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即将通车之际,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接受了老挝《人民报》《巴特寮报》和国家电台等中老媒体采访。他表示,中老铁路的长期运营应由双方企业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律运作,力争明年早些时候完成老泰铁路换装工程,研究启动中老泰连接线建设,以便南下同马新铁路网联通、北上同中欧班列对接,真正实现翻山越岭、通江达海。
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建设五年,老挝段正线桥隧比超62%姜再冬说,中老铁路即将正式通车,“一带一路”倡议同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对接取得重大成果。作为中老友谊的标志性项目,中老铁路寄托着老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中老双方团结合作的力量。项目建设历时五年,期间许多人物和事件都可圈可点,还有待双方全面回顾总结。姜再冬说,在双方高层战略指引下,两国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密切配合、特事特办,开通人员“快捷通道”和货物“绿色通道”,确保项目建设在疫情下顺利推进。中老铁路地质地形复杂,仅老挝段正线桥隧比就超过62%,其中5公里以上隧道10座,500米以上桥梁32座且两次跨过湄公河,广大建设者克服自然条件限制,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建成,确保工程质量优于同类铁路,不仅为早日通车也为长远运营打下坚实基础。把老挝“陆锁”短板转化为“枢纽”优势中老铁路既是中老合作重点项目,也是地区路网关键枢纽,对提升中老互利合作和地区互联互通都具有重要意义。姜再冬表示,中老铁路的长期运营应由双方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在两国政府指导和支持下,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律运作。双方可立足激发老挝发展潜能,以中老铁路为依托,统筹互联互通和产能与投资合作,促进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姜再冬表示,双方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运营工作。一是力争明年早些时候完成老泰铁路换装工程,并进而研究启动中老泰连接线建设,以便南下同马新铁路网联通、北上同中欧班列对接,真正实现翻山越岭、通江达海,把老挝的“陆锁”短板转化为“枢纽”优势。二是加快铁路沿线综合开发。最大限度地活跃疫情条件下的客流物流资金流,为老挝经济恢复和中老务实合作注入动力。三是加大服务民生力度。中老铁路建设期间,带动老挝当地就业超过11万人次,帮助沿线村民修建道路水渠接近2000公里。在后续运营和开发过程中,双方要继续为普通百姓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以实际行动体现中老命运共同体精神。中国将继续支持老挝炼油厂和电网建设姜再冬说,中老铁路建成通车是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成果,双方要致力于通过加强互利合作,不断丰富中老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携手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他表示,中方愿充分考虑老方发展水平和现状,在互利共赢基础上适当向老方倾斜,统筹好帮助老方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和提高中老务实合作水平。“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富,先修路。”姜再冬说,我们不仅同老方建设老挝第一条现代化铁路,还已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推动老挝实现“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在老挝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中方愿同老方合作建设和运营好第一家现代化炼油厂,改写老挝成品油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老挝是“东南亚蓄电池”,但因电网建设缺失导致电能浪费严重、债务负担沉重,中方愿同老方积极商谈合作建设主干电网,为把“蓄电池”变成“聚宝盆”打通“中梗阻”。老挝农业资源迄未得到有效安全开发,中方愿同老方全力推进肉牛输华合作,把老挝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致富优势。姜再冬表示,这些合作也带动中方技术、设备等生产要素出口,实现复合型“走出去”效益,既符合市场规律又体现中老友好。“总之,我们愿同老方不懈努力,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