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服务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投资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服务 > 投资服务 > 全文

重视挖掘摩尼文化的当代价值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    发布日期:2021/12/7 10:46:56    来源:中国社科院
分享到: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个世界遗产,其中包括22个遗产点,而泉州晋江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正是这些遗产点之一。泉州晋江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的申遗成功,成为摩尼文化研究的一个新起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的重要论断;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时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党和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国家间沟通合作、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背景看泉州晋江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申遗的成功,摩尼文化研究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就彰显出来了。

  摩尼教诞生于古波斯的萨珊王朝,是公元3世纪中期由波斯人摩尼 (Mani,216—277) 创立的一种宗教。摩尼教历史久远,传播范围横跨欧亚大陆,在我国历史上曾被称为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摩尼教在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基督教、佛教等思想,形成了自身以二宗(光明与黑暗)三际(初际、中际、后际)为核心教义的独特信仰。摩尼遗迹和文物在很多国家都有遗存,但经典甚少。西方学者早在两百年前就结合中国的摩尼文化史料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探究,并给出摩尼教在13世纪已经彻底消亡的论断。我国的摩尼文化研究始于清末民初之际,清末学者蒋斧在1909年发表《摩尼教流行中国考略》,民国时期学者陈垣在1923年发表《摩尼教入中国考》。其后,一直都有相关研究成果呈现。2008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专家学者赴福建进行学术考察,在霞浦县柏洋乡上万村周围发现了大量宋元明清以来的摩尼教文献与文物。这些摩尼文化经典、科仪文献的再现,填补了摩尼教东进我国后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空白,“堪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继吐鲁番、敦煌摩尼教文献发现以来,中国境内摩尼教文献的第二次大发现”。此后,学者们通过10多年的排查,又陆续在宁德市及其周边县区发现大量摩尼文化遗产,由此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即摩尼教在13世纪并未消亡。这次福建摩尼教遗址的大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同时也引发一些西方国家如德、美、日、法、英、加等国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他们多次表示愿与我国专业人士合作研究的强烈愿望。这次大发现为国内外的摩尼教文化研究提供了全新史料,搭建了新的研究平台。

  历史上,摩尼教是横跨欧亚大陆并远及北非的世界性宗教之一。古代丝绸之路是摩尼教传入我国内地的通道,其先经由波斯传入中亚,再经由新疆传入漠北高原,进而传播于内地直至南方沿海一带。摩尼文化自西向东、从北往南的文化传播路径,使沿线文明具有了一个共同话题。不仅如此,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摩尼文化遗存分布广泛,除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也有大量遗址,这使得摩尼文化遗产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我们应以这一共同语言团结更多国家参与到摩尼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摩尼教的传播和发展正是这一论断的真实例证。摩尼教产生于古代波斯(现伊朗)地区,既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见证和结晶,它不仅向世界贡献了深刻思想体系,也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尽管现今中亚、西亚国家基本上信仰本土化的伊斯兰教,但我们至今还能从许多国度和群落的生活习俗中找到点点滴滴的摩尼文化遗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我们认为摩尼文化遗产是我们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宝贵文化财富。通过了解摩尼文化的兴衰与传播过程,可以增强对亚洲文化多样性、流变性和丰富性的认知,激活世界各民族互包互融的历史文化记忆和多元共生的集体意识,促进民心相通。有了民心相通的基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将更加顺畅,商贸往来更加便利,文明互鉴活动进一步增多,人们向往和平友好的愿望也会进一步增强。

  通过对摩尼文化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世界上的不同族群尽管生活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在信仰方面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如都像摩尼教一样崇拜光明。这说明在人类整个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共同利益、共同诉求和共同愿景,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具有深厚的历史必然性。从摩尼文化研究中深刻认识宗教文化的广泛传播性,有利于加强各国之间宗教文化的交流互鉴,汇集起推动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摩尼文化研究中深刻认识宗教文化的共同性,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团结协作,助推建立平衡协调融合的世界新秩序。

  进一步做好中华文化遗产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工作,要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中华文化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过程中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作用,增强文化自信。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将摩尼文化遗产作为推进“亚洲文化遗产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上一篇: 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信息
下一篇: 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恒大集团此次未能履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