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勐腊县,一场以文化振兴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诗意画卷正徐徐展开,“无忧勐腊大赶摆”成为这方舞台上的耀眼主角。
易武花灯表演
深挖文化根脉,传承民族瑰宝
勐腊县各民族共生共荣,孕育出多元璀璨的民族文化。众多乡土文化能人化身民族文化的“活字典”与“守护者”,他们深入挖掘“大赶摆”文化基因,精准对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泼水节、嘎汤帕节等传统民族节日,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贡茶文化节、热带雨林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活动,则如强劲引擎,推动全县“大赶摆”活动全域覆盖、多点开花。非遗展演与文创展销巧妙融合,傣族章哈、象脚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体验,傣锦、傣陶等文创产品吸引着众人目光;龙舟、斗鸡等传统竞技活动,让游客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中。民族文化在传承中焕发生机,在创新中赓续血脉。
象脚鼓舞培训进校园
傣刀舞培训
创新发展模式,文旅深度融合
乡土文化能人以民族文化为脉络,以群众共创共享为核心,创新“大赶摆”活动模式。精心设计的沉浸式体验路线,串联起民族文艺展演、民俗仪式体验、艺术作品展览等多元场景,打造出文旅融合“新链条”。他们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文化传播的解说员、推广员。带领游客深度感受勐腊民族文化魅力,让游客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同时,积极培育本土网络文化骨干,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矩阵,全方位展示“大赶摆”活动盛景,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诗与远方在勐腊交相辉映。
乡土文化能人培训
搭建共融桥梁,促进跨境交流
勐腊县地处中老边境核心区,乡土文化能人充分发挥跨境民族语言优势,化身边境文化共融的“使者”。每逢跨境民族节日,他们活跃在中老边民交往一线,成为文艺表演的主力军。在勐满镇、勐捧镇、关累镇等国门口岸抵边乡镇组织的国际赶摆活动中,国门文艺队与老挝边民文艺队共展歌舞、互售商品。“大赶摆”成为边境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促进跨境经济合作与文化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基层力量,书写边疆地区开放发展新篇章。
哈演唱
大赶摆商品展销
培育人才沃土,筑牢文化根基
乡土文化能人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人才的培育者。勐腊县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大力开展“全民文化大比拼”“社区文艺大比武”等活动,发掘、培养更多民间文化文艺爱好者。积极拓展“非遗+研学”“非遗+文创”等模式,培育形成了系列极具地方特色的基层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及品牌。“国门老庚”文艺队、“象脚鼓语”传习队、“茶马花灯文艺轻骑兵”等,成为中老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及国际传播的重要情感纽带。建立结对传帮带机制,壮大文化文艺队伍,推动传统文化不断赓续传承、推陈出新。
泼水节象脚鼓舞方队巡演
傣陶方队巡演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勐腊县共举办“无忧勐腊大赶摆”系列活动403场次,吸引游客287万余人次,实现群众销售收入达7305万元,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增收1501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31万元。“无忧勐腊大赶摆”正以蓬勃之势,成为勐腊县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为边疆地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生动范本与实践经验。
供稿:勐腊县委宣传部、勐腊县文联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