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旅游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388800061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中老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老旅游 > 中老旅游 > 全文

中国大棚种植技术让老挝金花村焕发新生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5/7/7 14:15:34    来源:人民网东南亚、新华社
分享到:

清晨的老挝首都万象城郊,金花村的蔬菜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在采摘新鲜蔬菜准备运往农贸市场。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种植基地。而这一切的变化,始于8年前中老农业减贫合作播下的希望种子。

这是5月29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城郊的金花村拍摄的蔬菜大棚。新华社记者 马淮钊 摄

2017年,中国-老挝减贫合作社区示范项目落地金花村。中国农业专家在当地示范推广大棚种植技术,建起避雨、避晒、避虫的蔬菜大棚,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金花村发展蔬菜产业,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耕作方式悄然改变。


5月29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城郊,金花村村民维康在大棚里拔除杂草。新华社记者 马淮钊 摄

“过去,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劳作赚不到钱,常常还要借钱维持生活,是中国大棚种植技术改善了他们的生活。”金花村副村长开玛回忆说。“2017年,中国和我们开展合作,建了5个试点大棚,分配给村里贫困户种植。看到效益后,越来越多村民争相参加合作。第二年,我们又新建了8个大棚,2020年再新建10个大棚。”

大棚数量多起来,村里的贫困户逐渐脱贫。“如今有三户脱贫家庭还成了村里的优秀示范户。”开玛说,最令人欣慰的是村民们有了稳定收入来源,“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日子更有奔头了”。

“之前我们家靠种地只能勉强糊口,参加大棚种植后生活逐渐好起来了。”脱贫户维康告诉记者。曾经住茅草屋的她,如今靠种菜收入盖起了新房,还购置了农机和牲畜,“孩子上学、家里开销再也不愁了”。


5月29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城郊,金花村村民在大棚里摘菜。新华社记者 马淮钊 摄

经过前期发展,金花村依托23个蔬菜大棚不断壮大蔬菜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4年,广西援老挝技术合作减贫示范项目开始在金花村实施,为金花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25年1月,三个新的智能控湿控温控光智慧农业大棚正式移交金花村,金花村大棚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得以迈上新台阶。除新建智慧大棚外,硬化通往蔬菜种植区道路、建设村内蔬菜收购点、开展蔬菜产品GAP认证、签订蔬菜收购协议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这是5月29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城郊的金花村拍摄的蔬菜大棚。新华社记者 马淮钊 摄

“我们来老挝是为了帮助金花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中方专家冯敏说,将在蔬菜收购点建冷库,解决蔬菜采摘后的保鲜问题;开展蔬菜产品GAP认证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蔬菜品质的信任,提高金花村蔬菜产品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与附近商超、农贸市场等签订收购协议,以确保村民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这是5月29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城郊的金花村拍摄的村民维康的新房。新华社记者 马淮钊 摄

冯敏还说,这些工作预计2026年完成,将为金花村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把更多更好的金花村产品送上当地消费者餐桌。“我们有信心把金花村蔬菜特色产业做好,真正让当地农户受益。”

“正因为老中两国间的传统友好关系,才有了金花村发展项目,感谢中国的帮助。”老挝农林部农村发展司副司长阿诺萨说。

来源|人民网东南亚、新华社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

上一篇: 【光明日报】1.8亿年前太阳系混沌行为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被揭示
下一篇: 琅勃拉邦-光西瀑布路段损坏点周边开出通车便道。暂时解决通车问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