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简称“上交会”)近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在复旦大学展区,澎湃新闻记者见到了由复旦大学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究院团队研发的国内首款无线脑机接口芯片。
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叶大蔚博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较为常见的脑机接口芯片产品均为有线产品,该团队研究成果填补了无线产品的技术空白,可以记录实验动物在自由活动状态下的脑活动信号,预计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商用。
“国内基本上没有无线产品,国外类似产品的售价则大约在三、四十万元左右。” 叶大蔚表示,“无线的优势在于,在科学实验中,芯片接入老鼠、猴子等动物实验对象时,他们会乱动,有时候会把线缠起来,影响实验效果,通过无线方式发射数据的话,就可以解决类似问题,扩大应用场景。”
当前,脑机接口芯片是集成电路领域的国际研究热点,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Neuralink公司推动了相关芯片的商业化进程。日前,Neuralink公司发布的视频显示,通过脑机接口,一只9岁的猴子可以用其“意念”玩电子游戏。
叶大蔚对记者表示,从2016年开始,该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合作研究无线脑机接口芯片,“三年磨一剑”,于2019年做出第一版原型,今年9月份将进行第四版更新。
据记者了解,该款无线脑机接口芯片以不足3克的重量(含1克纽扣电池重量)、不到3毫瓦的功耗,实现了4米范围内64通道全带宽神经信号的24小时不间断记录。
“我们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于重量轻,目前国外同款无线产品重量要27克,一般小老鼠是承受不了这个重量的,所以他们做实验就要找大老鼠,我们的产品是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唯一一款小老鼠也能承受的产品。” 叶大蔚介绍,“而且我们产品的功耗很低,一块纽扣电池的续航时间是半天到一天,做实验总是不希望总换电池的。”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国际电路与系统年会上,复旦大学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究院发表的无线脑机接口芯片设计论文荣获“最佳学生论文奖”。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吕良剑,通讯作者是叶大蔚。
叶大蔚表示,与国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该套芯片模组各项关键指标均取得领先(如续航,信号提纯度,支持无线数据收发及无线能量采集等),同时预计生产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左右,为不远的将来对国外相似设备有效的国产化替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