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4月1日电(张伟明)1997年4月,应铁路改革发展而重组的昆明铁路局(下称“昆明局”)成立了,至此云南铁路翻开了改革发展新的篇章。2017年,铁路全面推进铁路局公司制改革,昆明铁路局正式更名为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4月,云南铁路奋进新征程,从春天再出发。
从“名不见经传”到货畅其流
1997年12月,南宁至昆明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云南有了便捷的出海通道。彼时的昆明王家营西站,仍是南昆铁路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站。
如今的王家营西站昼夜忙碌,年运输量突破250万吨,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发展迅猛。“班列实行定时定点开行,为货物运输企业提供‘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王家营西铁路物流中心主任何恒军介绍,班列采用集装箱运输,实现公铁、海铁联运无缝衔接,货物全程零损耗。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境内,两列不同时速的“复兴号”列车。(陈畅 摄)
“足不出户,一部手机、网上发货,一次办结。”货主李开发感受到铁路深刻的变化。
以网上注册、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电子领货、网上理赔功能突破为载体,昆明局在全国率先推进95306系统改版升级试点和货运业务集中办理改革创新。2021年,昆明局完成货发6408万吨,是1997年的2.2倍。
昆明局全力推进“绿色”物流建设,加大“公转铁”“散改集”运输,提升了铁路沿线的“蓝天指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铁路加快了云南与国内各省市,以及周边国家的物流速度,货物发送量达5.94亿吨以上,其中出省物资外运2.93亿吨,运价优惠让利达到71.23亿元,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云南铁路建设捷报频传
2016年底,沪昆高铁、南昆客专开通运营,接入全国高铁网,云南高铁梦想变成现实,在昆明乘动车,可直达20个省区市中心城市。
“从25年前的点和线,到如今铁路成网,高铁飞驰。”从事铁路发展规划13年的昆明局计划统计部计划科科长沈一奇感慨万千,云南铁路步入新时代。
建局之初,铁路营业里程仅为1925公里,主要集中在滇中、滇东和滇南;滇西、滇西北、滇西南无一寸铁路。
一列列动车在昆明动车所蓄势待发。(陈畅 摄)
近年来,昆明局按照每年开通、开工、储备一个以上项目的时序,云南全力加强“八出省五出境”大能力铁路网建设,硕果累累,捷报频传。
2018年,昆(明)楚(雄)大(理)铁路开通运营;2019年,昆明至蒙自、昆明至丽江开行动车;2020年大临铁路通车……
云南昆明、曲靖、大理、红河等12个州市先后迈入高铁(动车)时代,其中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从“无火车”一步跨入高铁动车时代。2019年,昆明局发送旅客6500万人次,是1997年的5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35亿人次,平均年增长6.44%,2019年发送旅客突破6500多万人次。
从末梢到前沿
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云南铁路从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
中老铁路万象南站,金瑞猛指挥着一列列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装货卸货,忙得不亦乐乎。
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张伟明 摄)
金瑞猛是中老铁路万象南站的一名货运员,他的妻子2021年4月,以中国铁路货运专家的身份前往老挝参与中老铁路运营筹备,2021年12月妻子回国后,金瑞猛又前往老挝开展货运组织工作。
中老铁路促进中老两国互利共赢。开通三个多月,中老铁路运输货物180多万吨,发送旅客220多万人次。
云南铁路飞速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铁路国际通道逐步形成,“八出省五出境”骨架网络基本成型,昆明局运营和维管里程从1997年建局之初的1900多公里增长至5000多公里。
云南铁路不断向好
“人民铁路为人民”是云南铁路始终不变的情怀。“数字化、智能化广泛运用于铁路站车服务,通宵排队购票的‘长龙’消失了。”昆明站服务明星袁佳说,手机购票,电子客票、刷脸验证推陈出新,检票速度快到以秒计算,旅客体验更好了。
“我们牢牢坚守确保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与每一颗松动的螺栓较劲。”昆明局安全监察室安全监察赵建广说,用“辛苦指数”换取“安全天数”。
云南铁路乘务员为旅客提供盒饭。(徐章位 摄)
2021年底昆明局安全生产跨越5000天大关,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科技装备升级换代。1997年昆明局客车配属仅780辆左右,目前已增至1440多辆,随着铁路装备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一批先进技术装备投入使用,和谐号、复兴号动车组在云岭大地上驰骋,高铁动车组保有量实现零的突破并增至目前的146组,客车速度从建局之初的最高120公里提高到目前的350公里。电力机车从1997年的68台,增加2021年底的389台,牵引吨位更大,运行速度更高,更加低碳环保。
“十四五”期间,大理经丽江至攀枝花铁路、蒙自至靖西铁路、普洱至临沧铁路、临沧至清水河铁路、滇藏铁路香格里拉至波密段等一批项目将先后投入建设,总投资和旅客发送量、货物发送量将大幅提升。(完)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