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民族、民间寻找到了不少对当地常见病、地方病、多发病有显著疗效的民族药物。

一直以来,研究所不忘初心、立足实际,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所不断探索、实践,使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水平和级别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不断出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新渠道、新途径,推动和促进全市民族医药研究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研究机构管理有新进步,基础研究项目有新进展,民族医药研发有新方向,科研工作有新突破的目标,为民族医药的研究和生物药资源的研发做出积极贡献。

2020年,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派出课题组,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对拉祜族医药进行再抢救、挖掘、整理和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澜沧县现有从事民族民间医药的医生160多名,其中80%是从事拉祜族医药的民间医生。多年来拉祜族医药在为边疆少数民族治病防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成为普洱市民族医药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普洱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市民族医药所所长付开聪介绍,课题组通过走访县、乡(镇)、村集市和药市,访诊所、访民间医生、访当地群众等多种方式,深入澜沧县开展拉祜族医药资料收集整理和挖掘。通过调研,对拉祜族医药的传承脉络、医药来源、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所产生的医学理论等方面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收集和挖掘到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拉祜族医药文化、民间医药处方及用药知识,为守好民族医药瑰宝,更进一步挖掘开发研究拉祜族医药,传承和发扬拉祜族医药文化及促进普洱市的民族医药发展夯实了基础。

2021年3月,普洱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对市民药所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全面开展普洱市各民族医药单验方的收集整理、全面组织开展研究、进行民族医药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推进和加强科技成果的持续转化、推进民族传统医药文献及单验方收集整理、民族医药研究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持续转化和民族传统医药知识宣传。

市民族医药研究所积极主动作为,围绕普洱民族特色,对民族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继续“加码”,不断发掘、筛选、验证和提升民族医药。通过不懈努力,该所共研制出对常见病、疑难病和地方病有特殊疗效的民族医药制剂50多种,其中:2种已获得国家批准文号、由思茅和宁洱县两个药厂生产; 22种获省院内制剂生产许可,10种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新产品研究项目并正式启动,部分制剂在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中医院调剂使用,如复方美登木、秦盾祛痛风胶囊等制剂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研发哈尼族健康食品38种,其中哈尼养生酒10种,哈尼风味饼点10种,哈尼养生茶饮18种,1种获国家保健食品批文,6种获食品生产销售许可。研究所还紧紧抓住发掘、整理、筛选验证和提高民族医药这个重点,力求在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研究、民族医药制剂研发、药物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把民族医药发扬光大

加速提升

普洱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有14个世居民族,拥有3665种中药民族药资源,是重要的中药民族药天然产区。下一步,普洱将如何让民族医药发扬光大?

“民族医药产业崛起,与专业专注和对民族医药的深入了解是分不开的。然而,想要更深入了解并发展普洱少数民族医药,决不能仅靠发现和挖掘,如何实现传承和创新,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付开聪说,经过多年的努力,普洱个别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仍需要“加速”提升,要借助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东风,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落实云南省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部署,全面系统地挖掘民族医药在医、养、旅中的作用,为普洱人民的健康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普洱市民族医药研究所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水平和级别不断提高,研究成果不断显现:发掘精选出的民族医药传统经方、验方达30000多个,编写出版了《云南思茅中草药选》《中国拉祜族医药》《傣族医药研究(档哈雅龙)》和《哈尼族医药》等36部民族医药书籍,在市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329篇(2篇为ISC文章),60多项科技成果获地厅级以上奖项; 发明专利获授权13项,注册商标2个,制定产品质量标准(企业标准)2个,地方标准(普洱市)1个,并认定2个铁皮石斛新品种。在国家财政资金的资助下,从2008年起,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佤族和哈尼族民族医药文献抢救发掘整理研究”,对普洱的佤族和哈尼族医药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了哈尼族医药理论,为哈尼族医药研究及哈尼族医药的应用开发打下基础。与此同时,科研工作也实现了新的突破。目前,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参与和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有:参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的“佤族和哈尼族医药人类学研究”项目;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佤族和哈尼族民族医药文献抢救性发掘整理研究”。9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普洱生物医药与民族药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特别是将石斛人工集约化栽培技术成果和思茅松伐桩种植传统中药材茯苓技术成功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赢”。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市民药所的成绩已成为历史,要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就要转变观念,全面打好基础,思考如何更好发挥好单位的专长,更好地为普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付开聪说,目前,研究所仍然存在研究基础薄弱、领军性人才少、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不够、引领地方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就更需要市民药所全体员工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把担当作为标杆,加强中药材单品种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的试验,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助推普洱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版图片除资料图外均由 本报记者 张珂嘉 摄)

上一篇: 伊朗的阿富汗难民问题同样是困扰伊朗的一个大问题
下一篇: 七月增加五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