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与泰国近期共同面临脊髓灰质炎病毒输入与传播的公共卫生风险,两国正积极采取联合防控措施,加强区域协作以应对疫情。
老挝时隔八年再现脊髓灰质炎病例,病毒疑在偏远地区隐匿传播

老挝万象时报消息 老挝沙湾拿吉省近日报告一例cVDPV1型脊髓灰质炎病例,这是该国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确诊病例。患者来自疫苗接种率长期偏低的偏远地区,病毒基因测序显示病毒可能已隐匿传播一段时间。
老挝政府已宣布该疫情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并派出由卫生部、WHO和UNICEF组成的快速响应团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追踪及社区样本采集。该国计划在沙湾拿吉及周边省份开展针对15岁以下儿童的大规模接种活动,并动员基层组织参与社区动员。
泰国加强防控措施 应对老挝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风险
该病例曾短暂入境泰国穆达汉府就医。泰国疾控部门随后启动应急机制,加强边境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环境污水检测及高风险人群疫苗接种。泰国公共卫生部评估认为,穆达汉府及边境区域因疫苗接种覆盖率不足,存在中至高风险。目前泰方已对密切接触者及环境进行采样追踪,并在边境省份为5岁以下本国儿童及15岁以下外籍儿童补种口服疫苗。
泰国流行病学专家指出,cVDPV1病毒与口服减毒活疫苗相关,并非新型病毒。
泰国已超过20年无本土脊髓灰质炎病例,且正逐步改用注射型疫苗以降低环境传播风险。老挝于2000年曾宣布消灭脊髓灰质炎,本次疫情再次凸显边境地区疫苗接种覆盖不足带来的跨境传播风险。
两国均强调,将加强跨境联防联控和信息共享,推动边境地区“地毯式”补种,共同阻断病毒传播。公众应确保儿童完成全程免疫、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cVDPV1型脊髓灰质炎是什么?
cVDPV1是一种由口服脊灰疫苗中的病毒变异衍生而来的致病病毒。它在疫苗接种率低的社区传播后,可能恢复导致瘫痪的能力。它的传播方式与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同,主要通过 “粪-口”途径 传播。其危害与野生脊灰病毒相同,主要威胁未充分接种的儿童,可造成终身残疾。提高接种覆盖率是阻断其传播的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