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信息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职业培训 继续教育 勐海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388800061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周边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周边信息 > 周边信息 > 全文

2024~2025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成果报告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5/11/1 8:56:23    来源:外交部
分享到:

为进一步扩大中国和东盟国家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东盟一致确定2024至2025年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两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共举办160余场高水平、高成效、高人气的人文交流活动,促进了双方20多亿民众人文相亲、民心相通,形成了广泛社会经济效应,以文明交流互鉴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打下了坚实民意和社会基础。

2024年2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在中国外交部指导下在福建省福州市成功举办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幕式,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和老挝总理宋赛分别致贺信,中国国务委员谌贻琴和老挝副总理吉乔出席,人文交流年迎来开门红。两年来,中国和东盟政府部门、民间、工商学界、地方政府等主体,共同开展青年、教育、文化、旅游、民生、媒体、科技等各领域交流合作,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人文交流年目标,取得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青春同行

青少年交流持续升温。“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教育成果展”吸引中国和东盟各国青少年,挥毫泼墨,绘制友好画卷;“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中国—东盟青年营”等项目汇聚上千名东盟青年走读中国,感知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第十一届中国—东盟青年精英交流节特别邀请东盟青年在京参加世界青年和平大会,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出《世界青年和平倡议》。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扩大招生。

二、汇智树人

教育合作亮点不断。“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作为中国和东盟政府间最具代表性教育合作平台硕果累累,共签教育合作协议2203份,成立中国东盟教育联盟 26个,合作中心 24个。“中文热”、“职业教育热”、“数字教育热”、“电商培训热”年年升温,“东盟国家‘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研讨会”、“东盟中文教育高端论坛”、“东南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培训班”等一系列论坛及项目,以提升东盟教育发展水平,增强东盟国家劳动力的竞争力为目标,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再上新台阶,得到东盟国家一致好评。

三、文体聚情

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中国—东盟戏剧周”营造中国—东盟戏剧爱好者交流满园春色,让民众共享戏剧发展硕果。2025福建·亚太音乐节火热来袭,用音乐搭建沟通心灵的桥梁。“2025中国—东盟藤球邀请赛”让藤球这一东盟国家传统体育项目被中国民众熟知喜爱。“中国—东盟国际皮划艇公开赛”、“中国—东盟国际桨板公开赛”等即将开赛,将在中国和东盟水上运动爱好者和年轻人中再掀热浪。

四、睦邻畅游

跨境交流逐步恢复。“中国—东盟旅游跨境对话”、“中国—东盟旅游安全合作论坛”等旅游议题交流活动相继展开,中国—东盟中心“带你云游东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中国民众实现网上游东盟,感受东盟各国风土人情,吸引中国民众走出国门,游历近邻。2025年1至8月,中国内地居民与东盟国家人员往来超2524.4万人次,同比增长11.2%。中国与东盟国家定期客运航班平均每周达2552班,同比增长8.3%,占中国国际客运航班总量的38.6%。中国同东盟国家实现外交、公务护照免签全覆盖,同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实现全面互免签证,与文莱互予对方公民免签待遇,对印尼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东盟国家旅游团享受桂林、西双版纳、广东免签入境政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6国享受海南免签政策。2025年6月9日起,中国正式实施“东盟签证”,为双方人员往来进一步注入活力。

五、携手创新

创新、创造、创业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第三届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马来西亚吉隆坡成功举办,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创新项目脱颖而出。“中国—东盟(国际)‘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第22届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跨区域面向东盟国家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成功搭建中国与东盟创新创业者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激活了中国与东盟科技创新合作的协同潜能。

六、医心惠民

民生、卫生、医疗领域合作成果凸显。“中国—东盟健康与持续发展研讨会”、“贵州—东盟公共卫生项目交流会”等研讨会广泛交流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综合防治、妇幼健康、精神卫生及疾控科研等公共卫生领域议题,共享科研协作、人才交流等经验。“广西东盟中医康复推广东盟行”、“中国—东盟中医药特色制剂推广暨中医药适宜技术展示论坛”等积极推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在东盟国家应用,帮助东盟国家提升医疗救助水平。

七、共促治理

治理议题内涵丰富。双方广泛探讨治国理政、法治、公共政策、环境保护合作、生物多样性、妇女儿童等治理议题。“2025年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倡导中国东盟青年共同保护生态多样性,推动中国及东盟各国生态文明建设。“2025面向东盟的妇女发展交流合作论坛”凝聚女性力量,共商AI时代妇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中国—东盟应急管理合作与发展大会”聚焦科技之力破解跨境灾害治理难题。

八、以“新”为媒

传统媒体风头不减,新媒体势如破竹,融媒体彰显强大势能。双方各类“网红大赛”、“短视频大赛”、“主播培训营”项目,抢抓流量风口,全球网络曝光量总和破10亿。《对话东盟》讲述中国和东盟各领域感人故事,赢得第46届美国泰利电视奖新闻视频和纪录片长片两项金奖。《花儿与少年·好友季》青年明星探路东盟国家,节目总播放量超35亿,海外媒体矩阵覆盖量过亿,展现超级影响力。媒体助力人文交流作用不可小觑、潜力巨大。

九、民心相印

民间交往方兴未艾。中国与东盟国家民间友好组织交往密切,互访频繁,情感纽带不断拉紧。“中国—东盟民间友好组织领导人会晤”、“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大会”等机制活动品牌效益凸显,不断凝聚中国—东盟民间友好共识,促进务实合作,从民间层面推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江苏省—东盟国家民间友好组织交流大会连续举办两届,助力地方层面搭建民间组织交流机制,共促中国—东盟地方民间合作。

十、活力地方

地方合作蓬勃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地方交流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两年来,地方政府举办人文交流活动占清单项下活动超八成,以“中国(青岛)—东盟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活动”、“2025大湾区—东盟经济合作(前海)论坛”为代表的地方交流活动,不断释放地方务实交流合作潜力,进一步深化双方友好省州及友好城市关系,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地方力量。

两年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国和东盟政府、民间、地方及工商界的大力支持,双方人文交流规模显著扩大,交流成效有效提升,得到各界高度赞赏。中国和东盟将办好人文交流年闭幕式和“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十大项目”评选活动,为人文交流年完美收官,不断夯实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民意基础,促进本地区民众的相知相亲相融,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来源:外交部

上一篇: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全文)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条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