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西双版纳网络正能量优秀作品展示交流会在景洪举行,州级有关部委单位、县(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及获奖单位的代表齐聚一堂,对2024年度全州涌现的优秀网络正能量作品进行了表彰。同时,聚焦创作实践,邀请获奖代表深度分享创作经验与做法,为推动全州网络正能量传播工作提质增效提供了学习平台。
表彰优秀树标杆 精品力作显担当
会上,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网络正能量作品获得表彰。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成为此次“获奖大户”,其创作的《5岁孩子的一句话,把警察叔叔问住了……》《自费给村民换户口本,民警收到全体村民定制“百家衣”》等作品,以真实感人的边疆故事斩获文字和音视频类“十佳精品”;州委宣传部、州委政法委、州文化和旅游局、州融媒体中心、勐腊县融媒体中心、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等单位和企业创作的《2024年澜·湄文化艺术节短视频大赛》《“接地气”的小法庭 绘就鱼米之乡“新枫景》《向雨林出发》《2024年泼水节系列图组》《勐腊故事|跨越42年的团圆 咩淘说:当年我们扛过枪!》《希望我们的见面是不期而遇的惊喜》等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现了西双版纳的边疆风采、法治温度、民族风情与生态魅力。
经验分享亮特色 创作智慧共传递
“分享创作经验和做法”是本次交流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四位获奖代表先后登台,结合自身实践,深入解析优秀作品的创作逻辑与传播密码。
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代表以《5岁孩子的一句话,把警察叔叔问住了……》为例,分享了“以小见大、创新形式、强化协作”的创作心得。该作品从戍边烈士蔡晓东5岁孩子的一句发问切入,用纪实拍摄手法捕捉真实瞬间,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矩阵扩大传播。“真实情感是作品的灵魂,只有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才能让正能量直抵人心。”代表的分享引发强烈共鸣。
州委政法委代表以《“接地气”的小法庭 绘就鱼米之乡“新枫景”》为例,阐述了“对上接天线、对下接地线、做好本级流水线”的创作思路。为展现勐遮法庭的基层治理经验,团队先后三次实地采访,最终以“56字”民族特色工作法、“七日”审判工作法等细节,凸显边疆法庭的“接地气”与实效性,为政法宣传如何避免“同质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州文化和旅游局代表以《向雨林出发》为例,分享了开展文旅宣推主题活动的创新模式。通过创新宣传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强合作联动等举措,在抖音、小红书平台开设话题,全网播放量达1.2亿次,成功打造西双版纳暑期旅游、亲子研学游、雨林探险等文旅新热点和IP新形象。
野象谷景区代表分享了生态主题作品的创作路径。结合世界大象日“想象之旅,人象和谐”主题,团队以亚洲象观测员日常、研学产品为内容,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生动画面,让“人象共生”的理念借助短视频广泛传播。
西双版纳网络正能量优秀作品展示交流会的召开,不仅为全州网络正能量创作者提供了交流借鉴的平台,更明确了“扎根基层、创新表达、协作联动”的创作方向,为推动西双版纳网络空间清朗向上、凝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注入了新动能。
记者:罗桂华 钟显富
来源:中共西双版纳州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