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资讯网琅南塔报道,老挝北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二期项目(NRI-AF)作为一期项目的延续,在琅南塔省琅南塔县、辛县和隆县成功实施,覆盖52个村庄,直接受益家庭2,584户,总人口达13,879人。项目自2017年启动,于2024年2月29日完成省级验收,总投资额达7,680,238.46美元。
琅南塔省农村基础设施厅厅长坎普·沃拉桑介绍:项目活动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发展、农业与市场推广、社会与环境保护、流域土地管理与利用六大领域,共包含65个子项目。建成标准化混凝土渠道41,834米、土渠34,951米、农业道路23,445米,有效灌溉面积达3,054公顷,工程总值6,331,907.51美元。项目同步完成3,624份农业用地确权证书发放,显著促进农业生产,助力农户增收,持续改善民生。
通坚村副村长乔·罗维赛代表10个受益村庄发言时表示:南塔河3号片区项目涵盖859公顷土地,惠及916户家庭共4,969人(女性2,297人)。过去因缺乏灌溉系统,农业生产困难重重。标准化水利设施建成后,水稻单产提升至4.8吨/公顷,实现一年两季种植。村民现拥有稳定生产工具、永久住房及便利交通工具,收入不仅能支持子女教育、银行储蓄,更为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巴博村受益村民乔·巴莎女士感慨:项目实施前,农业收入仅徘徊在300-400万基普/年。如今通过种植黄豆、葱蒜、卷心菜、香茅、玉米等经济作物,家庭年收入跃升至7000-8000万基普,水稻产量同步稳定在4.8吨/公顷。稳定的收入使村民得以投资教育、拓展跨境运输及农产品贸易等家庭业务。
亚洲开发银行驻老挝办事处主任珊妮·坎贝尔评价:该项目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和生产便利条件,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家庭收入稳定。许多家庭不仅将收入用于子女国内外高等教育,更积极投资家庭产业升级,如购置运输车辆开展中老、老泰农产品贸易,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老挝在提升粮食自给率、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具备完善灌溉系统的产区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深化国内国际市场对接,为减少农产品进口依赖、增强国家经济韧性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老挝人民报、老挝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