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乔雪峰
“没想到,以前铁路边垃圾遍地、荒草丛生的隔离带,经过这么一改造,变成了一个15万平方米的铁路公园,不仅让人心情舒畅,还解决了铁路沿线违法堆放物品的问题。”在沪昆铁路浙江杭州线滨江段旁空分大厦上班的何先生,曾因附近环境“脏乱差”苦恼不已,如今“垃圾场”变成了“森林绿带”,给了他耳目一新的感觉。
杭甬客专沿线新塘街道高铁公园。(国家铁路局供图)
“平交道口改为上跨立交桥,大家出行不用再横穿铁路,出行安全更有保障了,铁路办了件大实事。”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洛埠镇洛埠村五队队长韦健龙说。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国家铁路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切实增强百姓出行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机制保障夯实基础 多方发力综合施策
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铁路安全与国家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随着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铁运营里程快速增加,铁路沿线安全环境对列车安全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
9月9日,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浙江杭州召开现场工作会议,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与河北省、辽宁省、贵州省、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份对今年以来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成效进行经验交流。
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现场工作会议。(国家铁路局供图)
记者从国家铁路局获悉,今年以来,国家铁路局与相关部门、沿线地方各级政府协商共治、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联动、各部门通力协作、政府和企业共为的合力,推动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月26日,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获国务院批准建立,联席会议由交通运输部牵头,中央政法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国家铁路局,承担日常工作。2月23日,召开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治理推进电视电话会议。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由国务院正式印发,明确了全国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点,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为确保铁路运行安全提供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
相关部委深入地方调研指导,开展隐患集中排查整治,对《意见》工作方案进行细化。2020年年底,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和国铁集团联合开展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三年行动,积极推进公跨铁桥梁移交、道口“平改立”等工作。自然资源部在铁路沿线两侧1公里范围内开展无证开采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应急管理部持续开展非法违法“小化工”专项整治,对铁路沿线非法违法从事经营活动的小作坊、黑窝点进行严厉打击。
顶层设计叠加“执行力”,细节着手夯实基础。各省份迅速响应,建立协调机制和工作专班,落实好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凝聚合力,共同解决好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中的大事、难事。
在浙江,先后建立了110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接处警联动共享机制、12395水上遇险求救电话涉铁路桥梁报警转接铁路部门机制,并在遮阳网触碰接触网、船舶碰撞铁路桥梁等应急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浙江省还建立了境内公路铁路桥梁协同检查维护联络机制。
隐患清单逐项销号 安全治理初显成效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铁路共整治安全环境隐患问题45071件,时速120公里以上铁路线路已完成封闭1257km,铁路公跨铁桥梁移交完成5350座,铁路道口“平改立”纳入改造计划553处,已完成107处。一个个数据说明,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实实在在见了成效。
点多、线长、面广,如何破解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难题?国家铁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铁路安全生产实际,针对沿线环境、公水铁并行交汇地段、路外伤害等重点,多部门联合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
坚持全面排查整治。对铁路沿线进行多轮地毯式排查,形成了工作清单,做到底数清、任务明、问题准,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各方整改责任和整改要求。
坚持精准施策。认真分析预判铁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按照分类指导、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原则,落实“一点一策、一处一方案”,重难点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分类施策,明确了铁路线路封闭防护管理、上跨桥移交、铁路道口“平改立”、跨航道铁路桥梁防护工作重点、整治措施和量化要求。
坚持闭环管理。严格执行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隐患销号管理制度,重大隐患由铁路相关单位与市工作专班确认销号,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隐患排查、整治、销号全过程实施记名记实管理,铁路相关单位与地方政府开展现场联合检查,对一般问题督促立查立改,对严重问题发放整改通知书,严格责任追溯考核,加强后期管控,防止问题反弹。
地方立法明晰责任 建立健全治理长效机制
构建“最实”机制,才能确保常态长效。国家铁路局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切实把安全作为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会同沿线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共同推进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新局面发展。
多个省区市相继出台规范铁路安全管理的地方性法规,部分已经正式实施。目前,全国23个省级政府出台了铁路安全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8个省建立了厅际联席会议制度或协调议事机构,30个省份建立了路地“双段长”制。“双段长”制协调整合多方力量,确保每一段铁路线均设有“铁路段长”和“地方段长”,联合负责铁路线内外安全,有力促进铁路沿线安全环境监管和综合整治,确保旅客安全出行及沿线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把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标尺,各地各部门敢于出实招、出硬招。
浙江省委常委会提出“一归口三纳入”的工作要求,把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隐患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归口交通运输部门,纳入交通管理体系、纳入平安浙江建设体系、纳入春运工作内容。西藏自治区成立护路联防常设机构,铁路沿线市、县(区)相应成立本级铁路护路联防常设机构和办公室,加强铁路护路工作的组织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会同南宁局集团公司计划投入资金22.74亿元,对境内157处道口开展三年“平改立”工程改造,大力消除铁路路外安全隐患。
针对铁路沿线各类安全环境违法行为,铁路监管部门运用多种监管方式,对一般问题督促立查立改,对严重问题实施预警、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约谈、行政处罚等监管措施。今年以来,实施预警、通报、约谈累计72次258家单位,有力地促进了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创新思路示范引领 加大监管确保实效
改造人行通道,方便群众出行;优化平交道口建设,保障出行安全;加强桥下空间综合利用,让空地变绿地……在治理过程中,国家铁路局坚持创新举措破解难题,推进安全治理更加高效。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加大科技支撑。
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积极建设铁路沿线标准示范段,综合规划铁路用地空间,将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治理样本,并组织各地市参观推广。
成都铁路监督管理局组织辖区四川、贵州、云南、重庆三省一市和成都、昆明两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召开治理工作区域交流会,分享闭环管理、路地双牵头、做实“双段长”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并通过交叉督导检查,推动治理工作高标推进。
值得一提的还有,河南信阳建设境内高铁视频监控全覆盖网络,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着力提升精准预警、指挥、防范和处置水平,将沿线视频打造成辖区高铁安全线、千里眼和顺风耳,为境内高铁安全畅通提供科技支撑;山东将铁路护路视频监控纳入省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建设平台建设,与地方“雪亮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同步实施、管理、应用,推动铁路沿线重点部位监控全覆盖、全联网。
铁路安全既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平安,也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构筑好铁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国家铁路局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贴近群众,在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开展“6·16”铁路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活动,通过铁路安全知识宣传、竞赛问答、相关法律法规解读等形式,与旅客进行交流互动,增强公众爱路护路和法律意识。
联席会议办公室现场工作会指出,各部门各单位要推动治理《意见》全面落实。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适时开展联合督导检查,对铁路沿线重点任务推进缓慢、长效机制建设滞后的地区,开展重点督促指导;铁路企业做好隐患排查整治销号的动态管理和闭环管理,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整治彻底。铁路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每季度组织开展治理工作督导检查。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国家铁路局将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提升了,人民群众与铁路更加心相系情相依,铁路为群众办实事让“流动中国”充满民生温度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