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旅游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中老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老旅游 > 中老旅游 > 全文

芯片上“长”器官,开拓生命医学研究新空间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5/1/10 19:43:20    来源: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报 1-9 赵宇彤
分享到:

巴掌大小的芯片上能“长”出人体器官,你相信吗?

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器官芯片是一种可以在体外模拟人体器官结构功能的前沿交叉技术,可以形成一种崭新的仿生微生理系统,为生物医药领域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近日,以“器官芯片与微生理系统”为主题的第770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围绕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开展了深入研讨。

芯片上的器官

当前,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医学和工程学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正孕育着新的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研究新范式。

由于人体系统非常复杂,器官具有多层次性、功能多样性和状态可变性,传统二维细胞和动物模型难以完全模拟体内环境,预测人类对药物的真实反应。

“器官芯片技术融合了工程学与生物学策略,可以在体外仿生构建微生理系统,模拟体内微环境、器官间交互作用以及人体对环境因素或药物作用的响应,为理解人体生物学、揭示复杂疾病机理和研发药物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独特的研究工具。”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建华表示。

然而,要想在芯片上模拟器官功能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目前人体器官的复杂功能重塑与精准模拟是难点,也是制约器官芯片技术构建更复杂、更可控的微生理系统的主要瓶颈之一。针对人体环境的内在复杂性,器官功能重塑基础理论、精准模拟、模型算法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尚待破解。”秦建华说,借助汇聚生物学、材料学、医学工程和信息学等多个交叉学科,有望构建高仿真性的人体微生理系统,为神经系统等复杂疾病研究和多场景应用奠定科学基础,为未来技术升级和标准建立提供基础支撑。

开拓新空间

器官芯片与微生理系统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相关专家讨论了干细胞、类器官、生物3D打印、人工智能、替代毒理学等多个主题。

类器官是一种新型体外3D器官模型,是由干细胞或器官特异性前体细胞在体外形成的多细胞三维组织,为器官芯片提供具有丰富多细胞组分的“种子细胞”。

“作为在体外模拟组织或器官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可再生模型,类器官是当今生命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清华大学教授陈晔光表示,其团队搭建了多种类器官模型,可以利用器官芯片将其连接起来,为系统性地研究药物代谢与药效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多学科协同将有利于加强类器官模型的成熟度、适用性、高效性及复杂性,促进更具仿生性、功能价值、系统整合作用的新技术发展。”陈晔光说,这为类器官工程化应用、器官体外功能重现和体内器官功能修复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季维智看来,器官芯片与微生理系统是灵长类研究的新工具。

“近年来类器官研究发展较快,其中类胚胎的报道较多。”季维智说,“然而,器官发生、发育的机制并不清楚,也无法构建类似体内的微循环系统,难以产生具有功能的类器官。器官芯片结合干细胞、类器官和实验动物等形成闭环的器官芯片与微生理系统研究,可为胚胎发育研究提供新范式。”

道阻且长

尽管全球器官芯片及微生理系统的研究和产业化快速发展,但将“实验室有效”推进到“临床有效”,解决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和失败率高等问题仍面临很多挑战。

在深圳理工大学研究员张先恩看来,目前器官芯片技术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应更多聚焦于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究竟要做到“形态模拟”,还是要做到“功能模拟”,需要厘清思路。此外,在技术方面,要实现工程化集成还需要加大对生物传感技术的关注和整合研究。

“未来应加强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发挥核心技术优势,以场景应用为驱动,推进器官芯片和微生理系统在重大疾病建模、机理研究和药物评价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应对人类生命健康所面临的临床挑战。”秦建华表示。

此外,不少专家认为,现阶段仍需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夯实器官芯片与微生理系统的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系统设计与整合。在技术产业化、标准化、伦理和科学监管等方面,也需要多部门的协调支持和政策引导,共同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和转化应用,助力我国生命医学领域的创新研究实现重大突破。

编辑:李华山

上一篇: 万象最受欢迎的景点包括塔銮、玉佛寺和西萨格寺。仅2024年,这3个旅游景点就有322,760名游客参
下一篇: 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I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