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边境之窗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勐海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388800061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勐腊边境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勐腊边境之窗 > 勐腊边境之窗 > 全文

【中国组织人事报关注】彝韵绕古寨 茶香润山乡——勐腊县易武村的茶文旅融合之变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5/8/4 17:49:50    来源:西双版纳先锋号--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到:
<%=mycom.ComName %>
2025年8月4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基层党建版关注

彝韵绕古寨 茶香润山乡——

勐腊县易武村的

茶文旅融合之变


全文如下

??????

在滇南普洱茶乡深处,千年古茶林的褶皱里,藏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镇易武村。这里坐拥漫撒古茶山,百年以上古茶树逾万株,茶农们世代种茶、制茶,马帮文化与彝风彝韵在山间流淌。得天独厚的茶资源与民族文化,本是大自然与历史馈赠的宝藏,却一度在时光里沉寂。

易武村党总支书记周艳记得,多年前的易武村,茶农们各守一片山、各采一筐茶,分散种植、粗放加工成了常态。彼时,彝族刺绣只是姑娘们的嫁妆,马帮故事藏在老人的烟袋里,村里巷道泥泞、院墙斑驳,再好的古茶也“藏在深闺人未识”,百姓守着金茶山却过着紧日子。

如何破题?村党总支走访调研,以勐腊县“党建+茶文旅商融合发展促农增收”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不断尝试新方法新思路。

针对分散经营的痛点,高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勐腊百诗佳农业合作社”,100余户茶农以自家茶叶入股,以统一筛选标准、加工工艺制成百家茶——“高山见”品牌茶饼进行售卖。半年时间,“高山见”茶叶卖出200公斤,助农增收7.35万元。

在易武村精致茶叶加工厂里,机器的嗡鸣带出茶香,茶农周晓平正盯着液化气杀青炉的仪表盘:“以前用柴火杀青,火大了焦、火小了生,现在用按钮调温度,杀青后的茶叶青气少、香气足,品质佳。”针对过去一家一户小作坊、工艺随意无标准的粗放模式,村党支部牵头制定三步走策略:整合分散茶农资源,以合作社为纽带统一规划加工环节;引入液化气杀青、恒温烘干等标准化设备,建成集初制、精制于一体的加工厂;制定涵盖鲜叶分级、杀青温度、揉捻时长等12项统一工艺标准,组织党员带头学技术、传经验,确保茶农熟练掌握新流程。这座加工厂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8万元收益。

钱包鼓起来了,村民们对日子的盼头也水涨船高,不光要茶卖得好,更盼着家门口道路干净些、院子漂亮些,住得舒心敞亮。“以前走路怕踩泥,现在推门见花园。”村民刘晓莹口中的转变,密码藏在村党总支推行的“党员+N”网格化管理里——党员分片包区,带着群众扫巷子、刷院墙,全村建成“小三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120处,让平淡无奇的巷道变成“网红打卡路”。

易武村还有一宝——彝族文化,村党总支依托彝族传统文化,打造“非遗活化+旅游”发展模式,建设彝绣体验点,让游客现场体验刺绣、购买绣品,把“指尖艺术”转化为“指尖经济”。推动党员带头挖掘马帮故事、整理彝家谚语,帮绣娘们对接民宿、餐厅订单;每年“百诗佳节”,组织彝族歌舞大赛、马帮菜长桌宴,党员当讲解员,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茶根扎土、灵气飘云”的彝家风情。

产业筑基、环境提质、文化赋能,汇成茶文旅融合的“快车道”。易武村整合资金改造民居,建成8家茶宿、1家网红彝家乐“巴说餐厅”,推出马帮菜套餐,让“一片茶叶、一根绣针”串起“吃住行游购娱”。发展的红利,最终要落在百姓钱袋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机制,茶农既能拿土地流转租金、茶园务工薪金,又能得到合作社分红、民宿经营收益,2024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

如今,走进易武村,茶垄间的党员示范牌与古茶树相映,彝家小院的欢笑与茶香交融,“跟着党走,日子就像春茶吐新芽,越泡越香!”这是村民们的心声,也是易武村蝶变的密码。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白歆 章蝶

投稿邮箱:zwzzbxwb311@126.com


上一篇: 对外贸易 | 今年上半年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超300万吨
下一篇: 中国企业帮助老挝农村摆脱毒品产业,还给农民们修了新路!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