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老挝国内车辆投保率不足10%的现状,老挝财政部近日正式启动机动车强制保险中央统筹系统。这一重大改革旨在加强道路安全保障,推动保险业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风险分担机制。
投保现状堪忧
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老挝全国注册机动车总量已达284万辆,但投保车辆仅约30万辆,投保率低至10.53%。这意味着近九成车辆处于"裸奔"状态,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和受害者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风险。
制度设计:双轨运行+专项基金
根据老挝2019年颁布的《保险法》,新规将实行"自愿+强制"双轨制:
-
自愿保险:车主可自主选择保障范围和类型
-
强制保险:所有在老运营车辆必须购买第三方责任险
老挝国家企业改革与保险司司长派通·提昂拉迈表示:"这项制度不仅能保护道路使用者,还将为保险业带来新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创新性地设立了"道路交通事故受害者保护基金",通过提取保费总额的1%作为资金来源。该基金将在肇事方未投保或无力赔偿时,为受害者提供救济。
分阶段推进实施
据了解,老挝财政部已于去年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并于今年3月成立专项监督委员会。派通司长呼吁:"需要保险公司、监管部门等各方通力合作,确保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落地。"
此项改革将显著提升老挝道路交通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也将促进保险市场的规范化发展。随着制度的全面推行,预计未来几年老挝机动车投保率将实现大幅提升。
与中国交强险的异同
老挝此次推行的机动车强制保险制度,确实在性质上类似于中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但存在一些关键差异值得注意:
1、制度核心相似点
2、特色化设计差异
-
基金运作:老挝按保费1%提取基金,中国是按交强险保费一定比例提取
-
实施阶段:中国交强险已实施17年(2006年起),老挝处于初创阶段
-
保障范围:中国交强险实行全国统一责任限额,老挝暂未披露具体赔付标准
-
市场基础:中国车险渗透率超95%,老挝当前仅10%投保率
3、政策定位
老挝财政部明确将其定位为"社会风险管理工具",更强调通过该制度:
-
培育国民保险意识
-
构建基础保障网络
-
带动保险产业发展
这种"交强险+"模式既借鉴了国际经验,又结合了老挝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随着制度完善,未来可能逐步向中国交强险的成熟运作模式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