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7日举行的独角兽企业云南(高新)行暨楚雄中老生物医药合作专场活动上,《楚雄高新区国际化合作与出海计划》的发布引来众多参会人员的关注与讨论。
该计划致力于将楚雄高新区打造成为中老合作深化新样板、园区开放发展新标杆、彝药企业出海新前沿。主要目标是通过建成楚雄—东盟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育枢纽,培养“懂医药、通语言、熟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通过打造楚雄面向东南亚的医药产品传播推广中心,新增海外注册产品带动关联企业提升产值。通过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平台,联合研发产品、申报国际专利,塑造“彝药出海”国家地标,提升楚雄在澜湄合作机制中的节点地位。
此次中老合作选择楚雄绝非偶然。楚雄中(彝)医药资源富集、种类繁多,中(彝)医药种植和应用历史久远,拥有以《齐苏书》为代表的传统中(彝)医药理论体系,为打造产业集群构筑了坚实的根基。近年来,楚雄州着力推动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等多维度创新,以“标准化、集群化、特色化”为路径,构建起种植研发、生产制造、康养服务全产业链发展格局。2024年,全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超400亿元,成为云南第二大生物医药基地。
在楚雄高新区庄甸医药园区内,云南药科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药高端制剂产业基地正加紧调试生产设备,预计8月正式投产。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刘伯彦介绍,项目主要分两期建设,采用欧盟GMP标准建设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10条、大容量注射液生产线2条。公司还将建成BFS吹灌封注射液生产线2条,投产后年产量可达到20亿支,实现云南省医药产业在该项生产工艺方面“零”的突破,填补云南省化学药小容量制剂研发生产的空白。两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选择落户楚雄高新区看中的是这里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以及良好的招商引资政策,政府帮我们协调解决了厂房建设、人才公寓等12项问题。”刘伯彦说。得益于楚雄高新区“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全周期培育体系,新兴产业项目能享受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组合支持,基地建设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基金、“拿地即开工”等政策红利。
楚雄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田红锦告诉记者,作为全州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头羊”,楚雄高新区近年来不断加大生物医药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培养了神威药业配方颗粒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研发平台。同时,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科技部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5项,成功申报全省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项目,并积极谋划云南省特色植物资源合成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庄甸专业化医药园区和赵家湾绿色食品园区已创造效益,规划建设的云甸化工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以医药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化工园区。目前,楚雄高新区共有生物医药企业29户,其中规上企业18户,形成了中药材、中药饮片、原料药、中西药制剂、保健食品、化妆品、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等全链条发展的产业体系。
“我们还在医药产业市场开拓等方面发力。”田红锦表示,《楚雄高新区国际化合作与出海计划》正是推动“彝药出海”的“破圈”尝试,将通过楚雄高新区(万象)产品推介中心、楚雄—东盟联合生物医药产品研发中心(楚雄/万象双总部)、中老楚万医药产业学院暨老挝苏州大学药学院、中老国际医药产业园(楚雄)等具体项目的建设实施,构建“楚雄彝药海外展示及贸易+化药和彝药海外研发+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老医药园区”四位一体国际化合作体系,为促进中老双边贸易繁荣,推动与东盟国家传统医药质量标准互认,打造深化“研发—转化—交易”的国际技术合作“新样板”。
记者手记:《楚雄高新区国际化合作与出海计划》的发布,既是高新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壮大“三大经济”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楚雄高新区抢抓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有利契机,积极融入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大局,先行先试、敢想敢干,以“彝药出海”带动“云药出海”,积极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作出“楚雄贡献”。
来源|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