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即人工智能,以下是关于它的说明概述:
定义
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人类智能的部分功能,如学习、推理、解决问题等。
发展历程
AI的发展历经波折,1950年图灵发表《计算机器与智能》奠定理论基础,随后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正式确立为一门学科。20世纪80年代专家系统兴起,AI进入应用阶段。之后因计算能力等限制陷入低谷,随着大数据和计算能力提升,深度学习算法突破,2012年以来AI迎来快速发展期,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出现,进一步推动AI技术和应用变革。
核心技术
- 机器学习:让计算机通过数据学习规律,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
-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分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提取数据特征,如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图像识别,循环神经网络处理序列数据。
- 自然语言处理:使计算机理解和处理人类语言,包括文本生成、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等。
- 计算机视觉:让计算机能“看”懂图像和视频,进行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任务。
应用领域
- 医疗领域:辅助诊断医学影像、疾病预测、药物研发等。
- 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管理、自动驾驶。
- 金融领域:风险评估、智能投顾、欺诈检测。
- 教育领域: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
面临挑战
- 伦理问题:如自动驾驶中面临决策困境,AI算法可能存在偏见导致不公平结果。
- 安全问题:AI系统可能被攻击和利用,造成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
- 法律问题:AI创作的版权归属、AI造成损害的责任界定等法律问题有待解决。
发展趋势
- 多模态融合:将文本、图像、语音等多模态信息结合,使AI理解和交互更接近人类。
- 与其他技术结合:与物联网、5G等技术融合,拓展应用场景。
- 可解释性增强:研究使AI决策过程和结果更易被人类理解的方法。
具身智能以下是关于它的说明概述:
定义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是指一种基于物理身体进行感知和行动的智能系统,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获取信息、理解问题、做出决策并实现行动,从而产生智能行为和适应性。
发展历程
- 1950年,具身智能在图灵的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首次被提出。
- 1986年,布鲁克斯从控制论角度出发,强调智能是具身化和情境化的。
- 2023年,世界被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具身智能成为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2024年3月17日,OpenAI与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合作推出了Figure 01机器人。同年8月,出现全国首个“温江造”基于物流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
- 2025年,具身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算法路径
- 分层决策模型:以OpenAI与Figure合作的Figure01为代表,通常分为三层,策略控制系统整合任务等信息,环境交互的控制系统实现环境感知和动作规划,行为控制系统输出机器人控制的力矩实现最终动作。
- 端到端模型:以Google RT-2为代表,先在大规模互联网数据上预训练VLMs,然后在机器人任务上微调,利用一个神经网络完成从输入到感知、推理、决策和行为指令输出的全过程。
应用领域
- 家庭服务领域:可以作为陪伴机器人,陪伴老人孩子、提供情绪价值;还能承担家务劳动,如打扫卫生、端茶倒水等。
- 工业制造领域:能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环境中,完成物料搬运、零件装配、质量检测等多种任务,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效率。
- 医疗健康领域:可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康复训练指导,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等,提高医疗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性。
- 教育领域:能作为智能教育助手,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和实践操作指导。
- 物流仓储领域:实现货物的搬运、分拣、码放等工作,提高物流运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发展趋势
- 多模态融合: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能力的深度融合,使具身智能体对环境的感知更加全面和准确。
- 与大模型深度结合:借助大模型强大的语言理解、知识推理等能力,提升具身智能的决策和规划水平,使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 应用场景拓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具身智能将不断拓展到更多的领域和场景,如智能安防、抢险救灾、海洋作业等。
具身智能与AI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概念范畴
- AI:是一门综合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核心是机器学习算法,强调在虚拟环境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学习,以实现智能的决策和预测。
- 具身智能:属于AI的一个分支领域或特定发展方向,是AI与物理实体的深度融合,通过为智能体赋予物理身体和感知行动能力,使其能在真实物理环境中与外界交互。
感知与交互方式
- AI:主要依靠大量的数据输入来学习和认知世界,通过对文本、图像等数据的分析处理来理解信息,与外界的交互通常局限于虚拟层面,如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与用户交流。
- 具身智能:借助物理身体上的各种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传感器来直接感知环境,能够像人类一样与环境进行直接的物理交互,在环境中通过行动来获取信息、积累经验。
学习和决策模式
- AI:基于数据和算法进行学习,通过在大规模数据上进行训练,建立数据之间的关联和模式,从而进行推理和决策。决策过程更多是在虚拟的算法和模型中进行,对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弱,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特定的训练来应对不同情况。
- 具身智能:除了数据学习外,还通过在实际环境中的试错和体验来学习,在与环境的动态交互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行为策略,其学习和决策更加灵活、实时,能够根据具体的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应用场景
- AI: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推荐等领域,主要为人们提供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服务,如智能客服、智能投顾、图像识别软件等。
- 具身智能:更多应用于需要物理行动和环境交互的场景,如工业制造中的机器人操作、家庭服务中的机器人陪伴和家务劳动、医疗领域的康复辅助机器人、物流仓储中的货物搬运和分拣等。
硬件依赖程度
- AI:运行主要依赖于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来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但对特定的物理硬件设备的依赖相对较小,软件和算法是其核心竞争力。
- 具身智能:高度依赖于硬件设备,包括机器人的身体结构、传感器、执行器等,硬件的性能和功能直接影响具身智能体的感知和行动能力,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发展对于具身智能的实现至关重要。
段成生AI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