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中央正式向全社会发布《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法治中国的总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规划》制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指出:“法治建设规划,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全局”,“这是一件关系全面依法治国长远发展的大事,必须办好”。
《规划》的出台,对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规划》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把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主题主线。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十一个坚持”,每一个坚持都在《规划》中得到了具体体现和落实。《规划》的深入贯彻落实,必将进一步彰显习近平法治思想磅礴的实践伟力,开辟法治中国建设更加广阔的道路。
2020年12月4日,在第七个“国家宪法日”,安徽省合肥市开展“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主题宣传活动。中新社发 瑶海骏马/摄
推动法治服务保障“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规划》的深入贯彻落实,必将进一步凝聚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更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2019年3月28日,上海市闵行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内,上海第一家“无人律所”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市民可亲身感受“互联网+律师服务”带来的便捷,只需一张身份证就可以享受所需法律服务。人民图片 王亚东/摄
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规划》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通盘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统筹确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和实现路径。
《规划》坚持近期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目标相结合,中期目标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相衔接,长期目标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呼应,梯次设计、纵深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规划》紧紧扣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对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作出谋划部署,使“总抓手”的统揽性更强、牵引力更足。
《规划》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独特性、科学性、规律性,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的重大举措,明确了一系列必须抓实抓好的重点任务。
《规划》的出台,进一步搭建起法治中国建设的“四梁八柱”,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的基本形成。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司法部部长唐一军文章《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