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4日上午,一当事人提着130万元走进法院,大家纷纷投来好奇的眼神:“什么情况?这么多现金,只有公安办案时才见过嘛!”
下面就让小编来揭秘吧。
2020年4月20日,勐海县人民法院勐遮法庭受理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是一知名普洱茶村寨的茶农,被告是茶商,2019年,原被告双方签订《茶叶收购合同》,合同约定:由被告自行采摘原告家茶地内的茶叶,无论产量多少,每年均按照500万元支付茶叶收购款,秋茶采摘结束付清全款,若一方违约,需向对方支付50万元违约金。后被告仅支付了部分款项,至起诉时,尚欠300万元。原告催要无果,诉至法院,要求被告付清300万元茶叶款及50万元违约金。
2020年5月29日,勐海法院就本案公开开庭审理。被告辩称欠款属实,但由于受疫情影响被告经营出现严重亏损,无力负担如此高额债务。双方同为本地哈尼族,原告不太会说汉语,双方陷入焦灼,承办法官遂邀请精通哈尼语的“双语法官”佐灯参与调解,同民族的亲切感缓解了双方的情绪,经过两位法官耐心释明法理讲清情理,促成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被告向原告支付茶叶款及违约金共计330万元,于次年支付130万元,之后两年内每年支付100万元。”这样既缓解了被告的还款压力,也保障了原告的强制执行效力。
2021年5月14日,被告拨通了承办法官的电话,告知其已经准备好130万元现金,也通知了原告,现在双方正在来法院的路上,希望在法院的见证下交付款项。没过多久,双方坐在了勐海法院调解室,二人分别用汉语和民族语言向法官表示衷心感谢,双方握手言和,后共同到银行清点款项并存入账户。被告用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原告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通过调解这种有温度的方式,法官们化解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彰显了公平正义,提高了履行的可能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与社会和谐,更突显出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