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1年昆明将确保提供14万个有效就业岗位
2月8日,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2021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回顾“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谋划“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部署2021年工作。
“十三五”时期全省人社工作成效显著
会议回顾了“十三五”时期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效。五年来,全市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15.53万人,主城区共向3个摘帽县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信息31.5万条,累计吸纳农村劳动力3.2万人;累计建成124个扶贫车间共吸纳农村劳动力1.27万人;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万人。全市符合参保条件的27355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就业补助资金18.88亿元,通过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累计提供有效岗位85.0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75.6万人,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城镇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22%以内,“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大力实施“双创”战略,建成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平台82个,建成“农业创业示范村”140个。
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205.81万人、152.09万人、125.24万人、219.55万人。五年来共培养和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2434名。全市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分别达到35.5万人、28.26万人,较2015年分别增加了15.5万人、5.88万人。出台了《昆明市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若干规定》,修订了《昆明市工资支付条例》,5年来共为8.6万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10.1亿元,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5360件,调裁金额9.61亿元,劳动合同签订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自2016年5月1日起先后从20%下调至16%,五年来共为缴费单位减轻养老保险缴费负担68.14亿元,累计向2.55万户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2.65亿元。2020年,昆明市人社局积极应对疫情对就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先后出台了《昆明市2020年稳定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昆明市2020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打出了一套“稳就业”“保就业”组合拳,全市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8.43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4.68万人,就业形势实现了回稳向好。
2021年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万个
2021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将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市级新型创业创新孵化服务园区5个。扩大“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参赛范围规模。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
确保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万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万人,转移就业10万人,创业贷款扶持4350人,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确保全年完成培训20万人次以上。全面落实失业保险惠企惠民政策,有力保障就业局势稳定。
全市人社系统将盯住市场主体和重点行业领域实施精准扩面,积极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继续执行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大力推广应用社会保障卡发放社保待遇工作。积极推动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快推进关系转移、待遇申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等业务一网通办。健全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定期比对机制,强化数据共享比对和动态管理。加强劳动能力鉴定制度建设,以“制度设计科学规范、鉴定程序阳光透明、鉴定服务便捷高效”为目标,提升劳动能力鉴定规范化水平。
昆明将继续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继续落实好“春城计划”系列人才政策,抓好青年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春城首席技师选拔评审工作,确保全市引进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300名,新增博士后工作扶持站3家,新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000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名。抓好《鼓励省外高校毕业生到昆明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试行)》政策落实,完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建设。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开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今年,相关部门将加强劳动关系法律实施与宣传,做好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分类指导和监督,扩大电子劳动合同试点覆盖面,确保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3%以上。加强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监督检查,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低收入职工的工资增长。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继续开展劳动用工、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行动。加大源头治理,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强化调解仲裁案件权威性,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61%以上。(记者 龙彦 杨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