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边境之窗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勐腊边境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勐腊边境之窗 > 勐腊边境之窗 > 全文

勐腊县会龙村:党建引领边境贫困村变幸福村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5/3/4 20:24:00    来源:西双版纳磨憨经济开发区
分享到:
<%=mycom.ComName %>

走进会龙村,一栋栋房屋宽敞明亮、整齐美观,粉红色、淡黄色的墙壁与火红的凤凰花交相辉映,令游人驻足忘返。

会龙村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腊镇,是一个哈尼族聚居的自然村。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光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猪圈鸡圈胡乱搭……杂乱无序的村容村貌和“美丽”沾不上边,人均年收入仅为6766元。

近年来,随着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的深入,持续实施建强基层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位一体”项目,努力打造出组织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美丽家园。

会龙村党支部抓住契机,通过建强组织、美化生态、振兴产业,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幸福村的“蝶变”。

组织振兴强保障

“我们村变得这么漂亮、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邻里和睦融洽,都是党支部组织着我们,党员做示范,带着我们干、教着我们干、督促着我们干变成的。我们也觉得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有奔头。”村民白云辉说。

“党支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顶梁柱,支部强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勐腊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会龙村党支部在选优配强“领头雁”、发展党员、制度规范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换届选举的时候我投了杨忠支书一票,他真的很厉害,会的东西也多,还乐于助人。我家前年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豆子和西瓜的收成一直不好,亏了1万多块钱,是杨支书热心地跑到我家地里,一眼看出是我买的肥料不对,建议我更换。2024年,我换了杨支书推荐的肥料,豆子和西瓜都长得很好,收入接近2万块了。”村小组党员李文忠高兴地说。

此外,会龙村党支部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党员在理论学习、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强边固防等方面作表率,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支部干事有人跟、党员说话有人听、遇事大家一起干”的良好局面。


生态振兴环境美

“以前村寨卫生没有人管,各条道路上垃圾无人清理、随处可见。”会龙村党支部书记杨忠感叹。

近年来,勐腊县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行动,全覆盖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五面红旗村”创建、“强边固防示范村”创建,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改善。会龙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将生态文明写进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开展“清河行动”“护林行动”、村容村貌提升等行动,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红黑榜”评比,引导村民做生态环境的守护者。

为解决村里私搭乱建多、家禽牲畜粪便味道大等问题,党员户、干部户带领群众拆除彩钢瓦、围墙,搬迁猪圈、鸡圈,将橡胶自凝胶块、木料等转移到指定位置,原本拥挤脏乱的村落一下就“宽敞”了。

为了让村子更“靓”,村党支部还划分了党员责任区,带领群众对花台、路面、下水道等公共区域进行改造提升,每家每户都规划打造了小菜园、小花园、小庭院“三小园”,栽种各类土生土长的特色花卉、果苗和野菜。村民曹忠梅笑着说:“村子现在很干净,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花草,吃完饭散散步觉得很舒服。”


产业振兴日子旺

“我们哈尼族有句俗话叫‘天帮忙、人努力’。我们村很多人都不懒,也有很多资源,但就是不会用,收入上不去……”村民张顺福感叹道。

过去,会龙村民以橡胶为生,人均种植7亩左右,产业单一。“最开始让大家发展一些其他产业,群众也不太愿意,也不想外出。”家住会龙村的补蚌村党总支书记罗永才说。为让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村干部和党员在“挂包帮”干部的指导下,有的利用冬天无霜期的气候优势种植起了反季节果蔬,有的外出务工、增长见识,还有的自学养猪、养鸡等等。

为规模化发展产业,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互帮共赢模式,发展香菇、冬茸等人工菌类种植产业,让村民们增强“造血”机能。

此外,党支部还带领38户农户运用临近自然保护区的区位优势养殖蜜蜂,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发挥村寨紧邻“望天树”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区位优势,与望天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村企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特色民宿,吸引游客到村内住宿消费,促进村民增收。


目前,该村开设民宿23家、房间40间,每间年平均收益3万元,农家乐12家;种植橡胶964.21亩,年产值达937.2万元;种植沃柑50余亩,年产值达约38万元。202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2万元。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下来我一定会好好干,带领村民们把日子越过越好。”谈起未来,杨忠信心满满。

上一篇: 救助象“阿宝”回归山林10个月,中国首例野化亚洲象交出满分答卷
下一篇: 朱家伟在州发展和改革委调研时强调:更新观念 守正创新 为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