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财政部发布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推动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15亿元,同比增长24.2%。同时,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03亿元,同比增长6.2%,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
“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2%,实现恢复性增长,符合预期,主要是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加上PPI涨幅有所扩大。”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认为,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推动了财政增收,财政收入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正常轨道,不仅填补了2020年同期的收入“洼地”,而且与2019年同期相比,实现了较好增速。
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4.8%,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3%。其中,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19%,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23.1%,除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外,还与股权等财产转让收入和股息红利收入增长有关。
从非税收入看,一季度全国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0.7%。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受增值税、消费税恢复性增长带动,随之附征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恢复性增长。同时,各地加强和规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实现全国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减税降费信息共享,跟踪做好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上述负责人说。
重点支出有力保障
在财政支出方面,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2%,基本民生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3.8%、8.3%、6.1%。
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同比下降6.9%,扣除去年同期铁路运输支出不可比因素后下降2.6%,体现了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8.1%,主要是去年受疫情影响,前几个月部分项目支出进度放缓,基数较低。
“在支出方面,重点是在保持合理支出强度的同时,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在实际新增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本级继续带头过紧日子,通过大力压减本级支出、调整支出结构,腾出资金增强地方财政保障,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剔除特殊转移支付后增长7.8%。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我国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比去年增加了1.1万亿元。
对于如何加强直达资金管理,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表示,要督促地方加强项目储备、提高项目成熟度和可执行性,避免项目频繁调整;按照效益优先原则,科学确定支出进度评估办法,在加快执行进度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季度财政支出延续去年以来的较高增速,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了很好的节奏和力度,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进一步发挥,为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何代欣说。
地方债券加快发行
近期,河北省拟发行总额近4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其中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5亿元,这是今年全国首次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地方债,个人和中小机构都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申购。据悉,募集资金主要支持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土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等重点领域。
2021年,我国预算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470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2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6500亿元。“尽管2021年新增限额与2020年相比减少了2600亿元,但仍高于2019年水平。这样安排保持了2021年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保持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不减。”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
1月至3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951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5210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741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364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8587亿元。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地方债发行主要集中于再融资债券。对此,上述负责人解释,全国各地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进度较前两年有所放缓,主要是2020年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较大,政策效应在今年仍会持续释放。
“今年前几个月地方债发行主要集中在再融资债券,接下来新增债券发行将逐步增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毛捷认为,要通过加强地方债发行使用管理,为有效拉动就业、保障基本民生、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相关工作,指导和督促地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履行各项审批程序,确保专项债券发行一批、使用一批,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避免造成资金闲置;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要求各地将专项债券重点用于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专项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等积极作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