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签政策、立体联运、边民合作社、跨境巡护……11月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举行。现场,一个个关键词让我们清晰捕捉到边疆“开放”的鲜活印记。
夜幕下的西双版纳景洪市告庄西双景星光夜市,傣家摊主依香和用芭蕉叶裹好最后一份菠萝饭,摊位前川渝游客与老挝游客往来互动的身影,正是多元文化交汇融合的生动写照。“去年至今高峰时每天卖200多份,泰国游客还教我加香茅提味。”依香和的生意红火,藏着政策红利的密码。
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双版纳州持续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种‘象’往的幸福”文旅品牌。
2024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和旅游总花费分别突破7000万人次、1000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31.95万人次,同比增长264.67%,出入境旅游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2025年2月实施的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144小时免签政策,叠加中泰互免签证等利好,全州迎来近百个东盟国家旅游团。
人流涌动的背后,是立体开放通道的坚实支撑。今年10月1日,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航运正式启航。景洪港出发的船舶直抵泰国清盛港,“一江连六国”的区位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动能。陆上,中老铁路“一地两检”政府间协议正式签署提升通关效率,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西双版纳段累计发送旅客1722万人次,进出口货物1563万吨,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作为云南省唯一国际水运口岸,关累港依托勐关高速通车和散货码头投用,持续释放口岸活力,水、陆、空、铁综合立体互联国际通道体系日趋完善。发布会现场,展望“十五五”,西双版纳州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紧紧依托中老铁路“黄金通道”,做强口岸经济,深化与周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开放红利由人民共享。景洪市勐龙镇的边民合作社里,三轮车每天“早出晚归”运送果蔬与百货。2024年,勐龙通道三轮车通关量超7800辆次,带动边民日均增收300元;这一“小而活”的模式,正是西双版纳外贸创新的缩影。
相关负责人指出,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11个边民合作社,二级市场结算机制全覆盖后,累计12万人次参与互市,为村集体增收480万元,形成“小而活、惠民生”的边贸发展新模式,更打造了中缅边境共赢样本。
发展与保护的平衡,更彰显开放的治理智慧。雨林深处,中老巡护队员的脚步踏过晨露,10余次联合巡护守护着亚洲象的家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双版纳州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全省第一,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95%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夜色渐浓,星光夜市的灯火愈发璀璨。依香和收摊时,把泰国游客送的香茅塞进竹篮,不远处的摊位上,傣陶与泰式银饰在灯光下闪着柔和的光。中老铁路的鸣笛声偶尔从远处传来,和澜沧江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
这场发布会讲述的开放故事,早已跳出了纸面的数字,它浸在夜市飘香的饭菜里,亮在摊位温暖的灯火中,踏在中老铁路往来的脚步上,成为了人们可感可触的生活滋味。
文字:陈晨 陈灿霞 舒文
编辑:郭小榕
一审:朱东然
二审:罗蓉婵
图片:李文君 岩罕丙 岩温香 中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委宣传部供图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