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思路,主动谋划、创新举措,聚焦关键、分类施策,依托资源和区位积极打造比较优势,主动融入全国产业链供应链,持续推进云南省新型工业化提水平、上台阶。
一、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工业领域补短板锻长板
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跃升。2022—2024年,统筹设立并安排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5.51亿元,聚焦投入传统产业、绿色能源产业、新兴产业以及东中部转移产业,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集群培育、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聚焦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突破。以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2021—2024年,安排重点研发(工业领域)专项资金21亿元,围绕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体系支撑,靶向支持一批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方面项目,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落地。落实国家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2024年统筹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15亿元,占资金总盘子超40%,支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改造项目140个,推动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2024年,我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4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工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效应持续发挥。
二、奖补资金激励,支持培育壮大创造业集群
2022—2024年,实施以园区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绿色低碳集群培育奖补,安排资金7.84亿元奖补竞赛胜出的省级集群,支持集群内龙头骨干企业新建全产业链关键项目以及提升集群公共服务能力。政策实施中,涌现出一批创新有效的经验做法: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统筹资金加力支持对核心竞争力有明显支撑作用的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提升集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配套协作与协同创新,成功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砚山绿色铝集群结合大力延链补链发展目标及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的实际,支持若干新建铝合金材料项目及与重点项目配套的供电、提水等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促进集群主导产品本地配套化率超过90%。在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下,2024年,省级19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5212.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7.7%。
三、财政金融协同,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体系
2021年起,省级财政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和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2021—2024年,安排资金20.67亿元,其中,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比重达竞争性分配部分的56%。实施优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2023—2024年获得的银行贷款,予以2%的一年期贴息资金补助,采取企业免申即享、州(市)直接拨付方式,安排贴息资金5.9亿元,获扶持企业超3000户/次,撬动银行贷款超800亿元。在各类政策资金协同支持下,培育了海底鹰深海科技、锦润数控等一批国内关键领域“补短板”、主导产品“填空白”的优质中小企业,全省形成以3019户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座、1543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85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塔尖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下一步,云南省财政厅将继续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完善支持工业和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在破解结构性问题、提升科技创新含量、主动融入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积极担当作为,为新型工业化建设加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